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军 《学理论》2009,(18):87-88
“新散文”作为一个重要的当代散文概念,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晚期。经过十年的发展,成为当代散文发展史中一个重要的现象。“新散文”是如何发生的?其概念的落定在理论与创作中又是如何凸显的?“新散文”现象与前期的散文思潮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这些是本文力图梳理及厘清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余秋雨的历史文化散文在文化界有着独特的地位,某种程度上引领着散文的潮流,但余秋雨部分历史文化散文中饱含的"滥情"却使其文化智性大打折扣。这种散文对当代散文创作的影响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3.
孔艳侠 《学理论》2009,(12):175-176
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东汉末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风格由西汉的质朴雄厚逐渐转向魏晋以后的清丽典礁,蔡邕是这一转变中的代表作家,他的散文体现了一种过渡性。一方面,他继承了汉代新儒家散文艺术之大成,发展了典雅醇厚的文风;另一方面作为汉未文风的改革者,蔡邕又为汉末文风新交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其政论散文洋溢着凛然之气,激荡着悲愤之风。  相似文献   

4.
李思瑾 《学理论》2012,(12):128-129
林徽因的研究热潮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但是学者们对林徽因文学作品的研究大多局限在诗歌和小说领域,其散文一直鲜有人问津。若要正确认识一个作家文学作品的价值,任何一种文体的研究都不能忽视。针对此现象,本文就着重对林徽因散文中的语言这一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洪何苗 《学理论》2010,(12):169-170
毕淑敏的散文中常出现医生为病人治病的片段,她以笔为手术刀在散文创作中对读者进行文学治疗。通过对毕淑敏散文中的病人与文学治疗现象进行分析,探讨毕淑敏散文中文学治疗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6.
《民主》2021,(1)
正比起作家的散文,学者的散文有什么特异与不同?说这个话题得拿出一个上好的例子——那么,读读朱永新的散文就知道了。其实,就散文的本质说,学者们的散文并非另类。散文是性情文字,心灵诉说,审美表达。张中行、季羡林的散文莫不如是,与作家们的散文何有两样?永新是一个真实又鲜明的人。热情饱满,精力充沛,热心公益,关切多多。由于天性中抗压能力强,脸上总带着笑容。  相似文献   

7.
钟叔河先生是当代著名学者、出版名家、散文作家.其散文如《钟叔河散文》、《偶然集》、《念楼集》、《天窗》、《念楼学短》和《学其短》,其散文具有文辞简约,意境优美和学识丰富,充满智慧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湘西孕育了许多当代文人与山水的佳话。其中最大的传奇当数沈从文作品的复活把湘西从边城推向了世界。彭学明是民进张家界总支主任,他散文创作成功的步伐与湘西的名扬天下几乎是同步的,从张家界到武陵源,湘西的名气越来越大,彭学明的文名也越来越盛。但至今为止,是彭学明散文沾了湘西的光,他能不能再创山水与文人新传奇?我们有理由寄以厚望。  相似文献   

9.
张帆 《民主》2014,(9):50-52
<正>这还是"散文"吗?一些面目怪异的散文不时登台,令人惊疑相向。争论的出现是迟早的事情。这一回争论的焦点是散文的"边界"——抛弃文体的边界只能带来混乱。这种主张的前提是,文学的纲纪伦常不容破坏。散文的纯正血统遭到冒犯,清理门户是不可避免的净化措施。尽管我充分尊重维护文学生态的意愿,但是,这仍然是一个必须追问  相似文献   

10.
谢灵  潘丽娜 《学理论》2010,(11):144-145
母爱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人类的天然的感情,是母亲对子女的真挚而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心的集中体现。然而,冰心的散文岂只是母爱和童心的诉说?在她短短的文字间,糅合的是更为宽广的情愫,正如她说的:"有如水的清愁,有如丝的乡梦,有幽感,有彻悟,有忏悔,有万千种体验……。"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7,(6)
当前中高级阶段的对外汉语教材中,散文占据了很大的篇幅,但实际的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对外汉语散文教学在留学生、教师、教材方面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对外汉语散文教学困境的对策如下:提升教师自身的能力素养;编选与采用合适的教材;加强实践课教学,做到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秦牧《社稷坛抒情》、刘白羽《长江三日》、杨朔《茶花赋》等三篇最具代表性的散文作品的简要分析,粗略评说了十七年散文创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欠缺。  相似文献   

