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夏蔚  谭玲 《理论建设》2001,(2):51-56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未来的共同发展战略,它将人类社会发展与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是当前最新的一种发展理念,并正在成为我国立法的一项指导原则。本文认为,我国应当建立符合可持续发展内在要求的、调整人类与自然、环境与发展、当代与后代之间关系的可持续发展法。可持续发展法作为资源环境方面的综合性法律,应纳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之中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2.
对中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徐贵恒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理论和战略,它的提出和普及可以说是人类发展观的一次重大飞跃。今天,当国际社会从不同的视野与领域研究可持续发展的时候,我们应如何更好地研究与实施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呢?我认为,有一个值得探索的重大...  相似文献   

3.
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人类正面临着全球性的人口、资源与环境危机.在这关系到人类未来的十字路口,我们必须立即做出抉择:要么沿着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方式走下去;要么转向可持续发展之路.无疑,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必然选择.笔者认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先需要转变人们的思维范式和行为方式,尤其是要迅速转变跨世纪领导者的思维范式和行为方式.这是因为,跨世纪领导者的思想和行为所具有的影响力,使他们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居于关键地位.一、可持续发展要求跨世纪领导者实现哲学范式的转换哲学作为世界观,在总体上对人们的思想和实践活动起着统摄作用.透过现代文明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已凸现出传统哲学中的诸多范式  相似文献   

4.
坚持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认识发展史上的重大进步,坚持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更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大计。但是,人们在研究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时,往往仅限于经济、环境、资源诸方面的因素,如何实现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协调发展,如何在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人自身的发展与完善,是我们今天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首先,文化发展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思想保证作用。一方面,体现在其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和阵地意识上,另一方面,还体现在维护社会稳定上。当今世界,文化矛盾和文化冲突是导致社会不安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文化发展要通过…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讲话中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重大战略。”那么,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呢?所谓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从全局和根本方针上,不只是谋求国民经济的发展,即短期和中期坚持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和宏观经济稳定,而且谋求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等的协调,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是全新的发展战略,是人类发展进程的里程碑 发展(Development)的概念来自胚胎学,代表一种自然而然的生命演变过程。就人类历史而言,政  相似文献   

6.
吕津  李伟卓 《新长征》2009,(4):36-37
循环经济既是一种科学的思想理念,又是一种先进的经济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保护环境和防治污染的根本手段,涉及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江泽民总书记全面论述了经济发展与人口、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强调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重大战略。本文认为,欲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就必须开展环境审计工作。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支撑可持续发展的擎天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的共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处理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和人类智力水平的提高是实现资源永续利用的重要前提,教育是支撑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实践的擎天柱,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东方大国,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是对人类的又一伟大贡献。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虽然没有直接阐述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但它的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积极地促进了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产生和形成,其深刻的意蕴和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理解和领会。  相似文献   

10.
创建绿色经济制度 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人类社会因生态资源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而提出的一种崭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经济本质是实现生态环境资源的有效配置;出现生态环境问题的制度根源是市场和政府配置生态环境资源失灵;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创建绿色经济制度,才能将这一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与传统的简单地依靠开发自然资源以满足当代人类的需求、谋求经济发展的模式不同,可持续发展充分考虑到资源的有限性及环境的承载力,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经济的永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是人类对人、自然及其相互关系正确认识的结果,因此得到广泛的认同。在“十六大”报告中,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当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依靠经济、技术、道德、法律等手段。从法制建设的角度看,首要问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现已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并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行动纲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是,谋求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以及维持它们之间的动态平衡,其核心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有限资源和环境。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岩溶面积占国土的73%,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长期以来,由于过量垦植,乱挖滥采,以及工业“三废”污染,使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严重。贵州又是资源省,能源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都很丰富。在已探明的115种矿藏中,有匕种居于全国前列,煤…  相似文献   

13.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在未来和下一世纪发展战略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可持续发展是超出经济增长范畴,体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深刻思想。人口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主体和中心的地位,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相互协调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的基本条件。我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努力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和改善人口结构,并把消除贫困和进一步提高妇女的社会经济地位作为一项重要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及实践探索主要体现在: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重大的战略,推进中国十三年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增强;以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推动中国十三年社会全面进步;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四位一体的总协调,推进中国十三年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当代,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大战略。从国际上看,可持续发展不可能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实现,而只能寄希望于社会主义。然而这个战略在我国的实施,仍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着眼于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实际,着眼于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为我们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扫除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成及其意义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而要实现和平,关键是落后国家要尽快得到发展。对…  相似文献   

16.
推进可持续发展需要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古代儒家"天人合一""顺应天常""仁民爱物""寡欲节用"的生态伦理观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是相符的,是实现自然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源泉,对当今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资源经济为特征的工业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态环境破坏,今天,可持续发展战略可以说是人类面对现实的客观选择,也是人类社会健康延续的自觉需要.而工业文明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现代的科学技术为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提供了可能,人的主体认识和超越性的本质使可持续发展由可能转化为现实.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中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党的十五大报告又一次强调:“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这是一项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各领域各方面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相互配合,各尽其责。在实施这一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中,如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并用来指导规范我们的发展战略和各项措施,就成为我们完成各项战略任务,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各类矛盾之关键。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按照国际上的通行解释,是指“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人类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也就是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相统一,实现良性循环。党的十五大再次强调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发展战略,其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姜铁兵 《学习月刊》2009,(20):158-159
在生态环境建设中.水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最具有潜力的战略资源。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修复水生态、探索可持续发展治水新理念、实现求与自然、水与人类和谐共处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