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城镇化是经济发展方式、居民生活状况、社会事业同步推进的过程。研究城镇化不仅要关注城镇人口的数量增加,更要测度城镇化进程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复合效应。因此,可以从经济绩效、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居民生活、空间集约、统筹城乡指标七个方面构建区域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评价体系显示:湖北各地市城镇化质量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不均衡,从分项指标的内部差距来看,各市在区域经济发展、地方专业化、空间集聚、解决民生等方面需要强化。 应该立足各市实际,因地制宜地采取针对性措施,提升城镇化质量。  相似文献   

2.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我国省域城镇化质量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经济发展方式、居民生活状况、社会事业同步推进的过程。在快速推进城镇化的十二五时期,研究城镇化不仅要关注城镇人口的数量增加,更要测度城镇化进程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复合效应。本文从经济绩效、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居民生活、空间集约、统筹城乡指标七个方面构建省域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综合评价我国省域城镇化质量差异,并将各省城镇化速度与质量做对比分析,以期针对各自不同类型采取对策推进各省城镇化速度与质量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十八大后我国城镇化进程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县域作为联结城乡的中间环节,其城镇化质量提升对推进城镇化质量转向的贡献颇大。从经济、社会、生态、民生、空间、城乡六个方面构建县域尺度的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对湖北省66个县域做实证分析,以人口城镇化率代表城镇化数量,并探讨城镇化数量与质量二者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县域城镇化质量存在一定差距,土地集约利用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县域城镇化质量空间分异不明显,城镇人口聚集是城镇化质量提升的格兰杰原因,但城镇化质量演进对吸引城镇人口聚集的效应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与传统城镇化相比,新型城镇化更强调城镇化质量的提升。本文以江宁、吴江、武进、萧山等9个城市郊区为研究样本,构建了涵盖经济、社会、环境、空间集约、城乡统筹5个方面指标的区级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综合评价这9个郊区的城镇化质量,发现城镇化质量指标体系比人口城镇化单指标更科学、合理;并立足于江宁区指出其城镇化质量提高的优势与不足,提出进一步提升其城镇化质量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十八大后,新型城镇化既是经济政策的重点,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努力提升城镇化质量是我们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提升我国新型城镇化质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工业化与城镇化双轮互动,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2.以人为本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实现城镇化质量和数量均衡发展;3.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4.走集约化发展之路,推进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协调发展;5.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城镇化由偏重经济发展转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把推进城镇化作为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重大结构性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并将“质量”标准引入城镇化的评价和衡量体系。近年来,中部地区城镇化快速推进,但偏重于规模式扩张,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中部地区提高城镇化质量,必须做好总体规划,坚持“化人”与“化地”的统一,推进户城融合互动发展,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与服务。  相似文献   

7.
积极推进城镇化的若干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指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引起的城市数量增加及其规模扩大 ,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以及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把积极推进城镇化作为新世纪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方面 ,表明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 ,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积极推进城镇化 ,要充分考虑我国城镇化发展所进入的阶段。我国的城镇化已经开始进入中期阶段 ,城镇化在速度上表现为加快 ,在城市规模上表现为城市规模的扩大 ,城市数量增加 ,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集中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按照"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思想,构建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测算了2002-2012年合肥市城镇化质量水平。结果发现,合肥市近十年来城镇化质量有较大提升,其中,2006年和2012年城镇化质量得分上升得最快。联系事实分析原因,进而得出经济发展是城镇化质量提高的基础,统筹、协调五个方面的发展,提高政府管理竞争力,依托城市群发展等启示。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有效地带动了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然而,作为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业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工作,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当前农村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制约因素表现在经济、社会和居民生活三个方面,而促进城镇化建设应科学规划,注重中心村镇发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以来,广西城镇化建设成效显著,进程明显加快,但还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既要把握广西城镇化的基本态势,又要明确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与战略思路。文章分析了广西城镇化发展的基本态势,认为目前广西的城镇化水平处于从初级向中级过渡,即将迎来城镇化战略转型期,应该把提升城镇化质量作为推进城镇化的核心和关键,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与单一的“造城运动”不同,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是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一体的城镇化。玉溪在地理上处于全国“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1))之中、滇中城市群发展格局的中心地区,因此,如何发挥地理优势,高质高效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苏州、重庆、成都和昆明的调研,分别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居民生活品质六个方面,运用GMM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客观计量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各项影响因子的影响权重及方向,通过城市间的比较,明确玉溪的优势和不足,以期为玉溪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引擎。以政府行政主导、城乡二元体制为基础,农地非农化为支撑的传统城镇化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然而"人-地"城镇化增长速度、空间结构以及发展质量严重失衡,加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损害党和政府的权威性,阻碍社会结构转换。推进"人-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要坚持市场主导与协调发展的理念,优化财税体制与资源配置机制,推动户籍制度与土地制度协同改革,推进职能转型与政绩考核政策再设计,从而回归和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是中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后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维护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然而在新的历史环境条件下,中国如何城瘌匕以及在城镇化过程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模式,应该处理好何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是中国第二次转型过程中必须思考的问题。文章将中国城镇化纳入到一个经济、社会技术复杂系统体系内,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城镇化进程中所面临的现实困境,认为妥善处理好速度与质量、经济与社会、规模与协调、城市与农村的关系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经济水平的提高促使城镇化进程加快,第三产业作为产业结构中的新兴产业,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起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但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存在着严重滞后和质量不高的情况,从而影响了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因此,应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着重发展服务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与第二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提高产业发展质量,从而推进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杜彩霞 《理论前沿》2001,(22):19-20
农业要实现现代化需要三化并举 ,即 :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城市化水平低于工业化已成为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推进农村城镇化是推进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性抉择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城镇化进程表明,用人口的城乡地域分布来评价城市化水平是不科学的、不准确的。居民的生存条件、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等指标是评价城市化的最本质的指标。我国城市化的重心应当放在强化农村建设上,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别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前提条件。在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发展小城镇的战略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相似文献   

17.
城镇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和结果,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人类历史上必然出现的趋势。城镇化既是人口、生产要素的集中,产业的转移和演进,同时也是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过程。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城镇化特别是小城镇的建设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通过对江西信丰县小河镇城镇化行为的调查,在了解小河镇居民城镇化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影响居民城镇化行为选择的因素及展望。  相似文献   

18.
峨眉山市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面临诸多制约,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必须协调推进工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构建有利于生态保护的多极支撑城镇体系,切实减轻传统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信心指数是以数值形式反映人们对社会整体或某方面的当前现状的感受、评价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与期望,是衡量社会现状和发展的“晴雨表”。对信心指数的分析与研究有助于党委、政府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人们对当前政治、经济、社会状况的关注态度、满意程度以及对未来的预期势态,了解政策的实施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本次调查以不同层面的居民为调查对象,以居民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现状的评价和预期为调查内容,调查结论具有一定普遍性,对构建和谐社会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城市增长方式转型是城镇化转型的基础和核心。城市增长方式转型的首要问题是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城市增长方式转型的第二大问题是城市空间拓展方式转型。促进城市社会发展方式转型,要进一步增强城市的公平性、包容性,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尽快消除同城居民在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社会权益等方面的实际差别;要为所有城市居民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均等的公共服务;要发挥好政府主导作用,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构造相互包容、相互关爱、和谐相处的城市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