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近年来,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等大城市,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的华人移民人数一直排在前列,甚至在这些城市某些中小学里,华人移民的子女占了三分之一左右。这些华人新移民不忘自己是“炎黄子孙”,但他们的子女从小接受的是西方教育,他们只知道澳洲文化,而不了解中国文化。在这些家庭中,子女与父母之间出现了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碰撞的一道文化深沟。  相似文献   

2.
一、澳大利亚华人的地区分布与职业现状目前,澳大利亚华人有十五、六万人之多,是澳洲华人史上人数最多的时期。澳洲华人分布在新南威尔斯州(包括悉尼)和维多利亚州(包括墨尔本)最多。具体分布如下:1、新南威尔斯州七万人(其中悉尼六万人)。2、维多利亚州五万多人(其中墨尔本四万多人)。3、昆士兰州一万人(其中布里斯班七千人)。4、西澳州一万二千人(其中佩思七千人)。5、南澳州一万人(其中阿得雷德七千人)。6、塔斯马尼亚州一千人(其中霍巴特五百人)。7、北方领土一千人(其中达尔文七百人)。  相似文献   

3.
楚文 《海内与海外》2000,(12):24-25
廖家祥教授真是个闲不住的人。继去年4月在北京成功举办个人摄影艺术展之后,又于秋天赴澳大利亚,一边办展,一边采风创作,忙个不亦乐乎。回来至今,又是整理资料,又要给研究生上课,一刻也闲不住。  世纪末,正当澳大利亚要推动多元文化发展时,他到了那里,1999年11月20日至28日在其文化经济之都墨尔本办展。展览由澳洲高龄华人福利互助基金会主席,也是全澳华人联络会主席洪绍平太平绅士主持开幕式。  洪绍平绅士跻身上层社会,拥有《新海潮报》及宏业国际贸易公司等四家公司,在当地颇有影响。从未当过主持人,今儿个破题儿第一…  相似文献   

4.
华人在海外热衷于做生意的入很多很多,而热心于弘扬中华文化的人却较少。澳洲中华文化促进会会长杨汉勇先生就是这“较少”中的一个。1986年,澳洲仅有一家中文报纸《星岛周报》。杨先生认为华文报纸不仅能为华人服务,而且有助于弘扬中华文化。是年6月,他在资金与人力十分紧缺的情况下,与友人合作创办了澳洲第二份华文报纸《华声报》(当时为周报)。杨先生回忆办《华声报》情景时深有感触地说:“办报真不容易啊!澳洲华人不多,广告又少,报纸从悉尼空运到边远城市,报纸卖完了,钱还不够还运资呢!但我们一直坚持没停刊。办报亏了本…  相似文献   

5.
大胡子     
我和外子,好像是来自两个不同星球上的人。他是华人,然而,不懂华文。他自小受英文教育,中学毕业后,负更澳洲,取得了工程硕士学位后,留在澳洲工作,长达十年。生活语言与工作语言,全是英语。我呢,土生土长,受华文教育,以华文教书、以华文写作。读的呢,又纯粹是文科。我们的结合,可说是“中西合壁”、“文理相通”。结婚以后,他才好整以暇地透辟了娶我的“真相”。“我娶你,因为你不精明。你的数学一塌糊涂,不会查询我的收入;你对工程又一窍不通,不会在我工疲归来时,问东问西!娶得糊涂夫人,丈夫福气大哪!”我亦不甘示弱…  相似文献   

6.
健生 《新青年》2005,(10):13-14
晚上9点半,童小初站在我的面前,眼泪顺着面颊“扑簌簌”地滚落下来。10分钟后,她安坐在我家沙发上,手捧我端给她的热腾腾的咖啡。他“走了。”她终于开口。我揪紧的心也得以暂时松绑。我知道他是童小初的同事,也是相恋6个月的男友,最近一直在办澳洲移民。“我送他上的飞机。他说如果我真的不想去澳大利亚,他会回来的。”我的心莫名其妙再度揪紧。“你们没有分手?”这样的问题也会问出来,真是有失水准。好在她似乎并未在意。“怎么会分手呢?他是去澳大利亚,又不是去火星。”童小初竟然顺手拿起了遥控器,舒服地靠在沙发上,开始看正在热播的长…  相似文献   

