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飘》这部小说由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所著,它自1936年问世以来,已经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常年盛销不衰。本文主要探讨《飘》中"斯嘉丽"的形象对21世纪女性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马岳琳 《人事天地》2007,(12):43-44
继前年《断背山》斩获金狮奖后,今年李安以一部《色戒》再次让华语电影站到了水城威尼斯的最高点。身兼华语电影和好莱坞电影导演的双重身份,性格不够“阳刚”的李安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权威的电影导演之一。  相似文献   

3.
刘慧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5):221-221,224
会话含义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下所要表达的含蓄内容或言外之意,也就是话语的语用意义。美国电影在电影爱好者眼中娱乐性与欣赏性并强,在英语学习爱好者的眼中,也是二语习得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从研究会话含义出发,以美国电影《风月俏佳人》(pretty woman)作为素材,从违反四个准则的角度分析美国电影语言中的会话含义,以及在英语学习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侯孝贤,台湾新电影最重要的代表。1947年生于广东梅县,出生不久即随父移居台湾,1972年毕业于台湾“国立艺专”影剧科。1980年首导《就是溜溜的她》、《风儿踢踏踩》(1981)成名,之后有《风柜来的人》、《童年往事》、《尼罗河的女儿》等多部影片获得国际大奖西德、曼海姆影展佳作奖,并引领台湾电影新浪潮的开端。他的电影以细腻感性见长。  相似文献   

5.
河内印象     
踏上越南之前,对这块土地的印象,大多源自电影中获取的片言只语。无论是世界闻名的歌剧《西贡小姐》,罗宾·威廉斯的电影《早安,越南》,还是梁朝伟的《三轮车夫》,或是梁家辉的《情人》,勾勒出的是一个还停留在饱受战争摧残,被贫困缠绕,殖民统治色彩浓重的越南。  相似文献   

6.
1999年,在美国,有两部资金投入不多,但是票房收入突出的影片,一部是美国影片《女巫布莱尔》,另外一部就是德国影片《罗拉快跑》。文章将通过内容分析法探讨电影《罗拉快跑》的成功现象。对其内容特征、叙事手法、传播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解剖其成功现象背后的内容支撑。  相似文献   

7.
《消失的爱人》是美国女作家吉莉安·弗琳的小说,出版于2012年,连续8周位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2014年被改编成电影,由大卫·芬奇执导。小说本身提供了好的故事基础,加上大卫·芬奇的完美改编,这部电影可以说是作家与导演相得益彰的联袂之作,成功地向观众传递了他们关于婚姻、家庭、社会等诸多问题的探索和思考,引起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8.
中华传统文化是全体中华儿女寻根溯源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标识。在全球化大浪潮下,以好莱坞电影为典型的美国流行文化正强势地冲击着世界各个地区的传统文化生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电影人正不断探索着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富有中华传统文化意涵的电影艺术。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逐渐崛起,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正通过电影这门诞生不过百余年的艺术形式了解绚烂的中华传统文化。《影》中运用影视艺术充分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符号、审美意涵、思想观念。本文将通过对《影》这部电影的分析,阐述中国电影中的中华文化的呈现与传播。  相似文献   

9.
几百万中国观众看了《人再囧途之泰囧》(以下简称《泰囧》)。这一电影故事情节为几名中国人在泰国旅游,最后找到了生命的真谛。《泰囧》于2012年12月放映,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电影之一。  相似文献   

