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法人人格否定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36条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这一法律规定,揭示了法人人格的概念,即法人人格是指法人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法律组织,也即法人是社会组织的人格化。《民法通则》第37条规定:“法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依法成立;(二)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三)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四)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但遗撼的是,当这些法人的法定必备条件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亦或丧失其中某一项…  相似文献   

2.
我国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现状及立法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36条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这一法律规定,揭示了法人人格的概念,即法人人格是指法人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法律组织,也即法人是社会组织的人格化。《民法通则)以部门基本法的形式确立了我国的法人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使法人在法律主体上人格化,确立了法人的社会行为主体地位.有利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有利于促进我国刚刚起步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良性发展。(民法通则)第37条规定:-“法…  相似文献   

3.
一、法人的概念和有效条件 (一)法人的概念 《民法通则》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从此我们可以看出,法人既不同于自然人,也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组织。它有自己的特点。首先,法人区别于自然人,它不是以生命为其存在特征的单个人,而是一种社会组织体。其次,法人还必须是能够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这个特征使法人区别于其它的社会组织。比如:车间、科室等都是社会组织,但不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对外享受权利、承担义务,故不是法人。  相似文献   

4.
法人行为能力的肿胀与萎缩评析刘庆国,欧世龙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权利能力是法人作为民事权利主体参与民事活动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没有这种资格,法人就不能参加民事活动。法人的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5.
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是法律赋予和确定公民和法人享有民事权利和取得民事权利的两种资格。具备这两种资格,就具备了法律上的人格,就能以自己的名义和以自己的行为来参加民事活动,享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就这个方面讲,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与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涵义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6.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或资格。公民作为民事主体,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是他能否亲自参加民事活动的一个根本条件,也是认定公民的民事行为是否有效、确认其民率责任的要素之一。因此,在审判实践中依据民法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7.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军队系统法人除了具有法律规定的法人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前,某些报刊常常将企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误称为法人代表,有的企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也常常自称:“我是法人。”这是有悖于法律规定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法人、法定代表人和法人代表的概念不清。法人是与自然人相对的民事权利主体,《民法通则》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是各类组织(如经济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法人非人,是拟制的人。法定代表人是依照法律和法人的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企业法定代表人代表企业法人行使职权,对企业负有全面责任。法人代表包括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等。企业法人的委托代理人由企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依法授权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滥用法人人格的行为屡见不鲜,而在立法中,尚无就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作出明确规定,法学界对此探讨颇少,本文试图揭开企业法人的面纱,对我国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完善做些有益探索。一、法人人格的确认及立法之不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第36条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这一规定揭示了法人是社会组织的人格化,确认了法人的主体地位,而且也说明了只有那些被法律赋予法人主体资格的社会组织才能成为法人。所谓法人人格是指…  相似文献   

10.
<正> 《民法通则》公民(自然人)一章内容丰富,不但包括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监护、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还包括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和个人合伙。现在谈谈个人对这些规定的认识和体会。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是公民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公民义务的资格。《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这同其他国家民法的规定是相同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民法通则》第九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至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依此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在其生命存续期间终身事有,未脱离母体的胎儿不能作为民事权利主体。但从社会客观存在来看,公民在出生前就存在某些特定的民事权利,这些特定的权利在公民出生前只是受法律保护的利益,只有当公民出生时具有民事主体资格,产生民事权利能力,才能享有、维护和支配,这就是公民先期民事权利。公民的先期民事权利是指公民在出生前,根据法津赋予胎儿享有的利益,于出生后以自己的名义实现民事权利的…  相似文献   

12.
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首先取决于行为人是否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民法通则》第十一条至第十三条明确规定了不同年龄和精神病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不同情况,对司法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对于既和精神病人有别又和正常普通成年人不完全一样的酗酒人,特别是醉酒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其民事行为效力如何,很有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3.
论“死者人身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民法通则》第9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民事权利能力,即民事主体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问题,实为公民作为民事主体的资格或身份问题,也就是公民的民事主体地位问题。公民死亡,民事权利能力终止,不再具有民事主体资格,不能继续享有民事权利,这是民法的一个定论。但是,随着司法实践中不断出现的对“死者人身权”的保护,又使人们对这一定论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本文试就此问题略谈拙见,以期有所研益。目前,我国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4.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在经济交往中,法人占大多数,因此,经济合同公证中,搞好法人的审查工作,可以确保合同的真实性、合法性,揭露假法人,避免可能发生的损失。公证机关对法人的审查,应摆在与合同内容审查同等重要的位置,审查法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内容:一、法人资格的审查法人资格的市查,主要是审查以法人名义签约的一方、双方或多方当事人是否真正具备法人资格,有没有取得营业执照等身份证明。依据忡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三十七条规定,设立法人必须同时具备四…  相似文献   

15.
法言法语     
法人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法人的法律特征表现为:法人是按照一定方式组成的社会组织;法人是按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成立的,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经过批准或登记程序等;法人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法人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关系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民事主体和民事权利义务的媒介和桥梁,也是承担民事责任的前提和基础。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或者消灭,民事主体所享受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责任,都是通过民事法律行为来实现的。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有关民事法律行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民事法律行为及其有效条件 民法通则第五十四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也就是说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为了达到预期的民事法律后果的合法行为。这说明民事法律行为具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一是以行为人的意思  相似文献   

17.
《检察纵横》2003,(3):54-54
何胜交给小林2元钱的行为应属于赠与行为,也就是说小林等于用自己的钱摸奖。小林虽然只有11岁,但已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民法通则》第十二条规定:“10周岁以上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法通则&gt;适行的若干意见》第三条规定:“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进行的民事活动是否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可以从行为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需要的较完善的民事主体制度,需要对法人的民事能力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不存在范围限制问题,也不是指法人可以享受权利的范围。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特殊性实指其与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相比所具有的特点。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同自然人一样,由于其意思能力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应当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法人民事能力宣告制度。这一制度应包括法人民事权利能力宣告制度和行为能力宣告制度两大系统。  相似文献   

19.
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14条规定:法人及其分支机构的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组织机构、股东权利义务等事项,适用登记地法律。法人的主营业地与登记地不一致的,可以适用主营业地法律。法人的经常居所地,为其主营业地。这是我国法律首次对法  相似文献   

20.
《民法通则》第六章第一节对民事责任作了一般规定。 一、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一)民事责任的概念 民事责任是指公民或者法人违反民事义务或者侵犯他人权利所应承担的一种法律责任。 公民或者法人违反民事义务或者侵犯他人的权利的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法院根据民事法律规范,追究行为人的民事责任,就是民事制裁。 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规定,民事责任可以分为三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