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打开淡蓝色印着紫色小花的信封,我取出一张素雅的蓝色信纸,纸上的字迹娟秀,上面写着———细雨:说心里话,我以前很少看你们的杂志,但自从我从一位朋友那里看到了《新青年》以后,我就喜欢上了这本杂志。我是一名白领人士,今年32岁。我每月拿着4000元以上的高薪,生活应该不错。如今的女性要兼顾生活上的多重角色,我是一个对生活质量要求很高的女人,家庭、工作,我一样都不想比别人差,我觉得我很努力,但这却令我自己活得很累。我想问你:如何才能拥有一份美好而又轻松的生活呢?水月兰花水月兰花:你好!首先你应该知道你想…  相似文献   

2.
感觉汪曾祺     
温暖的汪曾祺早就想写一篇关于汪老的文章。非因他是名人,是心里很想很想。从未见过汪老。只听人说,他身高不够七尺,是个很不起眼的老头儿。这让我感到很高兴。因为,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不起眼的人,往往有很强的内在力量。有这种感觉的人,不止我一个,还有一个刘恒。他在《冬之门》里写了一个复仇故事——最后把土匪头子杀了的,不是大块头的英雄,而是最没能力杀人的一个厨间的委琐的饭夫。《冬之门》让我一夜没睡好,  相似文献   

3.
我常说要写一写他和她的故事,虽然他每次只是给我讲一些片言只语,可我却仿佛听到他心中爱的千言万语。他否认自己爱她。理由是:听她讲述她和她男友的分分合合;他没有心悸的感觉。我很想讥笑他:如果她讲给我听,我可能连听下去的兴趣都不会有的。在这个世界上,要一个男人认真地听一个女人幽怨地诉说她的爱情,是很难的一件事。除非,他喜欢她,爱她。一个男人爱一个女人,说到底,最终的目的是要得到她。在男人的思维中,占有才是最原始最真的爱。可是,单恋的痛苦已将这爱升华,升华到静静地退守一旁,看着她从容地迎接幸福。——彼得潘  相似文献   

4.
想起父亲     
我没向父母提及过我写作的事,有一天母亲在电话中说,父亲在一本杂志上看见一篇我写的东西,父亲很是惊喜,很仔细地看,然后把它搁在床头,每晚都要看一遍才能入眠。母亲的话让我沉浸在往事的海洋里,想起父亲,我不敢怠慢,手中的笔,纸上的字。  相似文献   

5.
马老师: 您好!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一家企业。几年后这家企业倒闭了,我在家里发愤写作,3年中发表了一些作品。但我的收入很不稳定。于是,通过妻子的关系,我在一家晚报打工当记者。刚刚实习一个月就有十几篇文章见报,超过了正式记者。但是,晚报没有承诺给我转正。我一急之下送礼到社长家。不久,他借口说我送礼是人品不好。把我给炒了。我工资和稿费分文未取,就茫然地走了出来。一个多月前,妻子帮我找到了现在这家杂志社做编辑,开始了新的人生竞争。我负责的栏目如果每期上不了稿子,就有可能被炒。我坚信自己有能力做得好。但是,同事们经常在主编面前说我的坏话,甚至说我发表的小说不是自己写的。因此,主编也怀疑我的写作和编辑能力。现在。我每天工作学习到深夜两三点钟,我要用自己的实力证实自己。我尽管在工作上很用功,很努力。但还是得不到领导的理解和帮助。您说。为什么现在的人们都喜欢打击别人,利用别人?人生的成功之路为什么这么难走?请您百忙中帮我解除心中的困惑。谢谢您! 您的年轻的朋友徐兆欣  相似文献   

6.
善良的价格     
闵凡利 《新青年》2005,(3):35-36
这是一个听来的故事。说的是在一个暴风骤雨的夜晚,有一对老年夫妇来到了一家旅馆要求住宿,当时值班的是一位年轻的后生,后生很抱歉地对老人说,两位老人家,真对不起,我们这儿今天客满,没有一间空房子了。两位老人的脸上就写满了遗憾和失望。看到老人一身的疲惫和狼狈,后生又看看外面的风雨,他感到很是不安,他对两位老人说,今晚我值班,两位老人家如若不嫌弃,就到我宿舍里将就一晚吧。两位老人就住进了后生的宿舍。第二天,两位老人要给后生付住宿费。后生说,老人家,我没能让你们住上舒适的地方,心里就很过意不去了,怎能再收你们的钱呢?后生说…  相似文献   