13.
黄婕 《学理论》2011,(25):68-69
反倾销、反补贴与保障措施作为三大贸易补救措施在当代国际贸易中起着平衡贸易的重要作用。而这三大贸易补救措施都涉及一个核心概念———"同类产品"。同类产品的认定标准与结果关系到一项贸易救济措施是否具有合法性与正当性。与此同时同类产品的概念已在许多国家的国内立法中有规定,但都是非常相似的,迄今为止,各国的法律还没有在操作层面上对同类产品的认定作出明确有效的规定,那么如何认定同类产品呢?这个问题在实践中一直存在着争议,这就使得实践中操作具有随意性,结合相关案例对如何认定贸易救济法下的同类产品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4.
如何实现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党内党外,上上下下,都十分关心。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这一点大家认识都一致。那末,端正党风究竟从何入手呢?加强党性、理想、纪律教育,严肃查处大案要案,高标准搞好整党,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等等,这些都是好主意、好办法。其中,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特别重要。在这一条中,新干部,即近年来走上各级领导岗位的中青年干部,带头端正党风,以崭新的作风出现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面前,尤其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干部有一个新作风,这是我们当前端正党风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为什么要这样说呢?第一,我们的新干部在  相似文献   

15.
毛梦溪 《民主》2013,(4):59-61
在我印象中,20多年前,中国散文界曾时兴过一段艺术散文。所谓艺术散文,我想应该是相对生活散文而提出来的。风行一段时间之后,尤其是近些年,受快餐文化的影响,散文的艺术性在消失,生活化倾向在迅猛扩展。扩展到了随时随地来来往往,又随时随地且拾且丢的地步,还不及云烟过眼。看过了读过了,也就过去了,大抵是留不下什么印象的。这是近些年中国散文大众化的结果,也是中国散文界的难言之隐。  相似文献   

16.
论杨绛散文的写人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险峰 《理论导刊》2005,(10):95-96
杨绛散文备受读者青睐,而关于杨绛散文比较系统的赏评文字并不多见。杨绛散文在写人方面有独到之处,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忠于生活的真实美,特征鲜明的个性美,节制笔墨的含蓄美。  相似文献   

17.
散文是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具有其自身的特征。散文的“一字立骨”,是从它的突出主旨、布局谋篇、遣字用语而言。一字立骨的运用,能使散文的写作、阅读收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战略机遇与社会矛盾凸显相互混搭与对撞的当代中国社会空间结构中,城市新移民问题已成为探讨和审视很多政治社会问题的一个切入点。相对剥夺感是任何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都难以规避的一种伴生现象,但相形之下,来自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关系等诸多维度的社会排斥,则是诱发城市新移民相对剥夺感生成及助推社会矛盾累积的重要根源。因此,城市新移民相对剥夺感的克化之道,应是在现代性平台上设法谋划建构一套体现正义和包容性的制度,消除排斥性增长,提高城市新移民的"可行能力"和推崇宽容的政治文化,促进城乡文化的双向融合。  相似文献   

19.
不承认、不正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客观存在是不行的,把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说成是根本改变了资本主义的性质,抹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原则界限,也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而且会导致严重损害社会主义事业的恶果。那么,到底应该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呢?关键在于不要从主观臆想中,而要从客观的实际影响中去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既要看到这些新变化在缓解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和促进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继续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又要看到这种作用的限度,乃至酝酿和加剧资本主义矛盾方面的作用,既要看到这些新变化在延缓资本主义的覆灭、延长资本主义的寿命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又要看到它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在经过一个长过程的发展以后资本主义最终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4,(26)
"穿越"文化在青年群体中走红是近段时期来的新社会现象。青年群体热衷于"穿越"现象,透射出当代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一些异化。娱乐性的"穿越"背后又隐含着大学生群体在进行社会融合中的诸多矛盾及逃避现实之累等的心理诉求。研究这一现象,对于认识和把握当代青年思想道德新特点,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