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战争与和平"问题是毛泽东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始终高度关注和思考的事关国家安危全局的战略问题。在新近出版的《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一书中,约有40多篇文稿程度不同地论述了战争与和平问题,包括战争与和平是对立统一的,要和平不要战争,争取比较长的和平时间是可能的,爆发世界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如果战争无法阻止我们也不惧怕,全世界人民应共同反对帝国主义等重要观点,对于我们正确判断世界形势、有效遏制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如果我们做足了该做的功课仍然被迫卷入战争,那么当然最根本的目标就是争取战争的胜利。然而,一旦爆发战争,尤其大国之间的战争,谁也难以保证其可控,战争已经越来越不再是走向和平的手段战争与和平构成了国际关系的永恒主题自人类社会出现国家以及国家之间交往以来,国际关系中就不断地交替或同时出现战争与和平的状态。也就是说,在国际关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各种规模不等的战争从来就没有完全绝迹,与此同时,正是因为战争的存在及其所显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说,世界和平有希望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四月十七日在会见比利时首相马尔滕斯时说,虽然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但制约战争的力量在发展。欧洲是制约战争的力量,中国也是制约战争的力量。世界和平有希望。邓小平说,中国还很穷,不是了不起的力量。但是中国最希望和平。没有和平,中国不可能实现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为此,中国的对外政策建立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我们不依附任何一个集团。这种独立的对外政策对和平最有利。他强调,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目的是赢得朋友,加速自身的发展。这不仅是从中国本身的利益来考虑,而且是从争取世界持久和平的角度来考虑的。邓小平在谈到西欧联合问题时指出,世界的和平与安全需要有一个强大的联合的欧洲。他说,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我本人都是强大的联合的  相似文献   

4.
张一平 《新东方》2009,(5):58-61
20世纪是世界一体化、整体化、全球化进程加速发展的世纪,也是战争力量与和平力量激烈较量的世纪。因此,对于20世纪世界史的研究,一方面要求我们具有全球性的眼光,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要重视战争力量与和平力量彼此消长的过程。遗憾的是,国内学术界以往的研究过于偏重对战争力量的研究,而忽视对和平力量的研究,特别是对于反映民间反战呼声的世界和平运动的研究,则更为薄弱。上世纪80年代以来,除了几本时政宣传的小册子和报刊上的零星文章以外,还没有一本学术专著。南京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熊伟民教授的学术专著《和平之声——20世纪反战反核运动》可以说弥补了这一缺憾,对国内和平运动研究是一个有力的推动,应当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正>人民爱好和平,人民需要和平,人民维护和平。人民,是中国和平基因的关键构成要素;和平,亦是中国人民不变的美好追求。人民爱好和平,源于民族文化历史的深刻烙印。悠悠中华五千年,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的,是"协和万邦""亲仁善邻"的和平思想。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也是中国人民典型的民族性格。人民爱好和平,源于国家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和谐  相似文献   

6.
在战争年代,军人是"牺牲"的代名词。可当今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军人在和平年代还有牺牲吗?还需要牺牲精神吗?下组数字给出了最好的回答。  相似文献   

7.
1949年,中国共产党把西藏的解放列入重要的工作议程,明确决定以和平方式解放西藏。因此,在西藏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做好西藏上层人上的工作,显得迫切重要,统战工作远远超过军事战争,统战工作是西藏和平解放的关键,也是西藏和平解放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5,(1)
<正>习近平强调——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9.
中美首脑的成功会晤,也是时代变化的产物。世界已经从占据了20世纪很长时期的战争与暴力革命的时代,进入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这是国际关系中最大的变化。时代主题变了,才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一股汹涌澎湃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10.
王爽 《创造》2008,(6):38-43
两只和平鸽与十字架,象征着和平与死亡。和平鸽飞翔在十字架上,表达了和平终将超越战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