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连横著《台湾通史》卷二十二“宗教志”主要叙述了台湾各类宗教的传入始源、发展过程和清末时的状况.“宗教志”对台湾各类宗教都有所分析和评论.笔者准备就连横文中所表现的宗教观和宗教分类中存在的问题,略作评析.  相似文献   

2.
台湾社会对“哪吒三太子”的崇拜是一个非常具有特色的庶民文化现象,因此“电音三太子”能够崛起和爆红绝非偶然。能为台湾民俗学界和文化创意产业者所关注,也说明“电音三太子”身上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及源源不断的人文巧思,而这一切都与“三太子”本身所持有的“青少年”质性息息相关。“电音三太子”的流行文化,反映了青少年在人生舞台上演绎的人生轨迹,既涌现出轻龄之血的躁动与不安,也洋溢着青春之魂的活力与创意,也是绝大多数台湾年轻人曾经历过的一个不断从生命的蠢动中淬炼出能力并释放出能量的磨砺过程。台湾人对哪吒“三太子”的信仰绝不仅仅只停留在烟火袅绕的宗教祈祷层面,同时还潜藏着一份对年轻人的深刻理解与对他们的包容心。  相似文献   

3.
台湾少数民族的宗教行为与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分散性与原始性的 特色,其所体现的宗教文化功能,更对台湾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反映了宗教 行为与活动,不仅是精神活动,也是民族物质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台湾社会随党争、政争的剧烈而引发的宗教次文化狂热速漫全岛,台湾成为“东西方宗教的超市与圣地”.教堂、寺庙林立,教派名目繁多台湾集东西方宗教、派别于一岛,共有大小教堂、寺庙、道场等14万余座,仅台北市登记在案的就达190座,还有8O0余处神坛.全岛共有神职人员5万有余,信徒近一千万人.他们所信仰的有东方的道教、佛教、天地教、回教、一贯道、大同教、天理教、理教、斋教、轩辕教、救教、夏教、摩门教、真空教及台湾原住民原始宗教;同时并存有西方天主教、基督教等.许多宗教已成为东西方宗教的“混合体”.  相似文献   

5.
张敏 《两岸关系》2003,(12):56-57
2003年10月底,正是金秋送爽,硕果飘香时节,由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所和台湾法鼓人文社会学院联合举办的海峡两岸“心灵环保与人文关怀”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的英杰交流中心隆重召开。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楼宇烈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副校长吴志攀教授致  相似文献   

6.
河南与台湾有着深厚的渊源,台湾人民和中原儿女人缘相亲、文缘相近、史缘相通,台湾的“河洛郎”是历史上三次大迁徙中由河南经福建再到台湾的。历史上有很多在台湾的河南乡亲,如清朝台北知府陈星聚、凤山知县曹谨等,生前身后都享有盛誉。“中原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也是台湾的“根文化”。  相似文献   

7.
蔡子民 《台声》2001,(4):14-15
80年代初以来,执政的蒋经国为巩固国民党政权而推行政治“本土化”,党外人士接过“本土化”口号,开展党外运动。“本土化”以台湾意识为基础,对群众有号召力,很快就从政治层面扩展到文化各方面, 90年代达到高潮。“本土化”蜕变为“台湾主体性”,从而使得从台湾意识中异化出“台独”意识,形成了“脱中国化”、“文化台独”的分裂主义思潮。 台湾“本土化”思潮的由来   台湾光复后,国民党政权代表中国接收台湾,以去台官僚垄断台湾的政治经济资源,压制台湾人,因而台湾民众于 1947年起来反抗,史称“ 2· 28”事件。台湾民众…  相似文献   

8.
台湾原住民过去被称作“番”,“番”字带着强烈的中原汉人的沙文意识。原住民生生世世在台湾的延续和传承,成就了台湾文化的多元。前不久,就台湾少数民族的保护和发展等话题,台湾原住民发展协会理事长华加志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9.
“文化中国”这个概念自70年代以来,在海外已发展多年了,在台湾学术界也颇为流行。台湾学术界曾就此举行过专门的研讨,也有刊物和出版社出版过有关的专门著作。然而,大陆学术界对此似乎没有什么反响。笔者认为对“文化中国”作出积极的回应,有利于推动海峡两岸文化学术交流,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文化中国”与“一国两制”具有共同点“一国两制”是实现中国统一、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文化中国”和这一方针具有相容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文化中国”从文化理念上突出了一个中国,即中国统一的原则。现在海外华人…  相似文献   

10.
自古以来台湾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共同维系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在三919年祖国大陆爆发“五四”运动之时,台湾已被[1本霸占了24个年头。当时,澎湃兴起的世界新思潮和祖国大陆磅榜的“五四”文化革命浪潮,以排山倒海之势,冲破了日本帝国主义的重重隔绝封锁,传入台湾岛内,迅即掀起以反对日本殖民统治为核心的文化启蒙运动。1919年,在日本留学的台湾知识分子,成立了第一个民族运动团体“应声社”,表示要同祖国“五四”运动“同声相应”。不久,台胞在东京成立的“启蒙会”扩展为“新民会”,出版《台湾青年报》,弘扬民主、自由思想,…  相似文献   

