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系列报道一般是指围绕同一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作多次、成组的报道。从形式上看,系列报道都是由多篇稿件组成的;从内容上看,主题相同而内容不同;从时间上看,一般跨度都很长。因为时间跨度长、主题相近,很容易让读者产生疲劳感。  相似文献   

2.
闵良臣 《唯实》2001,(11):71-72
不知怎么了 ,2 0世纪末和新世纪初的这几年十几年 ,大家突然对鲁迅有意见起来 ,鲁迅这也不好那也不好了。最奇怪的是有人只读了几篇胡适的文章 ,甚或在报纸杂志上看了一篇两篇别人或是评论胡适或是评论鲁迅或是评论胡适时顺带评论鲁迅的文章 ,就立即对鲁迅不满对鲁迅有意见起来。我觉得这不好。尤其是有人恐怕没有读过多少鲁迅著作 ,或者说虽然也读了一些 ,却并没读懂 ,也在那里人云亦云 ,拾人牙慧 ,跟着瞎起哄 ,我觉得这更不好。我虽然很尊崇鲁迅 ,知道他毕竟也是人 ,而人就难免有缺点。但鲁迅又确实不是一般的人 ,他的伟大 ,其实主要并不…  相似文献   

3.
1930年春,毛泽东写了一篇专门批评“本本主义”的文章。1961年3月,毛泽东将这篇文章印发给他在广州召集的一次会议。这篇文章是为了批评红四军党内的教条主义而写的。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整篇文章贯穿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笔锋犀利,见解深刻,内容丰富,今天读来,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首先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阐述了进行社会调查的意义、目的和方法 文章一开头就鲜明地指出:“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的发言权。”因为“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他认为,“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因此,他要求共产党  相似文献   

4.
沉重的话题     
吴非 《唯实》2006,(8):125-125
近年来,有关教育的话题总是让人感到沉重。在上海参加了一次会议,回来的列车上,看会上发的新一期《教育参考》,心情却又沉重起来。从这本杂志上,能知道中国教育的一些弊端,可贵的是多数文章能作冷静而有价值的思考,寻找建设性的对策。可是,我喜欢看它,也怕看它。之所以会怕,是因为如果你是教育工作者,你会觉得,它提出的问题你躲不开,人魂牵梦绕,无处藏身。  相似文献   

5.
沉重的话题     
吴非 《唯实》2006,(9):125
近年来,有关教育的话题总是让人感到沉重.在上海参加了一次会议,回来的列车上,看会上发的新一期《教育参考》,心情却又沉重起来.从这本杂志上,能知道中国教育的一些弊端,可贵的是多数文章能作冷静而有价值的思考,寻找建设性的对策.可是,我喜欢看它,也怕看它.之所以会怕,是因为如果你是教育工作者,你会觉得,它提出的问题你躲不开,人魂牵梦绕,无处藏身.……  相似文献   

6.
王书记的报告确实体现了和谐创业的思维。有一批社会科学的理论工作者 ,经过长期的观察、思考 ,甚至是在杭州生活了很长时间以后 ,把对杭州的爱心 ,上升成为我们党和政府对这个问题形成的一种共识。王书记讲话发布以后 ,确实在大学生中 ,特别是浙大的学生当中 ,反响极为良好 ,可以说 ,让人感到有一种很新的领导形象定位。他所采取的交流方式 ,不再是一种主辅关系 ,或者说是官民关系 ,而是一种对话 ,并且是采用分析的语言 ,不是强势的语言 ,不是“我们必须啊”、“应该啊”、“推进啊”等等 ,而是同你讲道理、同你分析。我觉得这本身体现了杭…  相似文献   

7.
党报副刊不同于文艺刊物,它要不要有自己的独特风格?能不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这是目前还不被人们重视、至少不很重视,但却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有人说,党报是党的“喉舌”,它的任务是明确规定了的,是毛泽东同志说的“正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对所有党报来说,都是一样的。既然如此,怎么还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呢?既然报纸不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那么作为它的副刊,又怎么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各级党报除了内容有些地方性之外,没有自己的特色,可谓千人一面,以致出现各地看各地的报纸、外地报纸无人问津的局面。改革开放以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界好些人从经济观点出发,考虑到报纸的发行量。只想到内容的吸引人,于是在副刊上便大量地刊登相同的故事,摘录相同的文章,  相似文献   

