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因特网作为目前连接世界各国计算机网络的大众化的全球信息网 ,被认为是未来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其传输形式已不仅是文字 ,还包括声音、图片、动画 ,甚至是图文声像并茂的影视画面。其传输内容非常丰富 ,涉及到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各个领域。近年来 ,因特网的发展非常迅猛 ,比如北京就有国家四大骨干网 ,即中国公众多媒体互联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科学技术网和中国金桥信息网 ,北京网民占全国总数的25 %。到2000年 ,我国网民估计在600———900万。因特网对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越来越大 ,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相似文献   

2.
问:请谈谈网上安全认证建设的目的。 答:这里所谓的“网”,主要指的是因特网,而不是指专用网。前面所说的电子商务、网上银行、网上证券交易都是以因特网为传输媒介的。因特网的特点是充分开放、无主管、无边界、不设防。以这样的特点来达到网络传输的便捷,从而吸纳了全世界无数网民上网。据有关方面预测,我国今年上网的人数将达到 1800万至 2000万人。这个形势是非常好的,显示出因特网这种开放式网络的巨大优越性。但是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上网方便快捷了,安全性就会变得差。我们听到过不少利用因特网安全上的弱点进行欺骗,…  相似文献   

3.
截至2009年1月,中国网民已经突破3亿,还在以每月800万至900万人的速度增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的网民数量增加了42%。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民众在网络上发出的声音得到了高层前所未有的重视,无论网络问政,还是网络问责。  相似文献   

4.
郭为 《瞭望》1998,(40)
营造中国的网络大市场郭为近年以年增长100%速度发展的中国网络市场,目前在铁路、航空联网订票、金融、教育、现代企业办公管理及访问Intemet(因特网)方面,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在因特网使用方面,我国先后建成了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等四个网络,因特网用户...  相似文献   

5.
网络经济是从个人电脑时代进入因特网时代在经济领域中的必然产物。美国在过去王年中,因特网用户已突破9000万大关,相比之下,收音机用户30年时间才拥有6000万用户,电视机拥有同样数量的用户也用了15年时间。因特网正以史无前例的发展速度走进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网络经济在两个不同层面的网络上展开,一个是覆盖全球的国特网(Internet),另一个是公司内部联系网络(Intranet)。因特网通过TCP/IP通信协议联系着世界各地数据库。今天包括政府、企业、大学、图书馆、研究院在内的几乎所有机构组织都与因特网相联。除了因特网外,许多…  相似文献   

6.
一位中央传媒的资深记者日前‘下网”了。她说上网近一年来,每个月都要花一百多元钱,但似乎并没有什么“回报”,除了发为数甚少的电子邮件之外,就是测览信息;由于自己英文不好,在目前中文网站很少的情况下,要在英文世界里“来去自如”,的确费劲。更多的人还是在“上网”:由中国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截止今年6月30日,我国已有网民400万,较年初将近增长了1倍。网络业内人士如今格外关注这样两类人;一是像那位记者一样上了网又“下网”的“危险网民”;一是目前徘徊在网络之外,想上网却又总不付诸行动…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中国手机用户达12.56亿、网民6.32亿,是名副其实的新媒体大国。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面对这一庞大的网络受众群体。近期,由中国文明网牵头策划的"五网联盟"共推《好人365》专栏、共讲中国好人精彩故事,吸引了大量网民的眼球,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成为2014年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早在2008年5月,中央文明办就组织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  相似文献   

8.
早在 20世纪 90年代中期,德国就开始重视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迄今,德国的因特网及电子商务发展在欧洲遥遥领先。欧盟 10个重点高科技地区中,有 6个在德国。 1999年底,德国有 1950万因特网用户。 1/4以上的人拥有个人电脑, 1/10的人能够使用因特网。网民人数每年急剧增加,今后 3~ 5年内可达 2000万人。 2000年德国通过电子网络出售和服务将为 69亿马克,执欧洲之牛耳,位于英、法及北欧国家之前。尽管如此,德国政府决心在进入 21世纪后,加快发展高科技,带动经济发展和创造就业岗位。   ——加快技术创新。改善投资环境,加…  相似文献   

