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奕秋 《南风窗》2010,(5):39-41
中国在欧亚内陆到波斯湾一带投资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所在国遭受国际制裁、反对党排华闹事、政局变动引发协议不稳等。这些"国家风险"加上列强的"逐鹿中亚",使得当地的商业环境分外微妙。  相似文献   

2.
卡塔尔位于波斯湾西南岸卡塔尔半岛,如同一颗巨大的珍珠镶嵌在海湾的弯月地段上,被誉为"海湾明珠".卡塔尔地少人稀,全国面积仅1.14万平方公里,人口60万,首都多哈.  相似文献   

3.
美国主导的国际力量击败和推翻了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和伊拉克萨达姆政权,"阿拉伯之春"导致多个阿拉伯国家区域影响力骤降,这令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在中东的区域战略地位有了明显提升。在此背景下,伊朗试图通过宗教共同体策略、波斯湾战略、"抵抗轴心"策略、"波斯文化圈"策略以及与美国以外的世界大国开展合作等方式巩固既有成果。但伊朗若要维持或继续提升区域战略地位,仍面临美国的打压、地区敌人的敌视以及国内发展困境等诸多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4.
自伊朗核危机爆发以来、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软硬兼施,伊朗政府一直表示出强硬的立场。2007年5月23日,包括2艘航空母舰在内的美国海军9艘战舰进入波斯湾水域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波斯湾局势更加紧张,战争传言四起。面对这样的危局,我们不禁要问,伊朗的底气从何而来?作为一个国家,它又有着怎样的过往呢?  相似文献   

5.
在波斯湾南岸阿联酋的迪拜,有漫长的洁白如银的沙滩.迪拜沙滩是最能吸引游人目光的地方,而阿拉伯塔饭店则是这一片沙滩上最亮丽的明珠.  相似文献   

6.
从埃及到也门、约旦再到巴林、伊朗,肇始于突尼斯的"茉莉花革命",从北非穿过整个中东直抵波斯湾,正蕴酿成席卷阿拉伯世界的新一轮民主之波。约旦政治分析家坎哈威说:"警钟已经响起,其他国家领袖应有所醒悟,意识到民众已非常厌烦,他们要争取政治自由、实现真正的经济改革、杜绝贪污和用人唯亲。"  相似文献   

7.
储昭根 《南风窗》2010,(20):82-84
纵观一个世纪以来波斯湾石油与权力、政治碰撞的历程,可以发现能源政策主要参与方的预期越来越务实理性,由政治因素引发的石油危机虽不是不可能,但发生的频率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产生两个极端的结果 对萨达姆·侯赛因政权采取军事行动不仅是必需的和不可避免的,而且是正确的选择,我将告诉你这样做的原因所在。 美国最终再次在波斯湾发动针对伊拉克的战争,并不是要完成1991年的海湾战  相似文献   

9.
一场虚拟的战斗,一个可以预见的未来 2008年6月26日凌晨3时,波斯湾上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能见度极低,看上去绝不是飞行的好时间。但是,在这样恶劣的气候里,照样有幽炙在游荡。2组各4架F-22猛禽一前  相似文献   

10.
王一惠 《法制博览》2015,(8):106-108
自格劳修斯的《海洋自由论》以来公海捕鱼自由一直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公海自由之一,然而过度的捕捞对渔业资源带来的衰竭命运和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国际社会逐渐认识到限制公海捕鱼自由的重要性。本文着重阐述限制公海捕鱼自由的国际法律文书及其重要规定,以期达成通过各国间的合作限制公海捕鱼自由的结论,从而保护公海生物资源的多样性和公海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陶短房 《南风窗》2012,(3):76-78
美国财长盖特纳的逻辑是,禁运可以迫使伊朗弃核且不会引发战争,但最糟糕的局面是禁运引发了战争且最终伊朗成了核国家……伊朗核危机引发的紧张局势愈演愈烈:去年底,美伊开始围绕石油禁运和霍尔木兹海峡发力,美国和欧洲联手,竭力收紧对伊朗的制裁"绞索",而伊朗则以威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相抗衡,导致波斯湾的火药味急遽变浓。在这期间,双方大打政治战、经济战、外交战,火爆场面不时出现,包  相似文献   