8.
一、他说:“医无价,药无价,生命无价!”采访朱本章教授是从“看”书开始的。看着他的几本厚厚的医学专著,数十篇在全国专业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还有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对他在美国进修期间的高度赞语,令人不由肃然起敬。而他却淡淡地说:“这没有啥,和大家一样这都是普普通通的工作。”作为医治内分泌、糖尿病方面的知名专家,朱本章的确有着让人见了就觉得亲切、坦然、信赖的秉性。他中等个,微微发胖的身材,国宇脸显得慈目善面,说话慢条斯理。事实上,朱本章的医德、医风在一附院早有好评。干部病房曾住了一名患癌症晚期的离休老干…  相似文献   

9.
政法新闻是报纸版面上一个重要内容,它以报道内容的宽泛性和强大的社会关联性受到读者的关注。政法新闻的采写与其他新闻在方法上大同小异,但最关键的是要把握一个“度”。站在大局的制高点,审视其指导性。这是新闻媒体担负着“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重任所决定的,丝毫马虎不得。政法新闻因其宣传内容的特点而决定其更需如此。采写政法新闻,在选材方面要有所取舍,坚持导向性和典型性,不能逮着什么就采写什么。若是正面报道,要看是不是能供人学习和借鉴;若是反面内容,要看是不是具有代表性,报道后能不能让人引以为戒,能不能促其整改,能不能弘…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人民民主政治的建设,“对话”活动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由冷变热、日趋活跃。它沟通了信息,联络了感情,趋势很好,效果显著。可是有少数“对话”活动有违“对话”初衷,有损“对话”本意,为对话而对话。如不及时引导,必将妨碍“对话”活动的健康开展。下面是“对话”活动中的十忌: 一忌不平等。开展对话活动,就是要造成一种领导与群众平等讨论问题和交流思想的条件和机会,让群众把心里话讲出来,倾听群众意见,改进领导工作,提高领导水平。领导者必须放下架子,和群众处于平  相似文献   

11.
肖舟 《红岩春秋》2008,(3):86-88
30年前,一场席卷神州大地、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大讨论至今让人记忆犹新,而揭开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序幕的是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的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谁都没有想到,这篇7000多字的文章如石破天惊,掀起了轩然大波,进而引发了一场酝酿已久、波及全国、影响深远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大讨论开创了全党思想解放的先河,堪称改革开放时代先声的黄钟大吕,其功绩永远彪炳共和国的史册……  相似文献   

12.
《围城》是部充满悖论和矛盾的作品,在结构上反映出对话关系,人物命运的安排和情节的设计,构成了“大型对话”。但塑造人物内部语言是独白的,并没形成“微型对话”。小说有两个本文:一个是以方鸿渐为中心情节的“正本文”;一个是以叙述者高高在上讲述评价“正本文”的“旁本文”。叙事者既在认知层面上“大于”又在心理层面上“高于”人物,使人物成为被“看”的客观物化对象,无法和叙述者进行平等对话,使《围城》成为独白型的作品。《围城》的独特的语体提升智性的同时也潜在解构自身的危机。结构是无声的语言,如果没有成复调结构,仅靠“智人智语”,难以表达生存困境的博大命题。  相似文献   

13.
在新闻界内部有一种说法,就是“谁写谁看,写谁谁看”。意思是说报纸上的有些报道,特别是工作性的报道,只有写稿的本人看和被写的人看,写稿人要看我的稿子发得怎样,被写的人要看看往自己脸上贴了多少金,至于其他读者是不会看这类报道的。新闻报道是写给读者看的,这应是没有争议的。但有时候,我们的记者和编辑往往会有意无意中忽略了读者,所以就出现了这种“谁写谁看,写谁谁看”的怪现象。笔者曾在一家党报的一版,看到过一篇关于写某市领导在新年春节期间看望金融系统职工的消息,消息的导语是:  相似文献   

14.
对“老年人发挥余热”之说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几年,报刊上经常出现“老年人发挥余热”的提法。有时一些领导同志在报告中也常用“余热”一词。很多人后来逐渐明白,“余热”一词是名为褒奖实为贬义之词。故近年来已不大用“余热”来形容老年人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了。最近,一家报纸上有一篇报导,小标题为“45名离退休党员乐呵呵地发挥着余热”。看了这篇报导,想想这个标题,心里着实不是滋味。为居民做好事,为群众排忧解难,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仅仅是发挥余热吗?让我们来探讨一下人们所称的老年人发挥的“余热”的含义。按照词义,“余热”无非有以下几种解释:一是“多余的热量…  相似文献   