7.
《新青年》2003,(4)
这是一封从网上发来的E-mail,一个网名叫做“左右为难”的女孩子向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细雨:你好!我是你的读者,我一直都很喜欢你的栏目。前不久我认识了一个男友,他对我很好,只是随着恋爱的不断深入,我对他也逐渐加深了了解。原来他是一个在社会上“混”的人。当初,我是因为喜欢他身上的那种仗义、豪爽才跟他交往的。可是现在,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说他,他的那些朋友动不动就动手打人,他做的许多事我也看不惯,尤其是我的父母,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女儿把这样一个男友带回家的。为此,我也曾经试图改变他,可半年过去了,…  相似文献   

8.
喜欢小动物,可是不爱养,原因很简单,我是一个连自己都梳理不好的男人,何况再节外生枝的添加听不懂人语一向娇生惯养的小动物呢.而妻和女儿都是见着猫儿狗儿眼睛就直迈不动步的主儿,在养还是不养小动物问题上,她们娘俩儿不约而同的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而且多次瞪眼睛和我叫板儿.双拳难敌四手,斗不过她们,也就默许了.于是,妻即刻从同事那里抱来一条长毛狗.  相似文献   

9.
邦寨 《新青年》2005,(12):29
刚从厕所出来,就听见同事雄狮发怒般地大吼,三步并作两步跑回门口值班室,只见同事正狠命用巴掌扇着一个人的脸。我知道同事的脾气,轻易不发火,一旦发起火来就不可收拾,看得出,同事很生气,气得有些失去理智,说话也带着火。我终于听明白了,原来,见快到下夜班的时间了,同事把自行车推了出来,刚转身准备拿链子锁,那个正被同事狠揍的人推着自行车就走。同事能不火吗?太大胆了,已丢过3辆自行车的他把气全撒在了这个小偷身上。我也很火。如今这小偷也太猖狂了,光天化日之下,主人还在一边就出手了。该打!可“该打”两个字我没说出来,因为,我发现小偷…  相似文献   

10.
老黄县     
正贾平凹写了一本《老西安》。他笔下的老西安,是给了他无数古籍应典、事家胆量、江山风格、黄土厚俗、民间呼应的地方。我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文学票友罢了,我想写一写老黄县了。有了这个冲动,我又犯难:写老黄县从哪里下手?写它的什么?别人知道的,还用你去写吗?颇有一种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想来想去,复杂不如简单,就从身边入手吧。忽然间,我就成了城里人,虽然楼房是租的。为了给女儿陪读,去年5月10号,我们全家  相似文献   

11.
爸爸,我爱你     
已是华灯初上时分,老公才携着一身冷气进门。我接过他手里的包,未及说什么,3岁的女儿颠颠儿跑过来“,爸爸,我爱你。”她站在那儿,抱着布娃娃,仰着小脸儿,脆生生地说。老公一下子将女儿紧紧搂在怀里。我知道,他一天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晚饭时,宣布戒酒的老公喝了一瓶啤酒。他说“:老婆,谢谢你,你不知道这句话对我多重要。”我故作高深地笑,心里却有些惭愧——我是教过女儿很多东西,比如故事,比如儿歌,可是并没有教过这样一句话,她大概是从哪个动画片里学到的,然后找一个时刻说出来。细想想,有些时候,我们这些自以为通情达理成熟老练的大人真…  相似文献   

12.
在张中行先生逝世追悼会上,一篇张中行先生的悼词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很多人都认为这篇悼词写的平和、准确,真实概括了张中行先生的一生和为人。他的作者就是著名编审张厚感先生。采访张厚感先生,是在北京虽已初春却十分阴冷的一天。天色灰暗,坐在张先生家的客厅里,听他讲即将被一个世纪老人带走的故事。张先生与张中行先生是共事多年的晚辈、同事、挚友,同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他向笔者道出了张中行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著名语文教育家,学者,作家——我相信这样的称谓本人也会认可笔者:您愿意谈一谈和张先生最后见的一面吗?是在什么时候?张:…  相似文献   

13.
紧追一只羊     
我有位朋友很有才华,在少年的时候就开始陆续发表文章,尤其是他写的散文,简直是字字珠玑,发表在全国很多期刊上,渐渐地他也有了名气。但是后来他遇见了一位文友就改变了自己的风格,那个文友的小说写得很棒,其中一本小说集子已经相当畅销,他见了后开始羡慕不已,一意孤行地也开始写起了小说。这期间别人劝他的时候,他怎么都听不进去,说一定要有所成绩,不然就绝不罢手。就这样过了几年,他写的小说发表的少得可怜,等他醒悟的时候,再次去写散文的时候,文笔已经枯竭,大不如以前。而和他同时期甚至还不如他的文友,都已经在文化圈里相当有名气了,不…  相似文献   