12.
美、以对伊朗开战将意味着伊朗苦心经营的“什叶派新月”地带、从波斯湾到伊拉克和黎巴嫩的“中东危机弧”崩裂时刻的到来。但即使德黑兰发生政权更迭或颜色革命,伊朗均不太可能停止核活动,至少是不会放弃和平利用核能的自主权。  相似文献   

13.
波斯湾上空的和平“曙光” 伊朗核问题由来已久,错综复杂,牵涉到的国际关系和国家利益微妙敏感,围绕伊核问题的对话谈判也一波三折。2006年1月初,伊朗宣布恢复中止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引发国际社会的关切和忧虑。同年7月,  相似文献   

14.
<正>波斯湾上空的和平"曙光"伊朗核问题由来已久,错综复杂,牵涉到的国际关系和国家利益微妙敏感,围绕伊核问题的对话谈判也一波三折。2006年1月初,伊朗宣布恢复中止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引发国际社会的关切和忧虑。同年7月,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推动下,伊核问题被提交至联合国安理会。随后,美、英、法、俄、中、德六国官员多次举行会晤,寻求伊核问题解决方案。2008年7月以来,六国与伊朗举行多轮对话,但由于双方在铀浓缩、制裁等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这个世界并不和谐。正当焦虑的世人未及自波斯湾和东北亚的危机中稍喘一口气之际,以色列对黎巴嫩的大规模武力攻击又燃起了新的中东战火,更为严重的是,此次战火在短短几日内急剧升高,而随着死亡平民人数已多运数百,包括国际航空港在内的多个机场受到高烈度袭击,有欧美战略观察  相似文献   

16.
石破 《南风窗》2013,(9):9-9
中国农民与市场及基层政府的关系中存在不少摩擦,因而产生种种维权行为。某些权力及市场力量的一般压迫,导致的是农民的日常不满和"软维权";只有那些生死攸关的重大伤害,才会导致他们的集体抗争及暴烈行为。中国农民有足够的生存韧性,贫穷并不能击垮他们,能击垮他们的是失去土地这个"命根子",资源被大量掠夺,以及被逼到"癌症村"之类绝境等。在农民与开发商的冲突中,政府本应作为调停  相似文献   

17.
2012年4月11日,伊朗总统内贾德突访伊朗与阿联酋存在领土争议的阿布穆萨岛,引发阿联酋及海湾邻国的强烈抗议和谴责.阿联酋第一时间召回驻伊朗大使,并向伊政府递交抗议照会.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以下简称"海合会")举行特别会议,沙特、阿联酋、巴林、科威特、阿曼、卡塔尔六国外长悉数出席,会议发表声明谴责内贾德登岛是严重的挑衅行为,公然侵犯了阿联酋对阿布穆萨、大通布、小通布等波斯湾三岛的主权,海合会国家支持阿联酋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王猛 《南风窗》2010,(18):79-81
对于偏爱在国际秩序构建和维护当中"搭便车"的中国来说,参与亚丁湾护航需要精准把握战略守势与战术攻势的有机结合。战略上,中国不可轻易介入索马里的内部冲突;战术上,中国宜承担领导亚洲多国合作护航之责,并在关键时刻勇于亮剑。  相似文献   

19.
位于波斯湾沿岸的六个产油国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联酋、阿曼,历史上曾是殖民帝国和超级大国控制下的地区。随着石油探明储量和产量的激增,它日益成为全世界所关注的敏感地区。海湾国家利用其丰富的石油资源,大力发展经济,并在对外交往中逐步形成一股独特的综合力量,越来越对整个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格局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微评     
正@吴黎明:君送我"与子同裳",我报君"同担风雨"。严峻的疫情让中国与世界各国更加团结一心,抒写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篇章。而文化的共鸣,为这种感同身受、携手前行增添了让人动容的文明光芒。在中国捐赠给伊朗的抗疫物资上,人们写上古代波斯著名诗人萨迪的名句:"亚当子孙皆兄弟,兄弟犹如手足亲";运往意大利的捐赠物资上,印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