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社会各界、海外华人及国际友人纷纷解囊相助,就连一些乞丐也踊跃捐赠。截至5月28日12时,全国共接受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347.87亿元,实际到账捐款258.98亿元,已向灾区拨付捐赠款物97.81亿元(据新华社5月28  相似文献   

2.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的抗震救灾斗争中,全国各地有数亿群众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向灾区捐赠款物。这些款物,弥补了政府对灾区实施救助的不足,有力地保障了灾区人民的生活。从实施慈善捐赠行为的动机和目的来看,这些慈善捐赠行动大致可分为以下十种。  相似文献   

3.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7.0级地震发生以来,江苏省泰州市民政局按照江苏省民政厅部署,立即开展对地震灾区的定向捐款和物资接收工作.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方式,泰州市民政局向社会公开了泰州市接收救灾捐赠办公室的接收捐赠方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注. 4月21日 上午,海陵区82岁高龄的离休干部顾泽彬向雅安地震灾区捐款2000元.这是芦山地震以来,泰州市接收救灾捐赠办公室收到的第一笔捐款.  相似文献   

4.
李全茂 《中国减灾》2012,(13):36-38
正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的抗震救灾斗争中,全国各地有数亿群众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向灾区捐赠款物。这些款物,弥补了政府对灾区实施救助的不足,有力地保障了灾区人民的生活。从实施慈善捐赠行为的动机和目的来看,这些慈善捐赠行动大致可分为以下十种。一、无因型。指实施慈善行为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没有相互作用的直接原因,只有单方面直接给予帮助的结果。即慈善捐赠行为的主体不是因为慈善捐赠行为的客体以前曾经对  相似文献   

5.
《中国减灾》1992,2(1):3-6,10
今夏华东地区发生严重水灾后,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果断地作出了向国际社会呼吁紧急救灾援助和在国内广泛发动救灾捐赠的重大决策。以中华民族为主体、国际社会广泛参加的救灾捐赠活动迅速开展起来,高潮期长达五十余天,零星捐赠持续至今。自七月十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全国共接收境内外捐赠款物合23亿多元人民币(其中物资折款6.1亿多元),相当于国家正常年份灾民生活救济费的2.3倍。大多已集中分配到安徽、江苏、湖北、河南、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令第35号《救灾捐赠管理办法》已经2007年10月26日第二次部务会议原则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部长李学举二○○八年四月二十八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救灾捐赠活动,加强救灾捐赠款物的管理,保护捐赠人、救灾捐赠受赠人和灾区受益人的合法权  相似文献   

7.
国内     
《人民公安》2009,(2):5-5
温家宝称中国要在金融危机中最早复苏;我国网民数达2.98亿手机上网用户超一亿;汶川地震捐赠超前11年全国救灾捐赠款物总和;“家电下乡”范围将扩展到全国。  相似文献   

8.
《今日广西》2008,(10):18-19
汶川大地震以来,广匿各级党委、政府坚决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迅速行动起来,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急灾区群众所急,想灾区群众所想,全力以赴向四川地震灾区提供各种紧急救援和帮助。截止5月24日,广匿支援四川地震灾区款物折合约3.3亿多元。  相似文献   

9.
《政策》2008,(7):62-62
据民政部介绍,在救灾资金的监管方面,民政部近年来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配合审计检查。各级民政部门、其他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接收的救灾款物和救灾捐赠款物,均要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二是配合监察监督。监察机关就救灾款物和救灾捐赠款物的监督作出了有关规定,对其分配、使用和发放等诸环节实行监察。三是民政、财政部门联合执法检查。  相似文献   

10.
决策动态     
领导批示救灾和困难群众生活安排工作李学举部长2003年11月24日在国办秘书局转业国务院领导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常委、政府有关新疆地震灾区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11.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救灾捐赠活动,加强救灾捐赠款物的管理,保护捐赠人、救灾捐赠受赠人和灾区受益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人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在发生自然灾害时,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救灾捐赠受赠人捐赠财产,用于支援灾区、帮助灾民的,适用本办法。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救灾捐赠受赠人包括:(-)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二)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认定具有救灾宗旨的公益性社会团体。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第四条救灾捐赠应当是自愿和无偿的,禁止强行摊派或者变相摊派,不得…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讯     
宗河 《中国民政》2006,(10):24-24
湖南省民政厅印发《关于加强捐赠款物管理使用工作的通知》(湘民办函[2006]48号),要求各级民政部门高度重视救灾捐赠款物的管理使用工作,管好、用好救灾捐赠款物。通知要求,分配救灾捐赠款物要严格按照援助者的意愿,要坚持专款专物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除定向捐赠外,所有捐款一律用于灾民生活安排和帮助灾民倒塌房屋的恢复重建。救灾捐赠款物的发放要做到统筹安排,重点使用,不得平均发放。要及时将救灾捐赠款物发放给灾民,  相似文献   