7.
1998年我在美国纽约整整住了一年,耳闻目睹华人中不少传说和文章,都异口同声地赞扬费吴生博士,说他是中国人民最忠实、是难忘的朋友。我回国后又和南京大学历史系研究日本史(特别是揭露南京大屠杀暴行)的专家、著名的高兴祖教授进行核实,他也认为对费吴生博士应大书特书,中国人特别是南京人不能忘记他。为此,我参考了郭存孝、李书宁等撰写的历史有关资料,特将费吴生的简况整理如下:1937年秋,日本侵略军践踏着中国领土。11月中旬,中国军队在上海一带抵抗日军三个月后,被迫撤退到南京附近及城内,于是城中一片混乱,首都危在旦夕。…  相似文献   

8.
在安徒生的故乡,许多人都知道有一位蓄着平头的中国摄影家。传媒称他是“北欧上空的一颗新星”。在摄影史上他已经创造了五个“世界第一”。他说:“我计划在三、五年内奋斗到八个、十个第一。”他的名言是:“开中餐馆并非海外华人的唯一谋生之道,在其它领域里华人同样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9.
澳华文学有如澳大利亚这块土地一样:年轻而富有活力,多元而颇为神秘。就我的视点而言,最引人注目且具冲击力的当推中国留学生、新移民的作品。华文评论家肖虹曾说,华人新移民作者到这不同文不同种的国度,与语言环境拼搏之际,在本身观念受到极大冲击之际,在自我与他者的文化相互矛盾之际,在目睹本国人与异国人的各种人情变幻之际,她们有所感触、欲罢不能的结晶。她认为,这些作者创作态度认真,不为名和利。大多有入微的观察力,敏锐的触觉,及其感性的风格,不逊于世界华文文学重镇美国的华文文学。华人移民澳洲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  相似文献   

10.
中秋月圆,遥望南天。我和几位旅澳华侨在墨尔本的一次聚会虽然过去几个月了,但他们的拳拳爱国之心,殷殷交友之情,仍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他们每一位的音容笑貌,还历历如在目前。   我到悉尼的当天晚上,维多利亚州侨联副主席郑嘉乐先生由旅澳华侨黄先生陪同到宾馆来看我。我同郑先生本不熟悉,只是因为出版他的传记,通过一两次信。我对年高德劭的郑先生的来访十分感动。他说:“您是贵客,我们要在悉尼的唐人街举行华侨聚餐会,欢迎你和夫人的到来,一表我们华侨朋友的心意。”我当即婉谢,一是我在悉尼时间安排太紧,二是“无…  相似文献   

11.
目前除已知有部份癌症的发生与饮食习惯或环境因子有关外,根据一项最新调查发现,肝癌及鼻咽癌的发生,也可能与华人的体质有关,就算移民到海外,罹患这两种癌症的比例仍然高于当地其他种族。专家表示,目前已针对有家族病史病人进行基因研究,希望能找出问题的答案。由台湾公共卫生学会“癌症登记小组”负责,台湾大学流行病学研究所教授陈建仁主持的“台湾地区癌症流行病学”统计发现,与亚洲、澳洲等20个不同区域相较,好发于华人的癌症有肝癌及鼻咽癌,而华人罹患乳癌及大肠结肠癌比例,则较新西兰、澳大利亚及以色列为低。陈建仁指…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活跃在澳大利亚政坛的华人日益受到主流社会的关注。早在1998年9月澳大利亚联邦大选中,澳洲华人表现出强烈的参政热情。一个以反对种族主义为号召,并由华人黄肇强医生担任主席的团结党正成为澳大利亚联邦的合法政党。该党以华人为主由多个族裔人士组成,成立初期就发展党员4000多名,同时推出70多位人士角逐参、众议院议席。  澳大利亚华人社区近十多年来,由于大批新移民涌入,华人人口快速增长,目前,台港和中国大陆移民数已排在继英国、新西兰之后的第三位,华人总数达40余万人。新移民中华人专业人才在各个领域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3.
那天傍晚,在卡拉奇环境幽美的CLLIFTON郊区溜达,微风轻拂,心情极佳,掌灯时分,我和詹决定步行到半里以外的牛扒屋去用晚餐。马路长、阔、静。我们走着、走着,突然,一辆白色的大房车犹如一只凶恶的兀鹰,在我们身畔“嘎”地一声停了下来。车子里,坐了两名仪容整洁的年轻人。其中一人向我们出示了贴着他照片的证件,以流利的英语说道:“我们是警方人员。”说着,伸手将后面的车门打开,又说,“你们,上车”詹机警地问:“干什么”警员不慌不忙地应道:“前几天有两个华人涉及贩毒活动,我们正在全力追缉。”詹沉着地说:…  相似文献   

