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清明是节气,是节日,更是文化。清明文化是两岸共同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作为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清明节将节气日与民俗节日融为一体,是天时与人时的合一,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千百年来,时代虽然在变,但清明的节日文化却一直被两岸人民代代相传并不断丰富着,由清明节衍生出来的各种诗文、谚语、民间口头传说以及各类民俗活动多不胜举,清明节带给我们的是丰盈厚重的文明积淀和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2.
清明三重奏     
古时寒食在清明前一、二日,上巳是农历三月三也邻近清明,唐以降都融汇入清明节,正好形成清明三重奏。清明节的核心内涵和情感本体是缅怀先人,价值取向是提升生命意义,文化功能是凝聚族群、和谐天人。  相似文献   

3.
“清明”一词最先只是阴历二十四节气中一个节气的称谓,据汉代《孝经纬》所载:“冬至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汉代另一书《三统历》描述:“清明者,谓物生清净明洁”。到了明代,有《山堂肆考·时令》明确指出清明这一称谓的来由:“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亮,故谓之清明。”清明节也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大约始于周代,古时清明节的节期很长,前和寒食节(清明前三天)后和上巳节(俗称三月三)相连。从禁火冷食、祭祖扫墓到踏青郊游、娱乐活动逐渐演变丰富起来。清明节于1935年由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相似文献   

4.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 2014年,是清明节纳入共和国法定假日的第七年,2014年,是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精神的首个清明节。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清明节被确定为全国法定假日的第6年。弘扬清明“传递亲情、传承文化”的丰富内涵,张扬清明祭祀的精神正能量,成为今年清明祭扫活动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6.
修羽 《公民导刊》2008,(4):53-55
今年,清明节首次首次成为法定节假日。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虽然各地习谷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相似文献   

7.
知名作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日前在第三届中国清明(寒食)文化论坛上说,“清明不只是扫墓祭拜,这一天里还有插柳、蹴鞠、放风筝的风俗。当这些民俗消失殆尽时,清明节的内涵也将随之消亡。”  相似文献   

8.
<正>导语年年清明,今又清明。2014年,是清明节纳入共和国法定假日的第七年,2014年,是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精神的首个清明节。这一年,举国上下在贯彻两办《意见》新形势下,践行着文明低碳祭扫的理念,树立着文明清新的风尚。清明祭扫是人们缅怀先人和传递亲情的重要方式。"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宋代诗人范成大对清明节途中所见景象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4,(5)
<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代大诗人杜牧的《清明》,一语道出了中华炎黄子孙在清明时节祭拜祖先、祈福祥和的美好心愿。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 08天,是中华民族最悠久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中国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要闻     
<正>重要会议民政部召开全国清明节工作视频会议3月10日,民政部召开全国清明节工作视频会议,窦玉沛副部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窦玉沛指出,今年清明节是贯彻落实两办《意见》精神的首个清明节,各地要坚持"文明低碳祭扫"主题,有力应对清明节集中祭扫带来的问题,确保清明祭扫安全文明有序。窦玉沛强调,要将加强清明节殡葬服务与开展行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坚决纠正殡葬领域的不正之风。  相似文献   

12.
清明悟新     
“一年甘四节,父老重清明”。从小就接受了家中爷辈父辈常念在口中的这两句短语,于是,“清明”在我心中一直很重要。 说来也是,清明节前后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一改冬日冷峻枯黄的景象。江南有农谚:“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清明  相似文献   

13.
从今年起,清明节成为我国的法定假日。把清明、端午、中秋等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法定为现代社会的公休假日,不仅体现了党和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对传统文化习俗的尊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更是对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倡导和鼓励。清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个传统节日,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其内容非常丰富,内涵十分深刻。据史书记载,清明节最早是人们寒食禁火、扫墓祭祖的日子,由于寒食和悲伤不利于身心健康,人们就逐渐在清明节增加了踏青赏春、游戏娱乐等活动,清明节逐渐演变成为既是一个纪念祖先的日子,  相似文献   

14.
<正>清明上河图是宋徽宗起的标题。这个迷首先涉及"清明"是什么意思。有的说清明就是清明节,上河就是上坟。图画中的人就是正在往城外走,准备去上坟。这是专门画了送给皇帝的,画一幅上坟图,皇上能高兴吗?看着也不吉利呀。宋徽宗的题名来自《后汉书·班彪传》。班彪是东汉的历史学家。《班彪传》讲到班彪的儿子班固时,称"固幸得生于清明之世""清明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7,(8)
<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提起清明,华人会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诗。4月4日是清明节,也是连假的最后一天,全台湾都是晴朗无雨、阳光普照的好天气,适合出游、扫墓。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清明节是华人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清明节与纪念亡者有关,在清  相似文献   

16.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历来是人们郊游踏青、扫墓祭祖的重要节令。但2020年的清明节,恰逢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期。多地民政部门发布通告,疫情期间暂停清明祭扫活动,同时为满足广大市民祭奠逝者、感恩先人的愿望,开通网上祭扫通道。市民可通过线上献花、祈福等方式,为亲人送上"云端的思念"。  相似文献   

17.
清明节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四月五日或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时开始。清明,就天气来说,是形像天气清沏明朗。到了清明,黄河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平均气温一般在10℃以上。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草木萌茂,一改冬季寒冷枯黄景象。在农业生产上,此时多  相似文献   

18.
<正>四川凉山的一场山火意外夺走了30个活生生的生命,且绝大部分都是90后。在和平年代,始终有人守候在我们身边,在危难之时,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清明节至,让我们说一声,英雄们,走好。《中国天文年历》显示4月5日9时51分,我们迎来了24节气中的"清明",空气清澈,景物明晰,故而得名"清明","清明"不仅是节气,亦是  相似文献   

19.
正走过春光烂漫的三月,我们迎来甲午年温暖的清明——绿,染深了大地,花,香透了城乡。清明节,又叫扫墓节、踏春节、三月节等,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春祭节日,历史上一度成为仅次于春节的盛大节日。在传统社会中,它的节期持续时间较长(五六天到十几天,多地多时代不等),一方面是扫墓祭奠、怀念离世亲人的节日,一方面是踏青嬉游、亲近自然的节日。中国传统节日大都是岁时节日。所谓岁时节日,就是与  相似文献   

20.
微主题     
《台声》2014,(5):110-110
<正>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祭祖、扫墓的日子。而此时适逢春光明媚、草木吐绿时节,正是人们踏青游玩的好时候。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现如今,人们也常常选择在清明假期出游、活动。今年清明刚过,让我们跟随大家脚步,去看看#清明那些事儿#在我们泰州,每年清明节的时候,会举行划船比赛,称为"撑会船",以表现对英烈们的哀思。这天大清早,所有会划船、爱划船的男女们都会带上长篙来到河边参赛,其他人则在岸边加油,场景好不热闹。——设计狮(豆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