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新说法     
每一批富翁都是这样造就的:当别人不明白他在做什么的时候,他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当别人不理解他在做什么的时候,他理解自己在做什么。当别人明白了,他富有了;当别人理解了,他成功了。——李嘉诚谈富翁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是,大多数人不幸福,并非他们无法得到幸福,而是大多数人希望自己比别人幸福。——社会扭曲时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2.
纵话家庭美德□王会玲家,在我们每个人心目中都是份量很重的字眼。家,有扇最善解的门;家,有盏希望的灯。家是疲惫的驿站,是汪泽社会的一条船,它承载着慈母的牵挂、爱人的等待和娇儿的呼唤。家是温馨,家是惬意,家是每个人心中永恒的概念。家,给了我们太多的关爱、...  相似文献   

3.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陈存珍刘德泉人为什么而活着?人生的道路应该怎样走?这是每个人都必然面临的问题。然而,要确定正确的人生道路,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就必须正确地理解人生价值,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寻求正确的实现形式。什么是人生价值呢?马克思说:“...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和谐社会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那么和谐家庭便是组成这个主旋律的一个个优美的音符,而家庭中不和谐的音符常常是干扰时代和谐的杂音。家庭是社会组成的重要因素,也是组成社会的最小单元。家庭,与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休戚相关的直接联系,家是什么,就是点着一盏灯等你回来的港湾。  相似文献   

5.
邓克谋 《新湘评论》2013,(18):28-28
读什么书? 读点马列。现在有的年轻人,基本不读马列的书,不读毛泽东著作。说起马列,一无所知,深为惋惜。当今时代,你无论做什么工作,科学社会主义、唯物辩证法、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资本、货币、流通,这些马列的基本常识,你想回避,都回避不了。每个人都有家庭,你读一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对于“家”的认识,就会深刻得多。  相似文献   

6.
理想是什么?怎么样才能实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追求方式。农一师十团林牧科退耕还林新植枣园职工蒋冬平,对理想的追求是那样的执著,在他的眼里,枣园就是自己的绿色银行。  相似文献   

7.
正没有一处地方比得上家的温暖、宁静、舒适和随意。家拒绝孤独和生疏,家总是让人感到亲切。我出门的时候什么都可以不带,钥匙却一定得带上。因为家是我必须回来的地方。而钥匙叮当的细语也时常告诉我:别走远了,我有一个很舒心的家!家是一个小小的自由王国,没有一处地方比得上我在家里活得真实。同在一个屋顶下的人总是最知心最理解最可以放纵自己的情感的人。在家里我只需要扮演好一个人的角色——我是父母的儿女,我是儿女的  相似文献   

8.
回家吃饭     
艾迪 《党课》2014,(17):106-108
有人说,回家吃饭有什么复杂和好讲究的?但实际上,很多人吃了一辈子饭幸福感都不强。儿时牵着妈妈的手去菜场买菜的情景,是我们许多人心中永远的记忆;妈妈在厨房忙活的背影,是每个人心中的柔软。在你心中,最感动的回家吃饭是哪一次呢?有人说:在每个孩子心里,妈妈永远是最伟大的厨师。那在你的心中,你最爱吃的那道妈妈菜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感悟责任     
杨治安 《共产党人》2007,(22):50-50
"责任"是什么?词典的解释:一是应尽的职责,就是我们常讲的要负责任;二是应该承担的过失,就是我们讲的要追究责任。据此理解,笔者认为,"责任"就是要求,就是规范,就是约束。责任重于泰山,这就是要求。责任感是每个人走向社会的关键品质,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重要资本。  相似文献   

10.
郭庆晨 《党课》2014,(21):87-89
对于一个担任公职的人,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呢?是守责,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忠于职守、恪尽职守。谁都知道,国家机器是由诸多部门、各部门又由诸多的岗位所组成,每个岗位就像一个齿轮和螺丝钉,每个齿轮都转动,每个螺丝钉都钉死在各自的岗位上,整部机器才能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11.
说出了实话     
年前那几天,隔壁王局长家很是热闹,三天两头有人来。来的人进进出出,也不见手里提什么东西,而且只坐一会儿便出来。可见如今风声紧,来拜年的人也不敢像过去那样大包小包往领导家送了。  相似文献   

