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逾 《理论学刊》2012,(9):62-69
按照传统观点,马克思思想体系与宗教意识之间存在着断层或拒斥关系,宗教福音精神构成了对人类解放运动的消弱与遏制,这是一种非历史的抽象妄断。宗教是西方文明不可或缺的营养胚基,在终极价值尺度上,自由王国之图景与弥赛亚理念之间存在着隐秘的逻辑关联,它们都是人类自由诉求的制高点。然而,马克思的人类解放学说并非宗教救赎观的原版直译。在经济科学尺度上,马克思批判了宗教反思方式的虚幻性、颠倒性和保守性,把被宗教隐匿、压制和歪曲的本体真相还原,敞开了通向世俗天国的通途,完成了基督教救赎史向劳动解放史的置换。  相似文献   

2.
张岱 《学习月刊》2011,(24):45-46
一 《神曲》是一部关于人类精神自我救赎的伟大诗篇.它涉及驳杂的宗教哲学观念并期许对世人进行伦理教化与道德指引。关于《神曲》的伦理价值取向.法国十九世纪批评家泰纳提出了一种占统治性的意见,他将《神曲》看作是“伟大的基督教诗歌”。  相似文献   

3.
康德的宗教理想是一种理性的道德宗教,“道德信仰”是道德宗教的基础,是以道德为基础的理性的信仰.在宗教中树立“道德信仰”,就是在对终极存在者的虔诚信仰之中突出道德的地位,强调终极存在者的道德位格,并把对道德情感、道德法则乃至道德行为本身的信仰作为宗教的核心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相对于西方社会,中国没有出现过较大规模的宗教战争,儒释道三个主体宗教形成彼此交融的互嵌式结构并影响了整个社会的文化宽容心态.究其原因,中国宗教强调伦理、追求内敛,西方宗教强调救赎、追求扩张;中国传统社会中王权驯化教权,西方封建社会教权高于王权;此外,不同的日常生活淡化机制、社会秩序协调机制等也导致中西方宗教宽容精神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很多民族来说,杀年猪是一个传统习俗,而对于居住在大小凉山的彝族同胞而言,杀年猪具有更深的意义:它不仅是一种特殊的祭祖仪式,同时,还被赋予了宗教价值。  相似文献   

6.
卢梭兼具作家和学者两种身份。作为一位令世人瞩目的近代西方思想的启蒙者,他的自由民主理论影响深远;而作为一位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现代人文知识分子,他的宗教观念却常常为世人所忽略。恰恰在被诸多启蒙先锋批驳得无以复加的“上帝”那里,感性的卢梭开始了理性的思考,从终极的灵魂栖息所发掘到了人的道德本性和情感基础。卢梭的宗教思想是其整个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察他与其他启蒙大师之间差异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7.
牛静 《世纪桥》2011,(17):47+49-47,49
卢梭与托尔斯泰都注重发掘人的自然本性和善良的情感,他们都信奉"内心的宗教",也就是良心。卢梭与托尔斯泰都认为良心是人的最好的、最正确的指南,是人生来就有的一种正义和道德的原则。在他们的眼中,善恶的概念是鲜明而持久的,他们都追求一种至善的、不受人为形成的历史世界观制约的道德并赋予道德以生动的实际意义。但是二者又有所区别,本节通过对卢梭与托尔斯泰的良心观的比较,目的是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他们所谓的自然人性的核心内涵及恒在属性。  相似文献   

8.
牛静 《世纪桥》2009,(19):47-48
自然所包括的涵义是极其广泛的,这里的自然是指与文明相对的实体意义上的自然,即大自然。卢梭与托尔斯泰都热爱大自然,他们认为大自然是美与善最直接的表现,人与自然和谐一体而又不可分割。在他们的眼中,自然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人能够与之相融合的一种感情赋予,只有当个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被原始的野性所震撼时,人才能深切地体认到自身的存在。卢梭与托尔斯泰关于自然景物的描写都具有泛神论的特点,但二者最终的宗教指向却不同,卢梭指向泛神论,而托尔斯泰却指向一神论。  相似文献   

9.
生育观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它表现了人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各个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人们的生育观会有很大差异。生育观随社会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主要受婚育观念、家庭维护情况,生育政策及执行力度、地域方面等因桑影响。对新疆地区影响较大的是:宗教对少数民族生育观念的影响,风俗习惯,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的影响。但是由于困家和自治区利益导向政策的实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就业压力的增大等因素,使得新疆少数民族群众的生育观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魏琪 《理论学刊》2003,(4):121-122
现阶段党和政府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方针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如何“积极引导”、如何认识“相适应” ,不仅是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重要理论问题 ,而且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是否全面、深刻、科学 ,更直接关系到在实际工作中怎样正确贯彻这一方针。本文仅就“相适应”的含义以及如何使宗教的社会政治作用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需要这两个问题谈一些想法。一宗教是否可以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问题 ,我们在认识上曾经历过重大的变化过程。“文革”之前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宗教曾被认为是不能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 ,只是在经…  相似文献   

