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班老贡象节     
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班老乡,位于沧源县西部,距县城95公里,东接国家级南滚河自然保护区,西面和南面与缅甸佤邦接壤,是一个以佤族为主体,与傣族杂居的民族乡。班老乡全民信仰小乘佛教,生活习惯和风俗偏似傣族,一年主要有泼水节、贡象节、开门节和关门节。其中,贡象节是比较独特的一个节日,因为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与保护亚洲象有关的节日,以傣族信奉的小乘佛教仪式举办。  相似文献   

2.
傣族的节日傣族一年中有3个重大的节日,即关门节、开门节和傣历新年(又名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都是佛教的节日。关门节傣语叫"毫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9月15日(阳历7月中旬)。开门节傣语叫"翁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12月15日(阳历10月中旬)。傣历新年傣语叫"桑勘比迈"、"棱贺桑勘"(6月新年),外地人通常把它称为泼水节。其实,泼水只不过是整个节日活动的一个项目,傣语里没有这个名词。解放后,党和政府对各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十分尊重,每年傣历新年到来的时候,都有组织有领导地让傣族人民过好自己的节日。1961年4月13日至15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临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的民族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泼水节一年更比一年热闹了。节日期间,除了举行集体划龙船赛、放高升、泼水、丢包活动以外,还增加斗鸡、游园联欢、放气球、放"贡菲"(飞火灯)、文艺演出、体育表演等活动项目,使节日增添了新的光彩。每当节日到来的时候,汉族以及居  相似文献   

3.
沉醉民族节     
泱泱大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国有56个民族,56朵鲜花竞相绽放,每个民族的传统节日都别具一格,"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有着傣、景颇、阿昌、傈僳、德昂等多个民族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更是节日众多。傣族的泼水节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也叫浴佛节,实为傣族的新年,在傣历六月举行,时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一般为三至四天。"燕子纷飞时,绿水绕人家",每年清明一过,泼水节就在诗情画意里翩然而至。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张著名的照片,拍摄时间是1961年4月15日傣族泼水节,拍摄地点是西双版纳。照片上,周总理身着傣族服装,手拿参加泼水节用的盆,置身于傣族群众中。笑得那么开心,那么自豪,那么慈祥,因为他和各族人民心连心,情换情,他爱人民,人民爱他!在建国五十周年之际,我们约请刀国栋同志撰写了他当年在西双版纳接待周总理的回忆文章,让人们再一次回到那个幸福的时刻,重温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少数民族人民的关怀和对民族工作的重视,让我们的民族团结之花永远盛开。刀国栋同志是原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傣族,1961年周…  相似文献   

5.
泰国泼水节     
泰国什么节日最值得看?首推泼水节。泼水节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它是傣族的节日。西双版纳等傣族聚居地,年年都要过泼水节。盛大的场面、欢乐的气氛,似乎已经耳熟能详。但来到泰国亲身参加泼水节,你的感受会很不一般。  相似文献   

6.
《今日民族》2003,(12):40
泼水节是傣族民间最隆重的盛大节日。时间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后7天开始。泼水节第一天,傣语叫“桑刊日”,意思是送旧。这天,傣族的年轻女性都要上山采花,并将采摘来的鲜花插在水龙亭四周。最后一天是迎接“日子之王”,即新年开始的第一天,相当于新年的元旦。节日里要举行泼水、丢包、嘎央(集体舞)、武术表演等活动,晚上要放孔明灯。泼水节期间的傣家人,个个神采奕奕,处处洋溢喜气,节日期间傣家人跳的集体孔雀舞是节日里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也是各民族团结、吉祥的象征。关于德宏傣族泼水节的由来,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  相似文献   

7.
贝叶档案散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贝叶档案是一种书写在贝多罗树叶上的文字遗存.在古代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一些国家,都广泛使用贝叶来书写文件.贝叶档案多为贝叶经书稿档案,以巴利文和梵文书写的佛经原件都是以贝叶为载体,贝叶经是中华佛教典籍的原本.小乘佛教传入云南傣族地区后,贝叶又成为傣族人民的主要书写材料.贝叶档案对保存灿烂的古代文化,载录历史,弘扬佛教,都作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佛教在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三大文化圈,即以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老挝、印度尼西亚,以及中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为代表的印度佛教文化圈。我国云南傣族佛塔,就是以这一佛教文化圈为背景的产物;以喜马拉雅地区及我国西藏、内蒙古和内地一些地区为代表的藏传佛教文化圈,西藏佛塔和走出雪域的藏式佛塔就是以这一文化圈为背景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南传佛教是一个庞大的文化体系,佛教的传播不仅是佛经教义的传播,也是佛教自身及其周边文化的推广。因此南传佛教对傣族地区的影响不仅仅是宗教信仰方面的改变,整体上,南传佛教文化促进了傣族社会的进步(巩固和完善了封建领主制度),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促进了意识形态的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傣族地区因此而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社会文明格局。  相似文献   

