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政府限制大城市的规模,是苏联城市化进程的一个突出特征。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限制大城市规模的政策就被明确地提出了;此后的60年里,这个政策一直伴随并指引着苏联的城市化。通过讨论斯大林所继承的思想遗产与制度遗产及斯大林的城市观、分析限制大城市政策成为苏联国策的过程,由此发现限制大城市规模的政策,缘起于马克思恩格斯以来的城乡关系思想和列宁以来的城市化路径选择,而非斯大林的发明创造。  相似文献   

2.
列宁“一国建成”思想与斯大林“一国建成”论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国国内战争结束以后,列宁发展了“一战”期间提出的“一国胜利”论,形成了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的思想;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曲解了列宁的思想,提出了一国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列宁的“一国建成”思想与斯大林的“一国建成”论之间,在产生基础、基本内容、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等方面,都存在着重大差别,应该将二者严格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3.
淦凌霞  万强 《党史文苑》2008,(12):18-19
苏联时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经历了列宁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阶段到斯大林的计划经济体制阶段的发展过程,与此对应的是。列宁、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生产力观念也经历了从否定价值规律到初步肯定价值规律,最后又否定价值规律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在总结从苏联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时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许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9页)怎样认识苏联的模式,研究从列宁到斯大林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与教训,把握和比较他们的基本思路,并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搞清楚他们思想变化的原由和实践的得失,对于加深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十分现实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许宝友 《理论建设》2012,(5):11-12,42
斯大林对列宁的“一国胜利论”作了论证,对列宁关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思想作了解读和阐发,但通过对列宁有关思想的考察分析,可以看出,斯大林关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的观点与列宁的论述是有差别和出入的。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茂良 《发展论坛》2002,(12):28-30
1985年,邓小平在讲到中国改革时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邓小平所说的“列宁的思路”,明确指的是新经济政策。从思想渊源看,邓小平理论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包括实行新经济政策期间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不仅为当时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复苏和社会主义建设找到了唯一正确的道路,而且也为其他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的共产党人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第一,列宁提出了…  相似文献   

7.
李雪 《党史纵横》2006,(10):45-47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苏联共产党中央决定,将斯大林的遗体用水晶棺安葬在列宁墓之中。列宁墓上,多了一块墓碑,写着斯大林的名字。斯大林的遗体在列宁墓安放了8个年头。1961年十月革命节前夕,在一个深夜,斯大林的遗体被移出了列宁墓,在列宁墓后面、克里姆林宫围墙脚下重新安葬。在斯大林的新墓上,只有一块白色的大理石墓碑,写着斯大林的姓名与生卒年月。几年之后,赫鲁晓夫下台,在勃列日涅夫时代,才给斯大林墓上安放了一座半身雕像。为什么斯大林的遗体仓促从列宁墓移出?由于苏联有关当事人守口如瓶,外界一无所知。最近,俄罗斯报纸披露了尼…  相似文献   

8.
斯大林的列宁主义观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在定义、体系、特征、功能、命运等方面回答了“什么是列宁主义”;在学习与理解、坚持与发展等方面回答了“如何对待列宁主义”。  相似文献   

9.
苏联时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经历了列宁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阶段到斯大林的计划经济体制阶段的发展过程,与此对应的是,列宁、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生产力观念也经历了从否定价值规律到初步肯定价值规律,最后又否定价值规律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两个平行市场”的理论是1952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提出的。在随后召开的苏共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得到了极高的评价,并被作为苏联对外经济战略的理论基础。由于当时斯大林和苏共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特殊地位,这一理论实际上也成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包括我国)对外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对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战后很长时间,社会主义各国经济发展不快,在对外经济关系中采取闭关自守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与斯大林关于“两个平行市场”的理论有关。在我国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对斯大林关于“两个平行市场”的理论进行再认识是十分  相似文献   

11.
世情     
封面 斯大林与中国边疆90年前的1924年,列宁病逝,斯大林经过一系列的政治斗争取得了苏联的最高领导权,开启了他近30年的统治。当他的目光投向东方时,发现中苏之间漫长的边界线上有太多沙俄时代留下的“悬案”——沙皇俄国本是一个欧洲国家,与中国并不接壤,但经过几个世纪的扩张,其势力入侵到中国边疆,形成西段、中段、东段三段有争议的边界。  相似文献   

12.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苏联共产党中央决定,将斯大林的遗体用水晶棺安葬在列宁墓之中。列宁墓上,多了一块墓碑,写着斯大林的名字。斯大林的遗体在列宁墓安放了8个年头。1961年十月革  相似文献   