11.
杨晓萍  何源章 《世纪桥》2009,(11):144-145
宗教与法律二者的根本目的都是抑恶扬善,法律不仅从外部环境上影响宗教,还从宗教的内容上对其施加影响,体现出二者良性互动的可能性、重要性;实现法律与宗教的良性互动,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建设和谐新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阎建国 《求实》2006,(Z3):124-125
一1917年蔡元培发表演讲《以美育代宗教说》认为:宗教是应和人的精神需要所成,对人生自何来,死将何往的终极追问,最初是由宗教回答的,答案无非是推本于上帝、梵天。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问题最终又为科学以反宗教的方式解答了,“于是宗教所最有密切关系者,惟有情感作用,即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的史书有官修和私修两类.官修史书多为奉命之作,成于多人之手;私修史书多是自愿所为,且多是独撰.就两种史书编撰方式而言,两者有较大的不同,而在这些不同中我认为目的的不同应该是最为主要的.  相似文献   

14.
梓夫 《支部生活》2008,(9):27-28
一 楚雄彝族自治州素有“省垣门户,迤西咽喉”之称。这里因为发掘出土中国第一具恐龙化石,而且恐龙化石种类多、分布密集而被誉为“世界恐龙之乡”;由于发现从800万年前的腊玛古猿到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化石,被誉为“东方人类故乡”;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还产生了闻名于世的彝族十月太阳历、彝族叙事史诗《梅葛》及《阿鲁举热》、《查姆》等叙事长诗,以及丰富的彝族古籍和灿烂多彩的彝族风情。  相似文献   

15.
<正>5.巴蜀符号在四川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器上,发现了150个不同的符号,统称"巴蜀符号"。国学者钱玉趾认为,这些图符可能是2400多年前一种拼音文字,与彝族的拼音文字有惊人的相似之。6.东巴文字这是千余年前云南纳西族先民创的原始象形文字,有"活着的象形文字"之称。因族东巴教巫师用此象形文字来书写经书,故名"东文字"。7.夜郎天书发现于贵州省赫章彝族地区,共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民生观与以人为本,是不同时代解决中国社会、民生问题的治政理念。二者不仅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而且在文化根基、价值取向、理想目标等许多方面都有相同或相似之处,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但由于诸多原因,二者又同中有异,在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实现条件、目标层次方面又呈现出差异性。以人为本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实现了对孙中山民生观的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经济发达国家,企业非常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和维护,特别是企业国际形象的塑造。否则,它就不可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份额,更不可能成长为跨国公司。企业国际形象塑造的途径很多,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1.以品牌为灵魂塑造企业的国际形象。品牌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牌是企业的灵魂,是通向市场的门票,虽然它只是一种形式或符号,但它蕴含的企业文化、民族文化和审美学、民俗学、语言学、符号学等都能创造巨额利润。品牌从本质上而言,不仅是用于区别竞争者的标记,而且它代表一种承诺,代表生产者和销售者承诺将某一特定的利益带给…  相似文献   

18.
诚信和理性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两轮,政府是国家发展的主导者,需求是国家发展的动力。西方社会之所以能够产生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主要原因就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社会发展充满理性和诚信精神,这为西方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二是15~17世纪的地理大发现的实质是市场需求的大发现,这为欧洲社会的整体变革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引力;三是在发展中政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相对于西方而言,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主要原因就是在专制集权体制下,一是缺少诚信和理性,二是缺乏需求,三是政府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通过进一步探讨,笔者认为,其中宗教文明差异是最关键和最深层的因素,也就是说,中国和西方最大的差别就是宗教文明差异。也正是宗教文明差异,才最终为中国与西方走向分岔提供了一个最关键和最主要的一个解释变量。另外,从中国历史源头和历史长河看,由于宗教文明的欠缺,再加上专制集权制度的浓重,二者在历史的长河中共同作用而形成合力,最终导致中国产生了所谓的“李约瑟问题”。  相似文献   

19.
宗教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宗教教育在教育目标和内容上存在着本质区别,但二者在教育理念、功能和方法等方面也有许多融通之处.吸收和借鉴宗教教育中的积极因素,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效性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究竟如何?应该根据全面而确凿的事实加以论定。查考国内颇为流行的一种观点——宗教阻挠科学发展,其所举事例主要是迫害伽利略、攻击达尔文,特别是烧死布鲁诺、塞尔维特。其实,此中史实大有值得考证之处,本文仅就塞尔维特的死因作一辨析。以塞尔维特被处火刑作为宗教残酷地扼杀科学之罪证者,恐怕都足以恩格斯如下的一段论述为据:“新教徒在迫害自然科学的自由研究上超过了天主教徒。塞尔维特正要发现血液循环过程的时候,加尔文便烧死了他,而且还活活地把他烤了两个钟头;而宗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