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9 毫秒
1.
宪政是政治文明的高级形态。本文对良性宪法和宪法至上作了审慎地分析,提出良性宪法是政治制度文明的核心和宪法至上是政治行为文明的关键的观点,从而说明宪政与政治文明建设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违宪审查制度是宪政国家的基本制度之一,是实现宪政的制度保障。随着中国法治进程的向前推进,建立高效的违宪审查制度成为当务之急。但是西方违宪审查模式一方面与中国代议机关至上的基本国情相悖,同时另一方面其自身也存在着难以解决的缺陷。因此,中国违宪审查制度必须围绕代议机关至上这一基本国情,尊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最高地位,走一条务实与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3.
宪政是法治的高级形式。宪政是以宪法为前提,民主是宪政的基础,法治是宪政的载体,人权是宪政的目的。宪政包含民主、法治和人权三个基本要素,宪政民主就是以宪政主义为根本的民主制度,宪政决定法治,宪政和法治必须是以良法为前提,良法之关键在于宪法的至上性。  相似文献   

4.
法治是以法律的至上性和公正性为基础的一种法律体系.宪政是以法治为条件或环境,以宪法实施为依据的民主政治形态及其运行过程.法治是宪政的一部分,是宪政的必要基础,是宪政的基石.这是因为法治原则是宪法的基础原则之一;宪政的基本精神是建立有限政府,而法治正是其集中体现;法治是保障宪法实施的重要手段;法治观念的养成是宪政实现的精神条件.  相似文献   

5.
如何承担行政责任,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一直是人们深思的一个话题。完善宪政责任制的体制建设,应重在实现宪法至上和创制良宪,实现权力机关和政府关系的正确定位,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组织体制。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已步入宪政建设之路。然而,当前国民宪政信仰缺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本文从理论层面探讨了宪政信仰之于宪政建设的重要性,重点剖析了国民宪政信仰缺失的根源,并且从宪法信用、社会自治、新闻自由的角度提出了塑造国民宪政信仰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7.
宪政意识是人民警察法律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宪政意识对警察队伍建设和正确执法至关重要。培植和增强人民警察的宪政意识,必须重视人民警察的宪法教育与学习、树立宪法至上的法律观念、强化警察的公仆观念与服务意识、注重警察执法的违宪监督和加强警察法律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民主宪政是中国自清末立宪运动以来孜孜以求的梦想,也是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根本目标;而和谐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美好理想,这两大目标紧密相连,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实现了和谐社会,才能为我国的民主宪政的孕育发展奠定基础;只有实现民主宪政,才能保障和谐社会的实现和健康发展。民主宪政与和谐社会的实现须尊重和保障人权,树立宪法至上的权威和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国就是依宪治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衡量一切组织和个人行为是否违法的准则。宪法至上已经深入人心,纸上的宪法变为实践中的宪法提上了议程,本文旨在探讨宪法至上实然化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宪政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过程。宪政在近现代政治文明中处于核心地位。离开现代意义的宪政体制,政治文明就无从谈起。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要加强宪政建设。  相似文献   

11.
塑造全民的法律信仰是实现国家法治的必由之路。我国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本应该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司法适用性,而实践中却往往成为“空中楼阁”。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没有在全民中养成宪法信仰。因此,养成公民的宪法信仰极为重要。这一法律活动是信仰主体和信仰对象的互动过程,既要增强公民的主体意识和权利观念,又要制订出良好的宪法。  相似文献   

12.
司法制度的核心是司法权问题。在人类宪政法治史上,司法权经历由不独立到独立、由政治上不存在到政治上存在的嬗变,最终使政治性司法权担当起守护宪法的职责。与域外规范宪法相比,我国宪法上的司法制度有两个明显特色,即法院无权解释宪法、检察权构成司法权的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司法独立之核心——法官独立及法官身份保障,我国宪法均未做任何规定。近年来进行的司法改革,有淡化这种特色并补救此种宪法缺漏的功效,值得肯定和继续。  相似文献   

13.
论宪法的司法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的司法适用对于树立宪法权威、促进法治建设、保障公民权利和规范国家权力有效运行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我国 ,宪法的司法适用需要人们改变对宪法的一些错误认识 ,尤其是人民法院应该冲破思想观念上的束缚 ,积极地适用宪法来进行审判活动。同时 ,在不根本突破现行的政治法律体制的前提下 ,努力为宪法的司法适用创造条件 ,这些措施主要包括赋予最高人民法院宪法解释权、成立专门的违宪审查机构等。本文还就宪法司法适用的范围和条件作了分析 ,以使宪法的司法适用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宪法与正义     
宪政或法治是现代社会的根本秩序,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法治国家的重要内容。宪法是宪政不可或缺的必要因素和文本载体,没有宪法就谈不上宪政。但是,从宪法到宪政并不是自然而然的事,一部真正体现民意和时代要求的宪法——正义的宪法是首要的和必需的。"正义的宪法",即宪法的产生和内容上的正义性,或者说宪法的"合法性",这将涉及到宪法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也谈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存在有效性不足等问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违宪审查制度 ,第一步 ,可先在全国人大之下设立宪法监督委员会 ;而最终目标是建立中国的宪法法院  相似文献   

16.
宪法监督的司法化,是宪法监督的最主要和有效的方式。我国应当建立宪法诉讼制度,改革可以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行政审判庭审理少数“准宪法诉讼”案;第二阶段,宪法监督委员会和人民法院共同实施监督;第三阶段,设立宪法法院承担全部宪法监督职能,最终确立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17.
宪法本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研究宪法,必须从宪法的实质入手,还其以本来面目。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人类的经济活动产生了利益,利益则体现为自然资源及社会资源,并最终抽象为权利和权力。宪法从古代到现代的演进,说明从国家这个共同体出现后,就必然出现一个调配国家利益与公民利益分配的规则或观念。国家内的利益主体的变迁导致利益分配的规则也随之变更,这便是宪法的运动模式。在宪法关系中,国家作为一方利益主体的地位是恒定的,宪法的实质也就是在确立国家这个共同体的同时,调配国家利益与公民利益及其他利益主体间利益分配的规则。  相似文献   

18.
近来 ,最高人民法院就一起民事案件作出的司法解释引发宪法司法化问题的讨论。宪法司法化起源于美国 ,现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的做法。宪法司法化的产生并非偶然 ,它有着重要意义。长期以来 ,在我国形成了宪法不能作为裁判直接依据的司法惯例。此次司法解释为我国实行宪法司法化提供了一个契机。不过 ,在我国法制环境还很不成熟的情况下 ,实行宪法司法化并非一蹴而就 ,在实践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障碍。  相似文献   

19.
领土是国家构成的基本要素,也是宪法的重要内容.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完法都有关于领土的规定,这是解决领土问题和领土纠纷的重要的法律依据,也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所不可或缺的,体现了国际法的基本精神与原则.我国现行宪法对领土问题未作规定,是基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考虑.在领土关系和领土问题日益复杂化的今天,在宪法中对领土问题加以明确规定,有助于为处理领土问题和领土争端,打击分裂主义势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持和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20.
宪法事例,通常是指在宪政法治实践中发生的与宪政法治有关的各类社会事件。随着我国宪政法治建设的推进,现实生活中不断涌现鲜活的宪法事例,通过选取典型宪法事例、在教学中广泛贯穿一般宪法事例,可以弥补宪法学教学枯燥、抽象、政治色彩浓的不足,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并有助于对大学生进行公民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