12.
论"以人为本"的几个前提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宏俊  方彬 《求实》2006,1(8):37-39
理解以人为本,需要明白几个前提性的问题: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现实内涵是什么?其中的“人”是指什么?以人的什么为本?对这些问题的理解,都应该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进行。  相似文献   

13.
感受幸福     
高进敏 《求贤》2010,(7):28-28
什么是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凡是生活有情趣、会调理的快乐者,大都不过高设定期望值。  相似文献   

14.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人生是一艘漂泊的船,家永远是避风的港湾。让学习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离不开家庭这个温馨的港湾。 然而环顾现实,在有的人眼里,家是旅馆,是一个能够遮风挡雨吃饭睡觉尽情放松的地方;在有的人眼里,家是娱乐馆,是一个可以喝酒聊天唱歌交友尽情享受的地方;在有的人眼里,家是赌馆,是一个方便打麻将“斗地主”尽情消遣的地方……但是,在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伍笛笛的眼里,家是学习的乐园;在下岗职工尹国平的眼里,家是他事业的新起点;在农妇周碧的眼里,家是她走向成功的学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我无意指责那些把家庭当作旅馆、娱乐馆甚至赌馆的人,我只是想小声地提醒您:当我们在家里尽情放松、尽情享受、尽情消遣的时候,别忘了,家,还可以成为学习的乐园。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09,(10):60-60
每个被接收入党的人都要填写入党志愿书,在填写的内容中,有一项“与发展对象联系密切的主要社会关系”,请问,“主要社会关系”指的是哪些人,如何理解?  相似文献   

16.
凌辉 《湘潮》2011,(11):49-49
我不知道“家”从何时才有,但知道“家”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单位,包括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家属在内。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共有家庭户4亿多。31个省、市、区中,北京市平均每个家庭的人口为2.45人,是全国最低的,而西藏的家庭规模则为全国最大的,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4.23人。从总体上讲,经济越发达地区“家里人”越少。  相似文献   

17.
民族和国家     
这是每个人从生下来开始就带有的血色烙印!人类是一种喜欢并且需要划分群落的高级动物,什么群落都不属于的人其实归根结底已经不再是人类的一分子——说得不好听一点,闲云野鹤到极端,遗忘这个世界,也被这个世界所遗忘,那么他的存在或者不存在,又有什么区别呢?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家     
佚名 《新湘评论》2014,(10):54-55
什么是夫妻?相爱一辈子,争吵一辈子,忍耐一辈子,这就是夫妻。什么是家?家是夫妻共同经营的,编织着梦和苦辣酸甜的窝。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社会学家说家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婚姻学家说家是风雨相依的两人世界。究竟什么是家呢,许多人认为这是一个不值得思考的问题。那么先让我们来口斤一个故事吧。有一个富翁醉倒在他的别墅外面,他的保安扶起他说:“先生,让我扶你回家吧!”富翁反问保安:“家?!我的家在哪里?你能扶我回得了家吗?”保安大惑不解,指着不远处的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么?”富翁指了指自己的心口窝,又指了指不远处的那栋豪华别墅,一本正经地,断断续续地回答说:“那,那不是我的家,那只是我的房屋。”  相似文献   

19.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落实这一战略决策,需要全社会每个成员的积极参与,因为我们每个人随时都面临着节约还是浪费的选择。真正理解节约的含义,也就是弄明白究竟节约或者浪费了什么,对于增强社会成员节约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从即刻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促进节约社会的建设,具有重  相似文献   

20.
王晶晶 《廉政瞭望》2011,(16):65-65
美国纽约世贸大厦重建时,中国人冯仑参与其中。让冯仑难以理解的是,这么大的项目,许多事情根本不用找什么州长,发个电子邮件就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