13.
刘兴雨 《唯实》2003,(12):102-103
看过电影《列宁在十月》、《列宁在 1 91 8》的人 ,都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列宁与斯大林亲密无间 ,斯大林是列宁的当然接班人。其实 ,并非如此。1 92 3年 1月 4日列宁在一封口授的信中 ,说了如下一些话 :“斯大林过于粗暴 ,这一缺点在我们共产党人之间和我们的交往中 ,是完全可以容忍的 ,但担任总书记一职 ,就变得不可容忍了。因此我建议同志们想个办法把斯大林从这个位置上撤换下来 ,任命另一个人担任这一职务。这个人在所有其他方面比斯大林只有一点优势 ,就是更宽容一些、更有礼貌一些、更客气一些、对同志更关心一些、任性更少一些 ,如此…  相似文献   

14.
郑异凡 《党建》2009,(6):62-63
斯大林时期一些著作都特别强调,是列宁提议斯大林担任总书记的。例如经斯大林本人亲自修订的《斯大林传略》写道:“1922年4月3日,中央全会根据列宁的提议选举列宁最优秀最忠诚的学生和战友斯大林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对此一说历来有不同说法。中央全会参加者托洛茨基在《我的生平》(1929年)中认为:“斯大林正是在党的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由季诺维也夫推荐,违背列宁的意愿而被任命为总书记的。”托洛茨基还说,谁也没有赋予这次选举以特殊意义。“在列宁生前这是个技术性的职务,不具有政治性质”。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和斯大林作为中苏两个大团、两个大党的领导人,曾经有过不寻常的交往,结下了不平常的关系。透过这些关系,折射出中苏两党、两日之间的许多恩恩怨怨、去非曲直。“一生写过三批歌颂斯大林的文章”,但“老实说,我都不愿意写”。毛泽东曾经坦言“一生写过三篇歌颂斯大林的文章”,但“老实说,我都不愿意写。”毛泽东解释三篇文章写作的深层背景说:“第一篇在延安,1939年斯大林60寿辰时写的”,当时欧战爆发,苏联需要我们的支持,我“抛弃个人感情,向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祝寿”。“第二篇在莫斯科,是1949年他70寿辰…  相似文献   

16.
郑异凡 《党史博采》2005,(6):135-139
列宁对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原因、实质和内容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说法.俄共一些领导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要抓住列宁的某一说法,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辩护.斯大林认为新经济政策并不新,只是1918年春政策的继续;斯大林和季诺维也夫等人强调新经济政策仅仅是退却,是对农民的暂时让步,要求转入进攻;布哈林则认为新经济政策中的决定因素是运用市场机制.这些不同诠释直接影响新经济政策的命运,但都可以在列宁的言论中找到依据.有些解释属断章取义,无视列宁思想的变化和发展.科学的研究需要对列宁的不同说法联系具体的时间环境进行分析,找到本质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体制模式是理论模式的实践样态。苏联模式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但其思想根源深深扎在列宁世界革命的理论逻辑中。世界革命理论是列宁领导十月革命的理论前提,它建立在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基础上,并在长时间内成为苏联对外战略的重要目标。苏联模式是列宁世界革命理论合乎逻辑的产物,它的备战性质决定其对外部环境的高度依赖。时代主题的变化使苏联模式的功能衰竭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8.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苏联共产党中央决定,将斯大林的遗体用水晶棺安葬在列宁墓之中。列宁墓上,多了一块墓碑,写着斯大林的名字。斯大林的遗体在列宁墓安放了八个年头。在1961年十月革命节前夕的一个深夜,斯大林的遗体被移出了列宁墓,在列宁墓后面、克里姆林宫围墙脚下重新安葬。在斯大林的新墓上,只有一块白色的大理石墓碑,写着斯大林的姓名与生卒年月。几年之后,赫鲁晓夫下台,在勃列日涅夫时代,给斯大林墓上安放了一个半身雕像。斯大林的遗体被仓促移出列宁墓的事件,前苏联内部一直讳莫如深,而有关当事人更是守口如瓶,外界对其中的内幕…  相似文献   

19.
《世纪桥》2013,(2):27-29
1939年8月,延安。周恩来伤臂缠着绷带,正在办公桌前与邓颖超、孙维世谈论去苏联莫斯科的事。孙维世说:“爸爸、妈妈,毛主席批准我跟你们一起去苏联了,可以见到斯大林,去莫斯科红场,瞻仰列宁墓,还要去莫斯科小剧院,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学校,可看好多好多戏……”  相似文献   

20.
由于斯大林认为新经济政策只是一种权宜之计,不承认列宁晚期的社会主义思想是列宁主义的基本内容,在实践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发挥和曲解新经济政策,最后完全抛弃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