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传娟 《当代贵州》2022,(12):24-25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具有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近年来,贵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决策部署,扎实抓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落实,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的良好态势.过去一年,贵州"三农"工作做得怎么样,下一...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贵州省唯一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贵州省农发行始终以服务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聚焦贵州省脱贫攻坚和"三农"发展薄弱环节,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农业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持续加大信贷投入,有效助推贵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农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贵州是一个地处内陆高原山区的农业省,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现实制约了全省农村文化的发展。农村文化的贫乏,造成许多农民素质低下,致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快步发展失去了应有的动力和智力。如何从我省实际出发,抓好农村文化工作,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素质,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出力?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文化工作的重点,也是文化工作如何进一步服务于和服从于党的基本路线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号召"全民动起来、贵州动起来,以全民健康助推全面小康"。贵州体育如何"精心书写多彩贵州体育事业新篇章","以山地运动、民族体育为特色抓好工作"?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专访了贵州省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张玉广。  相似文献   

5.
正初春时节,浓浓的年味还未散去,贵州各地群众已开始抢抓时节,走进田间地头,翻土、播种、育苗……开展各类农事活动,好一幅繁忙的春耕生产画卷!2019年是贵州脱贫攻坚决战之年,做好今年农业农村工作,首要一战就是要抓好当前春季农业生产。贵州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全国春季田管暨春耕备耕工作视频会议精神,继续"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对春耕生产  相似文献   

6.
正贵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农村产业革命,突出抓好农业龙头企业复工复产,进一步化解新冠肺炎疫情对当前农业生产的影响,加快农业全产业链恢复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又是一年春好时,产业革命风正劲。立春以来,贵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农村产业革命,突出抓好农业龙头企业复工复产,进一步化解新冠  相似文献   

7.
2008年11月22日,由中共贵州省委讲师团和贵州省情研究会主办的“贵州农村改革30年”理论研讨会暨《辉煌的探索——贵州农村改革30年研究》(专著)首发式在贵阳举行。本专著由经济学博士、贵州省核心专家、中共贵州省委讲师团团长龚晓宽主编,专著在充分尊重农民群众首创精神的前提下,阐释了贵州农村改革概貌、光辉历程及实行各种改革的成就与思考,并从不同的层面论述贵州30年来农村改革的成就与经验,  相似文献   

8.
《理论与当代》2008,(11):F0002-F0002
由中共贵州省委讲师团、贵州省情研究会主办的。“贵州农村改革三十年”理论研讨会暨《贵州农村改革三十年研究》(专著)首发式于11月22日在贵阳举行。来自全省各界的代表及专著作者共6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正农发行贵州省分行严格遵循国家政策导向和监管要求,聚焦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围绕城乡一体化和小城镇建设,积极投放贷款,推动城镇化水平提升,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助力贵州脱贫攻坚。作为贵州省唯一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近年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贵州省分行(以下简称农发行贵州省分行)紧扣贵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聚焦脱贫攻坚"四场硬仗",重点围绕易地扶贫搬迁、水利、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我国国民经济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更是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贵州的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必须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同步,以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 一、美国以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的成功经验 美国之所以成为全球农产品出口超级大国和农业产业化发达的国家,除了得益于国内强大的生产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结合贵州省情,全面建设贵州小康社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是关键。———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尽快缩小贵州较为突出的城乡差距。贵州78%的人口生活在农村,2001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366.40元,为全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6859.60元的34.5%;而贵州农民人均纯收入1411.73元,仅为贵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51.91元的25.9%。悬殊过大的城乡差距,不利…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贵州省各级党委、政府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党的方针政策与贵州实际相结合,抓住机遇,扎实工作,促进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1998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100万吨,再创历史最高水平,取得了农业连续六年丰收的好成绩;农民人均纯收入1340元,实际增长4%左右;又有181万农村贫困人口基本解决温饱,18个贫困县越过温饱线。在物质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得到整体推进。全省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  相似文献   

13.
农业保险,本质上是一个农业问题,又是一个国家以保险为依据的一项支农政策。作为世贸组织"绿箱"政策的农业保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柱,也是分散农业风险的主要手段,同时还是农民增收的保障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器。贵州省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且复杂多变的省份。而与肆虐的自然灾害相比,贵州省缺乏成熟有效的农业风险分散方式,农业保险分散风险与稳定经济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贵州农业保险的发展面对很多难题,也面对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4.
<正>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及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做好支农支小服务,促进贵州省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信社发展质效,贵州省农信社在全省开展"贵州农信·春天行动",紧紧围绕着力实施"五动协同"、大力打造"五个金融"的工作重点,圆满完成"贵州农信·春天行动"各项任务。在"贵州农信·春天行动"中,各地创造性地开展业务拓展工作。以春耕备耕金融服务为重点,发放涉农贷款374.24亿元,余额达到2094.75  相似文献   

15.
正2019多彩贵州大事记18自2008年贵州省率先启动农村危房改造以来,已累计实施危房改造约330万户。2016年贵州省深度推进脱贫攻坚以来,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75.1万户。特别是2019年,国家下达贵州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任务5.75万户,截至11月底,全省实施8.63万户(含2018年提前完成的3.77万户),超额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贵州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同步配套"三改",率先开展农村老旧住房透风漏雨整治,全面开展农村人畜混居整治等工作,在国家住建部和财政部组织的全国农村危房改造年度绩效考核中,贵州省2017年和2018年连续两年度获得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16.
正为确保春耕备耕工作有序开展,贵州各地主动作为、积极行动,早谋划、早落实、早储备、早调运,紧盯结构调整,强力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立春过后,农家忙耕。春耕备耕生产是全年农业生产的首要一战,抓好春耕,不仅能赢得秋季粮食丰收的主动权,更能为贵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为此,贵州一手抓抗疫、一手抓发展,全力以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  相似文献   

17.
正为贯彻落实省委书记陈敏尔"让贵州绿色农产品风行天下"和省长孙志刚"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2017年1月18日,贵州省农委召开了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的党组中心组学习会,安排部署"贵州绿色农产品风行天下"行动有关工作。省委书记陈敏尔同志指出,贵州的农业天生丽质,发展绿色农产品是贵州的一大优势;贵州  相似文献   

18.
喻丹 《当代贵州》2005,(18):23-24
"三大法宝"、"四个结合"、"五大改造"、"八个落实",是贵州农村消防工作针对贵州省情探索出的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 消防工作的起点永远都是"零",不可能一劳永逸,永远没有安全可言.  相似文献   

19.
正贵州生态环境系统坚持问题导向,不断破解难题,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河流生态治理机制和模式,走出了一条人水和谐之路,也为下一步的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4月14日至1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丁仲礼率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就贵州省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对贵州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法的各项工作和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贵州省是如何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全力抓好水污染防治这一重点生态建设工作的?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是发展相对滞后的农业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全省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认真贯彻中央有关科技兴农的方针政策,针对本省实际情况,拟定了许多法规和措施,逐步深化农村科技体制改革,把农村经济的振兴作为科技工作的重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切实推进科技兴农战略,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科技进步和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不断提高 党中央把科教兴国定为我国的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