10.
陈岩西 《今日民族》2012,(12):47-48
傣族语言(口语)由来已久,傣文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产生,源于古印度字母系统的一种拼音文字.傣文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傣语文是傣族人民思想表达、信息传播和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傣语文承载着丰富的傣族文化,本身也是傣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傣族是一个跨境而居的民族。云南境内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的傣族主要集中在滇南、滇西南一线,以西双版纳、德宏、孟连、耿马等地的傣族为主。这些地区傣族的佛教经典和世俗典籍在历史上主要是通过僧侣用铁笔刻录于贝叶上,被称为“贝叶经”,是这部分傣族保存其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由于记载中还包括了傣族的天文历法、道德法律、医药卫生、文学艺术、生产生活、体育武术及历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并借助宗教文化的传播而深入傣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而这种以佛教文化为特征的傣族文化同无数宗教经典一起又被概…  相似文献   

12.
何家立 《创造》2011,(7):80-81
由于傣族文化包括佛教文化,佛教文化的物质载体为佛教建筑,所以探究傣族佛教建筑中的数学元素,是件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试论正确处理上座部佛教与傣族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傣族,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思茅地区的孟连傣族拉枯族侗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临沧地区的耿马傣族侗族自治县、双江拉枯族拒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以及散杂居在其他地区的30多个县内。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有101.4万多人口,是云南52种少数民族(人口在4000人以上的有25种)人口中,具有100万以上人口的彝、白、哈尼、傣、壮五种民族之一;约占全世界傣族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是全民信仰上座部佛教(亦称对。乘佛教,”下同)的民族。建国初期,西双版纳州有574座佛寺,920名佛爷,555…  相似文献   

14.
丹业  扬波 《今日民族》2009,(4):I0002-I0002
4月18日下午,在昆工作、学习、生活的3000多名傣族同胞欢聚海埂会议服务中心,共同庆祝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傣历1371新年泼水节。  相似文献   

15.
吴云  方慧 《思想战线》2006,32(5):135-140
元代以后,傣族社会被纳入到中央王朝的政治体系中,随着中央集权的强化和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传入,傣族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元代傣族的社会法律规范只是习惯法,至明清时才形成了成文法,其成文法一是体现了内地地主经济因素的影响,二是佛教精神成为其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6.
融汇宗教与艺术的傣族佛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于云南西双版纳、德宏、临沧、思茅等地州的傣族,全民信仰小乘佛教,有着“三日一小赕、七日一大赕”的宗教习俗。无论婚丧嫁娶、大小节日、还是送男童入寺出家、和尚晋级等礼仪,都要持幡祭庆,而后将之赕进佛寺。于是,在佛寺中我们总能看到许多精美的佛幡悬挂于殿堂梁柱之间,透着几分世俗,却遮不住那厚重的神秘。佛幡是小乘佛教传入傣族地区的伴生产物,作为祭祀赕佛用品,有着装饰佛寺的实用功能,功能在于它是“灵魂通向天堂佛国的阶梯”,具有满足傣族人民精神需要的作用。佛教教义认为,通过赕可以洗刷个人犯下的罪行,多赕多…  相似文献   

17.
从社会"去结构"角度分析节庆在社会发展中的功能与意义,分析傣族泼水节的"去结构"性及其对社区发展的影响,深化了节庆社会研究范畴,展示出泼水节特有的社会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18.
赵芳 《今日民族》2016,(4):13-15
正锣鼓喧天、水花飞舞,4月12日下午,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广场上,泼水狂欢节拉开序幕。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桑堪比迈"(意为新年),是云南西双版纳、德宏等地最盛大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之一。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泼水节更加热闹。4月11日至14日,以"泼水送吉祥,合作促发展"为主题的"中华一家亲·相约美丽德宏——2016海峡两岸各民族欢度泼水节"系列活动在德宏州隆重举行。德宏迎来了  相似文献   

19.
泼水节拾趣     
在我们祖国云南省的西南部,生活着一个神秘的民族——傣族。这个民族历史悠久,有着许多有趣的风俗习惯,并且这些风俗大都与美好的传说相连,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泼水节。  相似文献   

20.
玉朋 《今日民族》2010,(1):31-32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都有自己的礼仪。 傣族是信仰小乘佛教的民族,其佛教文化很丰富,佛教风俗与佛教礼俗十分多彩。很多礼仪是从佛教风俗、佛教礼俗中流传下来的。在佛教教义里有教为人处世的、与邻里相处的、夫妻之间相处的、小辈与晚辈之间相处的等等,这些都体现了互相尊重的和谐内涵。现在,傣族群众仍然保留着入室必脱鞋的风俗,这是一种礼仪,也是傣民族的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