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岛外撷英     
深圳在全国率先将引咎辞职制度写入地方法规《深圳市预防职务犯罪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近日获深圳市人大常委会通过,这一《条例》在国内地方性法规中首次引入了引咎辞职制度。“职务犯罪“在这一《条例》中予以明确界定,即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贪污贿赂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利用职权实施的侵害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以及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犯罪。《条例》实施后,深圳将设立市、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委员会,下设预防职务犯罪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政治、经济、法律、金融、建设、审计、会计、…  相似文献   

2.
问:请问,党员领导干部违规经商办企业由谁问责?问责对象包括哪些?省纪委法规室:《问责条例》规定,问责的主体是有管理权限的党组织。党中央或者有管理权限的党组织,  相似文献   

3.
看点聚焦     
正明确了问责的主体和对象《问责条例》规定,党的问责工作是由党组织按照职责权限,追究在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中失职失责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领导责任。问责对象是各级党委(党组)、党的工作部门及其领导成员,各级纪委(纪检组)及其领导成员,重点是主要负责人。《问责条例》明确了问责工作的主体和对象,即谁来问责、对谁问  相似文献   

4.
正编者按:我们党一向高度重视责任追究问题,在实践中创造出许多新经验。日前,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以下简称《问责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这是继《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之后,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又一制度创新。《问责条例》的印发施行,让党的问责工作有章可循,是管党治党的利器,对保障实现党的历史使命、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促进解决管党治党突出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发布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以下简称为《条例》),是首部规范党内问责工作的基础性法规,是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重要的制度笼子,体现了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成果,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利器,有力地促进了问责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文中重点分析了南宁市《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颁布实施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不足,探讨了当前形势下如何贯彻落实问责条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6.
任萱 《海南人大》2006,(5):18-24
3月27日至30日,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在海口召开。会上,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先后分组认真审议了《海南省预防职务犯罪规定(草案二次审议稿)》、《关于加强重点景区、沿海重点区域规划管理的决定(草案)》、《乐东黎族自治县自治条例》和《白沙黎族自治县自治条例》(修订草案)、《海南省南渡江生态环境保护规定(草案)》、《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办法(草案)》等,大家踊跃发言,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本刊择要刊登。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当前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困境 预防职务犯罪是检察机关惩治职务犯罪工作的必然延伸,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内容。1992年10月,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发《关于加强贪污贿赂犯罪预防工作的通知》,此为第一个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规范性指导文件。2000年1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决定》,2007年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人民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规则(试行)》,对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内容做了具体规定。2008年,中央颁布《建立健全惩治预防腐败体系2008  相似文献   

8.
《青海人大》2006,(3):48-48
《河南省节约能源条例》目前在河南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获得通过。《条例》规定,政府必须优先采购节能产品,工程项目不节能不审批,重点用能单位要有节能资金。《条例》还将每年的6月设为河南的“节能宣传月”。  相似文献   

9.
李玉民 《理论前沿》2002,(24):22-23
中共中央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把公开选拔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方式,这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我国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选择。(一)公开选拔方式有利于坚持和贯彻党管干部原则、改进党管干部方法《干部任用条例》规定了公开选拔的条件和资格。《干部任用条例》明确规定:“报名参加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人员的基本条件和资格,应当符合本条例第六条和第七条的规定。”这些规定充分体现了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和德才兼备原则,是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和德才兼备原则的具体化。《干部任用条例…  相似文献   

10.
党务咨询     
1、修订后的《干部任用条例》对改进和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有什么新的举措? 修订后的《干部任用条例》既坚持将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方式之一,保留专章规定,又针对突出问题着力规范。  相似文献   

11.
一、职务犯罪轻刑化在实践中的表现 (一)立案起点把握太高 职务犯罪的立案起点刑法有明确规定,以受贿罪为例,我国((刑法》第386和383条规定,个人受贿数额在5000元以上不满50000元的,处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规定,个人受贿数额在5000元以上的,  相似文献   

12.
任研 《海南人大》2006,(1):21-28
在2005年11月21日至25日召开的省第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上,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先后分组审议了《海南省预防职务犯罪条例(草案)》、《海南省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罚款规定(草案)》、《关于加强重点景区、沿海重点区域规划管理的决定(草案)》、《海口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查批准〈海口市龙塘饮用水源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的报告》、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查批准《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自治条例》的报告、海南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海南省旅游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海南省旅游市场监管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加强信用建设的决定》情况的报告等,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本刊摘要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13.
毒疫苗事件发生后,我国启动了各个层面上的行政问责。行政问责的法律渊源包括行政问责的专门规定、《公务员法》及其配套规定、部门行政法、《监察法》以及《国家赔偿法》,问责的对象包括行政领导人员、行政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以及行政主体等。引咎辞职、行政纪律处分责任和行政追偿责任等责任形式,构成了行政问责的责任体系。行政问责的程序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保障毒疫苗事件行政问责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相似文献   

14.
毒疫苗事件发生后,我国启动了各个层面上的行政问责。行政问责的法律渊源包括行政问责的专门规定、《公务员法》及其配套规定、部门行政法、《监察法》以及《国家赔偿法》,问责的对象包括行政领导人员、行政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以及行政主体等。引咎辞职、行政纪律处分责任和行政追偿责任等责任形式,构成了行政问责的责任体系。行政问责的程序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保障毒疫苗事件行政问责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相似文献   

15.
对权力的制约是《党内监督条例》的主要着眼点。《条例》将历史、逻辑和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监督实践上升为制度,如:确立了纪委的地位、突出监督的重点、用制度来保障民主、确认舆论的地位和作用等。《条例》在制度建设上有三个亮点:原则规定具体化、具体规定操作化和操作过程程序化。  相似文献   

16.
《海南人大》2006,(9):29-31
第一条 为保障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依法处罚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17.
《人事天地》2014,(8):51-53
<正>为贯彻实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2014年6月27日,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研究制定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申诉规定》(人社部发〔2014〕45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合法权益,依法处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申诉,促进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依法行使职权,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第二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涉及本人的人事处理不服的,可以依照本规定申请复核;对复核结果不服的,可以依照本规定提出申诉、再  相似文献   

18.
《海南人大》2010,(2):56-59
关于修改《海南省旅游条例》的议案 提议案人:周敬民等11名代表内容:自2004年《海南省旅游条例》修订以来,历经六年海南旅游发展瞬息万变,致使《海南省旅游条例》许多规定都与现行的旅游相关规定相冲突,不能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给与了海南的众多优惠政策将进一步加大海南对外开放程度。  相似文献   

19.
《证券法》与《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关于上市公司收购的规定有冲突 ,《证券法》的规定较《条例》更为合理和便于监管 ,因此 ,凡《证券法》已有规定的 ,应适用《证券法》 ,《证券法》未作规定或规定不完善的 ,以《条例》作补充。  相似文献   

20.
讯问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是指刑事诉讼侦查阶段,在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过程中,全程采用规格化的信息载体进行同步录音录像的一系列规范化制度。2005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人民检察院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至2007年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已经全面实行了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同步录音录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