11.
张忠余 《两岸关系》2009,(4):F0002-F0002
3月28日至4月1日,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在无锡和台北两地召开。本届佛教论坛由中国佛教协会、台湾“国际佛光会”、香港佛教联合会和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共同主办,主题是“和谐世界,众缘和合”。本次论坛是首次以民间形式跨两岸共同举办的大型国际性宗教多边论坛。  相似文献   

12.
李贺 《两岸关系》2009,(9):15-17
月30日,“藏独”头目达赖喇嘛受民进党县市长之邀,展开第三次赴台活动。达赖打着“宗教之旅”、“为台湾灾民祈福”的幌子,频频与绿营人士会见,“藏独”、“台独”公开勾结意图明显。正如8月27日,国务院台办发言人已就台湾民进党部分势力邀请达赖访台一事所言:  相似文献   

13.
在《午夜的孩子》中,拉什迪描写和展示了印度独立前后基督教、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等不同宗教文化的相互影响,不同宗教和文化背景民众的共处与宽容,语言在“去殖民化”中的相融,并把多种宗教文化典故纵横交错地融为一体,从多角度表现了他追求文化相融的观念和理想。  相似文献   

14.
张燕娟 《两岸关系》2013,(11):59-60
9月15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由佛光山与天下文化共同邀请,在高雄担任“第二届星云人文世界论坛”的主讲人,并与佛光山开山星云大师、远见天下文化事业群创办人高希均对话,以“看见梦想的力量”为主轴,分别从“文学家的梦想”、“宗教家的梦想”、“经济教育家的梦想”等观点出发,同台交流,共谈梦想的力量,并从佛学、文学、经济学的角度针对人生善恶等议题进行精彩对话。这是莫言第六次来台湾,也是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首次赴台。  相似文献   

15.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群众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繁荣。但与此同时,在共和国的土地上,一些地方宗教热在不断“升温”。这引起了群众文化工作者的注目。宗教文化与群众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两者之间除了“争”的一面之处,还有没有“助”的作用?群文干部与宗教职业者之间的关系又应当如何处理?把这些问题探讨清楚,不仅对指导群文工作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于正确理解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具有深远的意义。为此,笔者联系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实际,谈点看法,供同行参考。(一)宗教文化与群…  相似文献   

16.
台湾开发史的学术研讨杨瑞荣前不久,由福建省闽台交流协会与福建社会科学院联合发起和主办的“海峡两岸‘台湾开发史学术研究会’”在武夷山召开。来自海峡两岸的70名专家和学者从政治史、经济史、移民史、宗教和民间信仰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台湾早期开发的历史和发展。两...  相似文献   

17.
1998年11月19日,“’98中国豆制品科技文化研讨会”在台北举行。应台湾“中华豆腐文化发展协会”邀请,祖国大陆“中国国际商会”对外经济合作处马巍处长率团一行8人赴台与会。在台访问期间,大陆同行还参观了台湾的相关企业及民俗文化,与台湾业界、学界人士广泛接触交流,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与友谊。’98中国豆制品科技文化研讨会在台北举行@王义信!台湾  相似文献   

18.
<正>近二三十年来,台湾的分裂势力在多元文化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旗号下利用语言文化问题推行其“台独”主张,对两岸文化“同中求异”“同中显异”“化同为异”,试图切断两岸的文化连接纽带,误导台湾民众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从李登辉到陈水扁再到蔡英文都图谋推动文化“排中性”的加剧演进,路线图是由“语言台独”过渡到“文化台独”再迈向最终的“政治台独”和“法理台独”。  相似文献   

19.
范丽青  杨毅 《台声》2000,(11):16-18
台湾记者采访布达拉宫“民管会”主任(左二)。 在扎什伦布寺参观采访从不对外开放的密宗僧人早课。范丽青 /摄     9月的西藏高原,繁花处处,气候宜人。从 9月 8日至 16日,圣地拉萨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海峡两岸记者联合采访团。采访团受到藏族同胞的热情接待。两岸记者尽情浏览西藏丰富的宗教和文化宝藏,采访西藏自治区负责人、寺庙僧人、博物馆管理人员,参观工厂,访问农家,真切感受西藏的建设发展,度过了难忘的一周。 撩开神秘的面纱 “收获很大,令人难忘。”这是记者们在依依不舍地离开西藏时表达的共同感受。尤其来自台湾…  相似文献   

20.
李登辉早年强烈的自我和自我冲突形成了权威人格的滥觞;后来的皈依宗教和进入政治生涯,则进一步诱发和加强了其权威人格。在此种人格的支配下,李登辉在蒋经国时代服从权威体制和蒋经国;继任后则要求别人服从其权威意志,其自我也膨胀为“圣徒”的形象。而这与台湾民众在政治转型中“本土化”和民粹主义两种风潮相作用,形成了台湾的新强人政治,政事依然由李登辉“独自裁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