10.
电影《情书》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日本作家兼导演岩井俊二是小说的创作者及电影的编剧、导演。影片在小说的基础上又增添了许多亮点,成为影片成功的巨大魅力所在。岩井俊二对小说改编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技巧,可以通过人物表现、意境构造、情节变换等角度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理解电影《情书》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电影《情书》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日本作家兼导演岩井俊二是小说的创作者及电影的编剧、导演。影片在小说的基础上又增添了许多亮点,成为影片成功的巨大魅力所在。岩井俊二对小说改编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技巧,可以通过人物表现、意境构造、情节变换等角度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理解电影《情书》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80年代电影市场刚开放不久,人们看电影的热情也空前高涨,看电影也成了恋人活动的首选,《庐山恋》是当时最受恋人追捧的影片。电影票价在1毛至5毛之间,除了收费电影院,露天电影院或者单位包场电影,因为能够省钱,也是恋人们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3.
女权主义电影理论认为,大多数美国电影是由男人和男人拍摄的,而女人则变成了一种景观。从叙事的角度讲,美国影片多将男性表现为主动者,而把女性打发到配角位置上。《爱情呼叫转移》是一部由男性编剧的中国电影,在男性这层意义上来讲,可谓是以上理论的忠实反映。中国男性视角中的女性形象究竟是怎样的?是否存在着误读和偏见?是否在男性话语权下遭受到了歪曲和夸大?能否在屏幕上表现真实,自尊,客观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4.
美国系列电影喜剧《拜见岳父大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美国两大主流意识形态——代表共和党的保守主义政治理念和代表民主党的自由主义政治理念——既对立又相依的社会政治状况。在美国现实政治之中,由于政治理念的差异,资产阶级两党在国内外政策上常有争执。但是,无论怎样角力,两党都忠实地维护着美国的国家利益,从而体现着美国最大的政治和谐。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喜欢看李小龙功夫片 晚年毛泽东喜欢看电影。往往一听说有好电影,就立马放下文件去看。毛泽东喜欢看的电影有几类:一是获得国际大奖的影片;二是传记类影片,《林肯传》、  相似文献   

16.
根据毕飞宇小说改编的电影《推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是一部由小说改编成的电影。本文通过对毕飞宇原著小说和娄烨导演的电影进行对比,从"叙述者在小说和电影中的差异"以及"《推拿》中跨媒介叙事的主体差异"这两个角度入手,分析其如何从小说叙事转向电影叙事,希望能找到小说改编电影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原始人的法》是美国著名的法人类学家霍贝尔的代表作。(以下部分所标页码均出自该书)霍贝尔在1934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后,先后执教于犹他大学、密执安大学、明尼苏达大学阿波利斯分校,并兼任美国民族学会会长和美国人类学协会主席。主要著作有《原始人的法》、《晒延人方式》、《原始世界的人们》、《印度尼西亚的阿达特法》、《科曼契人》。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女性性别主体结构的缺失在获取或付出“母爱”的感知经验方面变得明显。“母爱经验”主题的书写与接受在进入戏剧和电影的场域后需要被进一步关注其迭代和异化的过程,小说《空谷兰》从英国奇情小说脱胎而来,后被改编成文明戏和情节电影,以不同的媒介形式不断更新“母爱经验”的表达方式。《空谷兰》及其周边作品利用“奇观”的文化趣味来反映父权体制的压迫,重复着试图反抗却无法成功,最终将女性推向脆弱的“母爱庇护所”的“母爱模型”。而无声电影《神女》对于“母爱经验”的重现则体现于将“母爱庇护所”重建后再彻底打破,褪去了奇观趣味,《神女》的主演阮玲玉则试图将现实生活中的身体经验与电影中看似可被反转的“母爱经验”结合,她在电影叙事中已经体验过相似的悲剧人生,却仍然不能依靠习得的“母爱”感知技能去应对现实生活中女性主体结构缺失所造成的困境,最终揭示出“母爱经验”发生异变的结局。  相似文献   

19.
电影文学教学个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电影用于文学课教学是很好的尝试,影片《秋日传奇》便是一个范例,它在一个家庭悲欢离合故事的背后所反映的时代背景、超时代文学主题与文学表现手法,非常适合作为美国文学课程的教材使用。  相似文献   

20.
粤语(俗称白话)电影,是广府文化的一种艺术门类,是海内外粤语人群中最有市场的电影。被誉为"引领广东电影第一次浪潮、粤语电影的拓荒者"的中国优秀电影艺术家王为一,不仅以他的粤语电影《珠江泪》、《七十二家房客》等立下了丰碑,而且以他的电影艺术观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理论财富。本文从岭南文化——广府文化的视角,简介了王为一关于粤语电影的艺术实践和理论阐述,旨在为推动广东电影新发展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