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个自信”是一个整体,其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自信,具有强烈而鲜明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文明逻辑和价值逻辑。只有把“四个自信”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自信的总体性视域中,才能正确把握“四个自信”的逻辑理路及其核心要义。“四个自信”是建立在科学根据基础之上的实践自觉,其真谛与要义在于推动和引领当代中国实践,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属于社会主义文明的范畴,以人民至上为价值坐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实现了人本逻辑对资本逻辑的超越。在严格的意义上,“四个自信”就是中国人民对自己的自信:中国道路是中国人民自己走出来的,中国理论是中国人民实践的理论总结,中国制度是用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国文化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9,(11)
"四个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实现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应有之义。"四个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动力、实践前提和心理保障,实现中国梦是"四个自信"的终极目标、应然结果和价值旨归。"四个自信"与实现中国梦共同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维护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何以可能?其深层的根据在哪里?根本在于“四个自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深厚的底气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路径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更深沉的根基和力量。坚持“四个自信”是我们能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深厚的底气和根据所在。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7,(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文化自信"并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出"四个自信"。"四个自信"实质上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民幸福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终目的,更是"四个自信"的核心价值追求。本文基于人民、文化以及实践这三个层面的现实基础,对"四个自信"的内生逻辑展开论述,把人民幸福作为核心价值追求,以此将"四个自信"的核心价值追求提升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中对党内法规制度的深刻自信,源于将党内法规作为政党治理的依据和切入点所实现的显著治理成效以及法规本身日趋完善提升的制度信心。将视野开阔至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角度,党内法规作为政党治理的中国方案,其治理成效的坚强后盾来自于坚持道路自信的方向、弘扬理论自信的价值、发挥制度自信的优势、传承文化自信的精神。从“四个自信”的角度透视党内法规近年来的成就,既可寻迹党内法规建设前进不竭动力之源泉,又将指引党内法规建设未来发展之方向。  相似文献   

6.
贵“自”铭     
杨孝文 《党政论坛》2009,(20):48-48
珍惜名誉贵在“自爱”; 成就事业贵在“自创”; 实现目标贵在“自信”; 积累知识贵在“自修”; 不足之外贵在“自知”;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32)
毛泽东思想为"三个自信"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思想借鉴。因此,要科学论证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自信",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必须从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中汲取养分。通过梳理毛泽东思想和"三个自信"各自的研究进展,探讨毛泽东思想和"三个自信"结合研究的意义,指出毛泽东思想和"三个自信"研究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8.
“三个务必”是新时代新征程治党兴党新论断。深刻理解和把握“三个务必”要深入分析其跃升动力、深层机理和实践指向。从跃升动力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天然使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孕育、百年大党独有的奋斗精神、不同时期的形势任务是推动“两个务必”跃升到“三个务必”的多重动因。从深层机理看,“三个务必”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信自立,贯穿着党的大历史观,并内在统一于党的自我革命。从实践指向看,贯彻落实“三个务必”,重在实现“四个转化”,即将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主动,将思想理论成果转化为制度成果,将积极进步的政治文化转化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将特定的政党话语转化为普适的大众话语。  相似文献   

9.
加强高校对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与话语权是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内涵模糊和权威认同被弱化的问题。因此,应围绕"四个自信"加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建设,并拓宽其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增强西藏高校大学生党员的"四个自信"是西藏各族人民赢得伟大斗争的必然要求,是西藏高校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是西藏各族人民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西藏篇章的必然要求。本文以西藏农牧学院为例,随机抽取100名本专科大学生党员展开此次调查。通过调查可知,当前西藏高校大学生党员的"四个自信"度较高,但也存在部分大学生党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方面认知模糊和认知偏差等问题。本文从提升大学生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创新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和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创建良好的舆论生态等方面增强西藏高校大学生党员的"四个自信"。  相似文献   

11.
对"坚定党员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自信研究"的问卷调查发现,党员干部关于"中国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构想"与"党员干部对‘三个自信’的评价"的总体状态相匹配;党员干部在"三个自信"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理想信念动摇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党员干部在"三个自信"中的引领作用亟待加强,对吸取苏共下台教训缺乏持续关注和深入思考。因此,加强党员干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要重视全党理论学习,强化理想信念,加强制度建设,加强青年群体特别是青年党员干部的教育和培养,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4,(36)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从马克思主义否定观角度来看,"三个自信"是对资本主义否定的必然,是对苏联模式否定的必然,是对我国"文革"否定的必然,是对马克思主义新的肯定。"三个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相似文献   

13.
开展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科学化面临的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相似文献   

14.
民主自信是全球化时代中国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现实问题,其本质在于在全球化背景下坚定中国自己的民主信仰而不为"西方民主"所惑。中国的民主自信实际上是西方逼出来的"中国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立足点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自信。增强全球化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自信的关键,是要筑牢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这"三个支点"。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使命。对此我们要有全新的认识,树牢政治责任意识,及时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顺利实现"三个自信"进课堂、进头脑,并在教学实践中做到"两避免三重视"。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届三中会会,为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吹响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改革的“集结号”,使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坚定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个自信”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自信。这种自信的根源在于: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最有理由自信。新时代我们党倡导"四个自信",从根本上归结为一点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自信,二者是互动互促的关系。党的领导自信根源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和底气,形成于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中,也根植于党领导人民开辟的当代实践中。在新时代背景下,党的领导自信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改革过程中滋生的风险和矛盾以及党内一些问题的挑战和干扰,为此,要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着手,维护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从提升党的治国理政能力着手,强化硬实力以巩固中国共产党自信的底气;从密切党群关系着手,提升群众支持以巩筑中国共产党自信的现实基础;统筹推进"四个自信"的培育与树立,协同构建中国共产党自信。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4,(35)
自从中共十八大提出理论自信以来,学术界对理论自信的含义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分为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一般意义上的理论自信;第二个层面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信;第三个层面是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共产党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理论自信;第四个层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19.
李新蕊 《理论导刊》2023,(12):72-77
“中国之制”规范“中国之治”,“中国之治”践行“中国之制”,实现了中国式“制”“治”互洽。其内在逻辑集中体现在“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本土内生、“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耦合共进、“中国之制”嵌入“中国之治”现实可行、“中国之制”提效“中国之治”自觉自信四个方面,彰显了“制”“治”生成合洽、关系契洽、运行协洽、转化融洽,为更好探究“制”“治”规避西方式乱象、实现在中国的互融互通给出解答。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坚定"三个自信"必须要理解各自的逻辑与历史意涵,从而入心、入脑。坚持"道路自信",其逻辑与历史意涵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合理内核、具有兼容并包性、对历史经验与国情的统一思考。"理论自信"的逻辑与历史意涵体现在:其理论核心——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和与时俱进的品质。"制度自信"的逻辑与历史意涵为:整合社会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社会和谐、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