14.
刘光福是典型的“A.B.C”。有人解释“A.B.C”是“澳大利亚出生的中国人”,他则将此定义为“澳华的后代”。他在人间生活的叨个春秋,浓缩了在澳定居华人的历史。刘先生虽然离开我们历年了,人们却总觉得他仍在为澳中友好和人类的和平事业奔走。7岁那年,他刚懂事的时候,慈祥的英国血统的白人母亲——悉尼华人长老会教堂的钢琴师去世了。父亲把失去母亲的儿子送回广东台山的故乡,在那里他受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启蒙教育。一位远亲阿婆,家境贫寒,对他却关怀备至,体贴入微。当她卧床不起,他匆匆跑到附近的鱼塘抓了…  相似文献   

15.
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探望儿子的两个多月里,曾几次提议儿子利用闲暇驾车带着我与妻参观心仪已久的于十九世纪中叶曾名噪世界的索弗伦金矿。因为本人至退休前在中国侨联工作十余载,早在有关华侨华人史料中得知,索弗伦金矿从发现到开采的10余年间,有来自福建的千名华工远涉重洋到这里淘金,并以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与屈辱锤  相似文献   

16.
经十天的激烈辩论、多轮的投票之后,澳大利亚宪政会议于2月14日落下帷幕,确定由议会选出共和国总统的模式,并在明年举行全民公决,以决定是否在2001年1月1日实行共和。在这场举世瞩目的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的角力中,后者战胜了前者。而在这一进程中,有一位华人青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此人便是26岁的宪政会议代表李逸仙。宪政会议闭幕不久,在悉尼康斯律师行为李逸仙举行的庆功会上,笔者见到了这位为澳洲共和国绘制蓝图的华人精英。他谈到参加共和运动事出偶然。原来,1997年初,李逸仙离开悉尼,就任海牙国际法庭法官助理。在这期…  相似文献   

17.
老乡·风景     
正那是16年前。穿越赤道,从冰天雪地的北方来到绿波摇荡的澳洲。来到悉尼,我领教了什么才是酷热。街面上除了匆匆行驶的小车,稀见行人,偶尔有圣诞老人派送礼物走过,穿的也是汗衫短裤,只是头上戴着圣诞老人标志性的帽子,样子滑稽。热浪把悉尼变成了蒸笼。澳大利亚华人居多,尤其是悉尼,据说每十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身居海外的华人抱团,成立了华人联谊会,在一所大学任  相似文献   

18.
门口响起了钥匙在锁孔里转动的声音,先生回来了。他没有像往常一样闯进厨房来拥我,而是半躺在沙发上发呆,衣服上血迹斑斑。我惊住了。忙问他:“发生什么事情了?”他吸了一口烟,“没什么,你先吃吧,我休息一下。”“我不想吃。”我坐在他的旁边沉默起来,这是我对先生不理我最大的惩罚。我知道今天他又遇上车祸了。先生是个交通警察,在事故科工作已经五六年了,对于生离死别、阴阳两隔,已经有些麻木了。其实不用说他,就连我,对那些卷宗里血淋淋的照片都已经有些漠然。但是今天有些不同,他分明是掉过泪了。他好像是看出了我的无奈…  相似文献   

19.
墨尔本印象     
我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首府墨尔本工作、生活过四个春秋,回国后依然怀念那里的旖旎风光和许许多多热爱生活的朋友。人们提起维州和墨尔本就会想到一望无际的草原和悠闲自得的羊群,以及盛产麦类、玉米、苹果、柠檬、葡萄的田园。由于有农畜牧业、矿业作为民生的经济基础,墨尔本成了全澳农副业生产、轻工业、交通运输、航空、商业、外贸、金融、科研的中心。澳大利亚有超过半数的最大公司的总部设在墨尔本;澳大利亚最大的股票交易所、经济预测中心、外汇银行、四家商业银行的两家和最有名的保险公司、信贷、免息贷款中心设在墨尔本。澳大利亚十  相似文献   

20.
“粗赖”,是马来西亚华人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儿,意思是亲戚、亲人。有人说是客家话,有人说是马来话,我没有考证过。不过在马来西亚,不仅客家人会讲,广府人、海南人、福建人,甚至马来人、印度人也都会讲。1998年7月9日,我第一次重返马来西亚,在新山一家餐馆里用餐,服务员听说我是中国来的,连声说我是“粗赖”。一声“粗赖”,蓦然唤醒了我在马来西亚生活时的许多记忆,使我有着久违了的感觉,有着他乡遇故知的感觉。今年6月16日———27日,我与哥哥黄辉华结伴第二次重访马来西亚。对于海外的华侨华人来说,他们的根在中国,他们经常回中国来寻根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