13.
近期,安徽省蚌埠市民政部门严格规范救灾捐赠款物的管理使用,经该市执法监察组检查,全市对m多万元救灾款和捐赠款物的管理使用做到了管理严格、使用合理、效益明显。主要做法是:坚持“三个明W。明确组织权限,规定由民政部门统一组织实施;明确使用原则,坚持专款专用,集中使用,重点用于灾区紧急救助和帮助灾民重建家园Z明确分配权限,由民政部门根据灾情统筹平衡,制定分配方案,报市政府审批后实施,确保每分救灾捐赠款都用在刀刃上。把住“三个关口”。一是“接收关”,向社会公开救灾专用帐户、热线电话、接收捐赠地点,方便群众…  相似文献   

14.
黔府办发[2008]87号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自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特大地震灾害以来,我省各地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人民政府的号召,大力发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积极为灾区捐赠救灾款物,全省累计筹集4.5亿元的捐赠款物。目前,我省  相似文献   

15.
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突发强烈地震,5月13日,北京市顺义区迅速开展抗震救灾捐赠工作,区委、区政府大力推动,广泛宣传全面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组织协调顺畅到位,亲情服务优质高效,众志成城共献爱心。截止5月28日,全区社会各界向灾区捐赠款物总额折合人民币1.3亿元。其中:区民政局捐赠中心直接接收捐款2882万元,捐物折款224.8万元。  相似文献   

16.
灾害发生后,国家减灾委、民政部迅速启动国家救灾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查看灾情,协助做好救灾工作,紧急调拨储备库物资……〉新疆于田7.3级地震2月12日17时19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北纬36.1度,东经82.5度)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12日19时,国家减灾委、民政部紧急启动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民政部救灾司救灾专员方志勇率工作组赴于田县查看灾情,协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救灾和受灾群众安置等工作。14日,民政部从中央救灾物资喀什储备库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震灾区紧急调拨300顶帐篷、1000床棉被和1000件棉大衣等物资,帮助做好受灾群众临时生活安置工作。  相似文献   

17.
<正>7月3日9时7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皮山县(北纬37.6度,东经78.2度)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此后,当地先后发生多次4.5级、4.6级不等的余震。7月3日11时30分,国家减灾委、民政部针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皮山县6.5级地震灾情紧急启动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正在新疆伊犁洪涝灾区开展工作的国家减灾办工作组立即转赴地震灾区,协助和指导做好受灾群  相似文献   

18.
正灾害发生后,国家减灾委、民政部迅速启动国家救灾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查看灾情,协助做好救灾工作,紧急调拨储备库物资……新疆于田7.3级地震2月12日17时19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北纬36.1度,东经82.5度)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12日19时,国家减灾委、民政部紧急启动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民政部救灾司救灾专员方志勇率工作组赴于田县查看灾情,协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救灾和受灾群众安置等工作。14日,民政部从中央救灾物资喀什储备库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震灾区紧急调拨300顶帐篷、1000床棉被和1000件棉大衣等物资,帮助做好受灾群众临时生活安置工作。  相似文献   

19.
《公民导刊》2008,(6):4-4
为做好“5·12”地震灾害捐赠款物接收和发放工作,加强慈善资金管理及使用的透明度,四川省民政厅5月26日出台抗震救灾捐赠款物管理办法,要求各种受援物资一律不得变相转卖,对于不宜发给灾民的物品,各地也不得擅自处置,需逐案报民政部接收救灾捐赠办公室。  相似文献   

20.
3月10日12时58分,中国云南省盈江县发生5.8级地震,地震造成25人死亡,250人受伤。国务院救灾工作组于当日晚间抵达盈江地震灾区,开展伤员救治、群众转移安置等各项救灾工作。此后几日内,多支救援力量驰援盈江,备方救灾款物陆续抵达,当地居民开始全面恢复生产、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