14.
《新青年》2003,(8)
细雨你好!我先给你讲一个故事吧,如果你有耐心听完这个故事,我想,你也就明白我要向你求助什么事情了。我有两位从小就开始交往的好朋友,一个是男友,一个是女友。等我们都长大了以后,那个男友开始追我的女友。我本来只是一个事不关己的旁观者,可是我慢慢被男友的那股执著劲儿给感动了,我竟喜欢上了那个男友。但我一直认为他们才是天作之合,我是不会有希望的。我的女友一直没有答应他,而他也没有彻底放弃。就这样过了一年,女友去了北京,走前告诉男孩,他们是不可能的。男友很伤心,我就一直陪着他,开解他。慢慢地,我们有了爱的…  相似文献   

15.
童年伙伴     
我小时候最恨的一个人是王大傻,发誓长大以后当交警不叫王大傻过马路。我和王大傻每天都为了争吃争喝争穿或谁干活干上一架。通常是我张着大嘴站在院子里哭。王大傻不叫王大傻,他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一帆。王大傻是我打架时恼羞成怒给他起的。我家的墙上写满了王大傻大坏蛋。为这我妈妈揍了我一顿。我哭得越伤心越大声,王大傻越高兴,像过节一样上窜下跳。我上小学3年级,王大傻重复上1年级。他调皮捣蛋,语文30分,数学21分。老师说没法升级。邻居家的奶奶和大婶见了我就夸,这闺女多精神,两大眼滴溜溜转。王大傻听了就很生气,他也长着…  相似文献   

16.
正林斤澜先生久负盛名,以小说享誉。我和老先生不熟稔。和他的女儿林布谷女士,在一次小范围朋友的聚会上相识。她的性格很爽快,似乎与他父亲的性格不同。我让她提供父亲生前发表的最后一篇文章,帮我查到:2010年第一期《收获》杂志"集外遗文"栏目,曰《滴水不漏》。还附了林布谷的一首诗:《我想我爸》。细核对这是篇小说,后面附了一篇文章《忏悔》。  相似文献   

17.
.1.我和老公都有看杂志的习惯,家里各种期刊杂志从不间断。在一本当地小有名气的杂志上有个栏目,叫长相思,很多人把想找的人想说的话都写在上面。我注意到有个名为baby的女人在寻找一个叫kk的男人,她用的篇幅很  相似文献   

18.
雨姐姐:你好!自从今年订阅了《新青年》杂志之后,我才在杂志上认识了你,我很高兴。我今天有一件烦心事想请你出出主意。我自从卫校毕业分配到乡镇医院工作有2年了,在这两年中有好几个男孩子追求过我,我都没有答应,却偏偏喜欢上了同单位一个有家庭的男人,我与他的感情时间并不长  相似文献   

19.
诗的世界     
陈菲菲是我一位同事的女儿,多年前为写《城市与人》我去长沙时见到了她。那时她还是个小姑娘。在我的印象里,这孩子单纯、安静,不苟言笑,似乎多少有一点儿忧郁。送我回京时她曾隔着车厢玻璃与我对掌相别,是个令人怜爱的小女孩儿。后来她上了大学,因为爱写诗,我曾先后读到了她的一些诗作,给她写过辅导信件,也曾在电话里谈过对她作品的意见。再就是近年时而在报刊上读到她的诗文  相似文献   

20.
为爱去放弃     
阿瞳 《新青年》2005,(10):48-49
1.我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名叫秦尚。他和我在同一家私营的影视制作公司上班,关系不错。因为职业的关系,他非常热爱摄影,爱就爱吧,可是他爱的程度和正常人不同,爱到了无法自拔。在公司里,关于他的经典故事颇多。举个例子说吧,他刚到公司那会儿,不熟悉的人问他贵姓,他经常理直气壮地回应,免贵姓秦,秦香莲的秦。因为他的回答很特别,日子一久,大家都记住了他。秦尚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身材高大,相貌一般。由于至今单身,经常遭到未婚女子的暗恋与打扰。为了摄影,他把整个身心都投入进去了。什么事就怕太投入,秦尚恋上摄影这几年,摄影技术和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