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9 毫秒
1.
通过对济南市历下区部分老年人的养老意愿进行问卷调查,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基本结论:大多数济南城市老年人倾向于选择由社会和家人照顾的居家养老方式;老年人理想养老方式的选择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家庭环境因素是影响济南市老年人养老意愿选择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社区养老已成为老年人主流养老方式,但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总体购买意愿偏弱。文章根据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2018)的数据,利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养老保险、自评健康对老年人社区养老服务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养老保险对老年人社区养老服务购买意愿呈显著正向影响,老年人自评健康对其社区养老服务购买意愿呈显著负向影响。由此,需从加大养老保险保障力度、转变老年人消费观念、提供均等化养老服务补贴着手,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提升老年人养老服务购买意愿。  相似文献   

3.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我国民族地区面临的一项严峻的社会问题。在少数民族文化习俗中,家庭养老也是家庭的一项重要的社会功能。在现阶段,坚持以家庭养老为基本的养老方式符合过渡时期的需要,同时进一步缓解了我国社会保障面临的巨大压力。通过对哈萨克族"还子"制的个案研究,可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妥善解决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如何养老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现状的分析,看到河南存在养老观念陈旧、农村养老服务机构数量少、空间分布不均衡和运营不规范等问题,制约了农村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为适应新形势对农村养老服务机构的需求,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从政策扶持、观念宣传、机构管理等多方面着手,积极探索新的养老模式,拓宽养老途径,满足农村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5.
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是建立在农村发展实际和老年人特征基础之上。由于我市农村地区本身的特殊性,以及政府财力的有限性,闽北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必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前,闽北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已成为构建和谐南平,推进新农村建设亟需突破的关键之一。建立与完善适合我市实际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将通过对目前闽北农村养老面临问题的分析,提出建立和完善闽北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劳动力离开土地,进入非农产业,进入城市寻求发展,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加之转型期传统孝道日趋式微,家庭养老功能渐趋弱化,农村养老形势日益严峻。通过对家庭养老、自我养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六类农村现有养老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以新农保模式为基础,完善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探索农村养老模式多元化发展的前瞻性理念。  相似文献   

7.
建立农村养老保障的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问题的出现,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尤其是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政府和社会对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权益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因此,保护这一越来越庞大的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建立完善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最薄弱、最复杂的一环。浙江省上虞市作为全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如何率先在全国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并以此作为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关键,这对全国在2020年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有重要的示范意义。文中分析了上虞市农村养老方式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完善城乡一体化的上虞市农村社会养老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养老下乡是城市老年人到城郊农村居住生活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是未来多元化养老的新选择。养老下乡对缓解城市养老压力与推动农村养老服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成都市老年人到农村养老的进展缓慢,成效并不突出。分析发现,成都市老年人养老下乡存在农村医疗条件不能满足城市老年人养老医疗需求、交通条件不能满足城市老年人养老通行需求、生活条件不能满足城市老年人养老品质需求的困境。下一步,需要从深入实施医养融合、强化农村交通服务、打造农村养老综合体三方面入手促进养老下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因老龄化、高龄化和空巢化的不断加剧,河北农村许多老年人的养老几乎处于没有保障的窘境。因此,切实解决好农村养老社会保障问题,事关民生福祉和国家长治久安。通过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打牢政策制度支撑,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创新养老模式,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营造养老、孝老道德氛围,有效改善河北农村养老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目前面临人口老龄化压力、家庭规模小型化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不足等问题,养老问题形势严峻.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可探索实施跨区域养老.本文通过分析政策环境、老年人的养老意愿、老年人收入水平、医疗保险互联互通、津冀区位优势等方面,认为跨区域养老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稳定等诸多方面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将是全面、深刻持久的。基于此,党在十八大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部署,并出台了相关政策加以应对。但是,在未富先老的背景下,我国当前老年人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任务依然艰巨: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在内的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仍存在较多问题,与老年人密切相关的政策法规法律体系也还不够健全,尤其面对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口数量,我们当前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方式还较为单一,尚未形成多元化、有效的养老模式,这一系列问题都使得居民个人养老问题的解决面临严峻挑战,离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社会建设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对21世纪的中国来说,养老问题是将要面对的一大社会难题。若不能妥善解决,将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与和谐稳定。文章主要从对当前的养老模式角度入手,对当前的养老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一“、制度养老”与“情理养老”的界定本文主旨在于讨论当前我国农村养老模式问题,养老模式又称养老制度。当前学界对我国农村养老模式的类型学划分,主要是根据经济供养来源划分的,大致有三类:家庭养老、社区养老、社会养老。家庭养老又可分为子女养老和老人自养;社区养老包括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养老问题日益引起社会重视。结合我国国情,探索并建立新形势下养老模式,积极兴办社区养老势在必行。通过政府投入为主,同时鼓励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负担等办法,建设社区养老人才队伍及基础设施,全方位、多形式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服务,让老年人身心健康,充分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菏泽市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显得更薄弱一些,属典型的“未富先老”地区。相对于城市老人来说,农村老人是养老中的弱势群体。菏泽市农村养老存在着养老保障不足、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土地养老受冲击、社会养老服务发展滞后、养老文化资源欠缺等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树立新的养老观念、树立新型孝道观、实行农村养老保险、创建农村“幸福院”和探索农村老年人医老模式等途径,破解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养老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工程,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随着农村大量男性青壮年向城市大规模流动以及女性自主意识的提高,农村儿子养老力量有所弱化,女儿养老的能力和养老意愿不断增强。女儿对父母的经济支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支持力作用愈发显著,女儿在家庭养老方面的重要性愈发显现,在农村老人晚年生活保障方面起着非常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受县域经济发展的制约,丘区农业县的农村留守老人往往经济条件差、生活负担重、精神压力大;同时因养老基础设施薄弱、养老组织管理机构缺乏、新的社会养老模式尚处于萌芽阶段,致使丘区农村的养老矛盾日益凸显。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农村养老工作,通过不断完善组织管理、建立健全农村养老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农村养老福利事业、营造孝老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等途径,切实解决好丘区农业县的农村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互助养老”是社会正式和非正式养老体系有机结合的重要模式,它内含了由老年人亲友熟人支持网络向社会陌生老年群体延伸的层级性互助理念。老年人在“互助养老”的过程中通过友爱互助,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由“被赡养”到“自助养老”的角色转换,在互助的过程中实现了自助。老年社会工作者应重视老年人群体构成和老年个体需求的异质性,关注老年人同期群的身心特征,协助互助小组制定调适互助行为的规范,整合社会资源、构建“互助养老”的社会支持体系,保障“互助养老”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社会转型和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的背景下,调查分析辽宁省城乡老年人口养老意愿及社会服务需求,并根据辽宁省老年人口依赖于家庭养老又对社会服务有大量需求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家庭养老+社区服务体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模式以满足辽宁省老年人口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20.
随着银色浪潮的迅速到来,农村的养老保障问题将会凸现。探索建立介于家庭保障为主和社会养老保险为主之间的过渡农村养老保障模式,是十分必要和必需的。本文重点探讨了新农村建设中一些有代表性的养老保障模式,如实物换保障、老年津贴、家庭养老院、养老基金会、责任田和时间银行,认为在“未富先老”的国情下,应该建立与地区经济、文化相适应的多样化农村养老保障制度,逐步完成向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的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