15.
青 年毛泽东从求学时代就立志改造社会、救国图存。为此 ,他勤奋研读中外典籍 ,并有意在体魄、意志方面进行刻苦锻炼。值得注意的是 ,青年毛泽东在探索救国真理的过程中 ,结合自己的体会而十分关注民族素质的改造、国民人格的重塑 ,认为这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命运。1917年 ,他撰写长篇论文《体育之研究》 ,发表于当年4月1日《新青年》第3卷第2号上[1]。这不是一篇仅就体育谈体育的文章 ,文章的重心是把体育放在人的全面发展的位置上 ,围绕人的“体魄”和“精神”的关系 ,阐发全面发展人格的观点。文章提出了“身心并完”(笔者注 :完是…  相似文献   

16.
2001年12月19日《内蒙古日报·社会周刊》在第五版头条位置刊登了一篇题目为《究竟是谁在保护落后》的文章。,使人感保护落后》的文章。一看标题,“保护落后”四个字很有冲击力,使人感到被猛推一下,顿然产生此文非看不可的阅读欲望。而细读文章,就不能不为“一批国家明令取缔的重污染企业开始由‘城市’走向乡村”的严峻的现实担忧、揪心!“一碰就响”的新闻必然取得“爆炸性”效果。此文成功之处在于用事实说话。记者到发生新闻事实的现场采访,亲自嗅到了“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臭味”,看到了“多处灰蒙蒙的粉尘漫天飞扬的场…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 :我是你们陌生的朋友 ,虽然我们未曾谋面 ,可《党史文汇》杂志早已成了沟通我们心灵的纽带和桥梁。你们可曾知道 ,在安徽黄山 ,有一群每天都渴望读到贵刊的读者。贵刊内容广博充实 ,形式生动活泼 ,风格清新怡人 ,读后让人耳目一新 ;而且图文并茂 ,栏目丰富 ,融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 ,看后让人长知识增阅历 ,受益匪浅。贵刊不媚俗 ,保持了高品位 ,没有官样文章 ,也没有大话、空话和虚话 ,更没有乏味的说教 ,比起一般刊物热衷的名星大腕艳闻秘史 ,耸人听闻的案例“纪实”,无病呻吟的文章来 ,《党史文汇》确实办出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路的断想     
看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岁月长长路长长》,引发了我不少有关路的联想与思考。一前不久,美国的一篇研究报告称:汉字能治病、其科学性如何,我无法论定。但汉字能给人以启示,引人去深思,甚至能使人顿悟某种哲理.却是确凿无疑的。比如这“路”字,是由“足”和“各”组成的,其表征及内涵是:各种各样的人,能走出(走着)各种各样的路。二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但,在一条路上不管有多少人在走,总有一个勇于探路的先行者。没有勇气,便没有探路者;没有探路者,便没有路。三新加坡有一部…  相似文献   

19.
新闻圈点     
内蒙古商报2002年7月3日一版上刊登了题为《扣车一万六、一天违章二千五(引题),自治区主要干道有“炸弹”(主题)》的消息。咋一看,真的吓一跳,自治区主要干道有“炸弹”,那还了得,不是让人望而怯步吗?实际上,这条消息说得是,我区交通秩序专项治理统一行动开始以后,交通部门在自治区主要干道上设立检查站,在一周内检查出来的存在问题。那么,这里说得“炸弹”,肯定是指检查站了。这种比喻是不是有点过头了呢?再看这个标题,总给人一种引题和主题驴唇对不上马嘴的感觉,如果你不读文章,光看标题,能琢磨出来这  相似文献   

20.
何谓“诌弹”?这恐怕连《辞海》、《辞源》等工具书中也难找到答案。但是,我们可以从《荀子·修身篇》中来理解。 《修身篇》中有关警惕阿谀逢迎的一段话是:“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诌谀我者,吾贼也。”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能正确批评我的人,是我的老师;能正确表扬我的人,是我的朋友;谁来阿谀逢迎,就是在坑害我。荀子对阿谀逢迎者是深恶痛绝的。 古文之“谄”,谓之“巴结”;“谀”者,谓之“行好”。“谄”、“谀”连用,泛指一种阿谀逢迎的恶习,即我们通俗说的“拍马屁”。荀子称它为贼,我们称它为一种精神的糖衣炮弹。若要给它一个型号,“谄弹”是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