9.
胡献忠 《党政论坛》2012,(19):33-35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互联网普及很快,一个虚拟社会在悄然生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中国总体网民规模达到s.38亿,比2008年6月翻了一倍多。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手机成为中国网民最大的上网终端。同时,使用微博的用户在不断增加,徽博逐渐向大众化普及。在微博推动下,单向的“传播时代”正在向双向的“交流时代”迈进。2011年上半年中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万增长到1.95亿,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的发展实践表明,网络舆论体现着人的素质和国家的素质,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也应当具有理性、健全的心态和行为。在当前网络快速发展、管理滞后的情况下,中国作为一个有着近8000万网民的文明古国和负责任的大国,培育和塑造与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国家地位相匹配的大国网民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李媛 《学理论》2012,(35):85-86
随着因特网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网络购物迅速风靡起来。在网络购物飞速发展的同时,诚信问题也随之而来。2006年,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发起了首次"中国电子商务诚信状况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当前网上交易在诚信方面存在很大问题。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投诉在中消协受理的总投诉案例中已占据了第二位。其中一半是网民针对虚假购物信息的投诉,还有近四成的网民购物后私密信息被窃。在这种欺诈泛滥的环境下,很多消费者都对这种时尚便捷的消费方式望而却步。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情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上半年,我国网民规模达5.33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9.9%。这一数据延续了近年来迅猛增长的势头。中国网络化进程的提高,以及网民代表性和活跃度的上升,已然使得互联网成为公众表达观点、参与社会事件的主要渠道。在这样一个众声喧哗的"大众  相似文献   

13.
张琴 《瞭望》2007,(20)
网络诸“客”的兴起,变革着互联网交流模式和文化娱乐传播方式,也标志着中国互联网正在从商业化向社会化迈进博客、播客、拍客、闪客、拼客、维客、威客等等,由数量庞大的网民组成的网络诸“客”自成一派,开创并继续着各自的网“客”生活,也衍生出独特的网“客”文化。博客:生活因此而改变从号称点击超过6000万人次的徐静蕾的“老徐的博客”,到以质朴文字记录本职工作而被广大网友称为“最美的公交  相似文献   

14.
《理论参考》2008,(11):63-63
张新文在凤凰网-财经2008年10月29日撰文指出,1、中国经济是以储蓄消费、能力增长的需求和自由资产投资为特色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以实体经济带动虚拟经济,因此美国经济泡沫的破裂,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限的。中国有13亿人口。他们正在努力通过自己的奋斗,提高自己的消费能力,只要制度合理,政策对头。价格科学。每年将有成百上千万人提高他们的消费水平。以新的需求.推动经济的发展,推动资本市场的繁荣,我想这是中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近日,网民“周小平同志”的帖文《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在网上引起热议。该文通过一个个具体事例,澄清了一个个污蔑我民族、国家、政府和社会的不实之词,批评了一个个所谓“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怪论误解,用网言网语铺设事实,用知识常识正本清源,产生了“以草根引导草根”的良好效果,扩大了网上的正能量。周小平,男,汉族,四川自贡人,1981年4月出生。宏观经济分析师、知名时评人。曾在几家互联网企业供职,现为《环球财经》特约评论员。2011年以来,“周小平同志”这个名字,一直以爱国者的形象活跃在网民视野中,不断通过网络对各类公共事件发声,善于从“非主流”的角度提供新的思考方向。现摘登《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网络民主协助提升两会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去年胡锦涛总书记与网民交流,今年两会前夕温家宝总理又与网民视频聊天,互联网的深度介入,使人大、政协为主要平台的中国式民主有了鲜明的网络特色。  相似文献   

17.
2008年6月20日上午,胡锦涛总书记做客人民网首次同网民在线交流,中国网民倍受鼓舞,有网民甚至称,今天应该是网民的节日。这一标志性事件,引起全世界对中国互联网的空前关注。不少外国媒体不仅对这一事件感到意外,也对中国网民已达2.21亿而成为全球最大的上网人群感到吃惊。有媒体对此的评论是,互联网中国在全球得到一次罕有的传播,信息时代的中国执政风格更加开放和自信。有媒体则形象比喻为胡锦涛开通了网  相似文献   

18.
网络舆情,通常是指互联网上传播的社会公众对某一"热点"问题所表现的有一定影响力、带有倾向性的意见或者言论的情况.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4.57亿,较2009年增加7330万人.值得关注的一点是,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进一步提高,从2009年末的60.8%提升至66 2%.由于网民数量激增,其思想和行为愈加变得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9.
一周网谈     
《瞭望》2006,(23)
5月27日至6月2日,由于建设部等九部门再次针对房地产市场出台政策,“房价”这个老话题在网上再度升温;对中央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网民同样给予了极大关注,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等网站仅短短三天跟帖过万;我刊5月29日刊登《建设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一文后,在新华网、搜狐网等网站相继出现大量跟帖, 网民讨论极为热烈;“国家出台八项措施整顿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等新闻,也有网民较多的跟帖留言。  相似文献   

20.
阿源 《瞭望》2001,(36)
日前,有关媒体对于ADSL是不是宽带网的争论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一看似宽带接入的技术标准之争,实际上隐含着这样一个事实:我国的宽带接入技术太多了,也太乱了。目前宽带网市场上就有ADSL、光纤接入、以太网接入、无线接入等多种接入方式并存,而每一种接入方式的背后,就有一个庞大的宽带网络正张网以待,意欲将宽带网民“一网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