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战后的日本重返国际社会后执行了一条“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政策。自1956年加入联合国至小泉政府,日本的联合国外交大致可分三个时期,每个时期均有不同的目标和内容。从中可以看出战后日本联合国外交背后的一条主线是:借重联合国给予国家更大的安全,更强的经济繁荣,更高的尊严,即安全、利润和尊严;实行的是为其带来实惠的机会主义和基于现实政治考虑的务实主义策略。 相似文献
2.
当前, 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安全受到了诸多挑战, 包括发展中国家参加国际组织、参与
全球性问题治理时对国家主权的合理干预和限制, 包括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对发展中东道国
的经济主权造成的侵害, 也包括强权政治对发展中国家主权安全构成的现实威胁甚至剥夺一国的
主权。挑战发展中国家主权安全的主体是西方大国和跨国行为体。作为发展中国家中的一员, 中
国的主权安全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挑战。继续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
权政治, 树立国家主权新观念是中国维护主权安全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3.
能源危机:神话与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的能源危机主要由供应中断或短缺而非资源性枯竭引发,近年来石油价格高企由需求主导,但尚未引发全球性能源危机。导致诸多全球性或区域性能源危机的因素更多来自政策和管理层面,高油价对消费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也小于政策失误。对资源国而言,丰富的能源资源是促进经济增长还是成为"资源的诅咒"同样主要取决于其能源和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5.
非洲联盟:理想与现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洲联盟的建立是非洲联合发展的新起点,它表明非洲的团结与合作已经从政治领域发展到全面合作,经济社会的一体化发展已提上首要日程;同时,非洲联盟提出的自主发展战略和计划,也增强了非洲抵御外部威胁和干扰的能力.但是,经济的依附性和脆弱性,战乱和疾病的困扰,沉重的外债负担,以及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也使非洲联盟的理想面临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跨国并购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入世,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必须进一步深入,涉及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的案例将逐步增多。分析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的动因,必须结合并购理论与跨国公司竞争战略理论加以研究,这样才能更好地寻找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的契合点,通过国有经济从不该存在的领域退出,提高国有资本的使用效率,使中国经济在入世后能够得到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经济”的理论与现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经济”概念起源于经济学家对美国经济发展中有别于传统经济特征的现象的重新解释。1991年3月至今,美国经济处于历史上最长的连续增长期,且经济运行态势形成了“高增长 低通胀 低失业率”的理想组合。经济学家对此的解释是由于经济模式的更新,生产率增速加快,进而使美国经济突破了增长率2.5%和失业率6%的瓶颈限制,拉长了经济增长周期,经济高增长、低失业和低通胀的并存因而成为现实。一、新经济是什么?对新经济如何定义,通常有狭义和广义的看法。狭义的看法认为,新经济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全球化经济,是整体经济中以新型企业和新产业为主、… 相似文献
8.
《国际观察》2021,(1):41-74
国际政治经济学(IPE)的兴起和发展,既与国际关系的现实变革相关联,也与国际关系理论论争相联系,同时更与IPE三代学者的理论创新密不可分。20世纪70、80年代,围绕美国霸权衰退和世界政治经济变革,国际关系学界出现了三次大的理论论战。"第一代"IPE学者或关注在国际经济中国家之间的合作(相互依赖论),或关注开放的国际经济体系的稳定以及权力分配(霸权稳定论),或关注国际体系中的不平等(依附论和世界体系论),或关注国际组织的作用(国际机制论)。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冷战结束和苏联的解体,尽管出现了理性主义和建构主义的论战,但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经济的稳定还是促使"第二代"IPE学者们将研究的重点转向了国内政治,他们试图借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并通过统计学的方法,将比较政治经济和国际政治经济纳入到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之中,借此构建"开放经济政治学"(OEP),从而使国际政治经济学更加"科学化"。然而,2008年发生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不仅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拓展和深化的全球化产生了重大冲击,而且还对主导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开放经济政治学"提出了理论挑战。正是在对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和世界政治经济变革的反思中,新一代IPE学者出现了分化趋势,这一趋势既涉及理论范式和研究方法的选择,也关乎研究议题的设定,同时还触及到了学术共同体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龚洪烈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1,(2):67-73
本文首先为分析俄国国际行为提供了一个外交史的研究路径:20世纪俄国激进变迁的遗产;影响俄国外交的4个持久因素,即相对的经济落后性、多元文化的国家社会、可渗透的边疆及文化的边缘性,这些是正确认识俄国外交的入口.其次,本文分析了影响俄罗斯外交的新因素:苏联解体不仅使整个俄罗斯国家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而且使俄国开始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制度变迁,充分理解这一因素对俄国外交的影响,是把握俄罗斯外交政策变迁的关键.最后,本文通过上述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分析框架,评价了俄国近年来的外交政策过程,得出了一个较为乐观的结论:俄国不仅是21世纪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重要力量,而且也是国际稳定和合作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劳尔·普雷维什 ( 1 90 1~ 1 986)是 2 0世纪拉美历史上“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1,被公认为是“发展中国家的理论代表”2。在他所提出的一系列经济发展理论中 ,影响最大、争议最多的就是“贸易条件恶化论”。这一理论认为 ,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存在长期恶化的趋势。因为它是由普雷维什最早提出来的 ,所以也被称为“普雷维什命题”3 。一 “普雷维什命题”的主要内容所谓贸易条件 ,实际上就是一种交换关系 ,是一个国家以出口交换进口的条件。当出口能够交换到更多进口时 ,贸易条件就改善 ;反之 ,贸易条件就恶化。对贸易条件变化的… 相似文献
11.
入关前后日本企业并购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对国内并购的控制在立法上较严 ,在执行中较松1.被迫“进口”的反垄断法 :比美国的还严厉在二战前 ,日本政府所推行的基本是一条扶植与保护垄断的政策 ,并由此而形成了战前财阀家族性很浓的垄断体制。战后初期 ,在美国占领军的推动下 ,日本政府由美国“移植”、导入了反垄断政策 ,实施了经济民主化政策 ,其主要内容包括彻底解散财阀企业、排除过度集中的经济力量及制订《禁止垄断法》。众所周知 ,战前日本的财阀体系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经济基础。美国政府及其驻日占领当局认为 ,以财阀为代表的日本垄断资本“是日本最大的战争潜在力量… 相似文献
12.
为应对近年来相对低迷的国际油价,2016年以来欧佩克多次尝试通过控制石油产量来推升油价.2016年2月16日,沙特、俄罗斯、卡塔尔、委内瑞拉四国石油部长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闭门会议,决定将石油产量冻结在2016年1月11日的水平,但由于欧佩克成员国内部分歧严重,这一决定未能落实.4月17日,欧佩克成员国在多哈再度召开会议,就冻产和减产问题基本达成共识.但是,在6月2日召开的欧佩克半年例会上,沙特和伊朗在相关问题上针锋相对,互不相让,致使会议无果而终. 相似文献
13.
国际直接投资领域新现象、新问题的不断出现, 促使该领域主流理论不断完善与发
展, 同时也催生了许多前沿观点。近年来我国企业跨国直接投资步伐逐渐加大的发展实践, 正是与
这些理论学说的应用与修正紧密结合在一起。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虽然发展迅速, 但在所有权
优势、资金优势、技术优势、组织管理优势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只有找到自身发展的综合相对优
势, 适应性地整合生产要素, 才能使国内有效资本转变为国际性或全球性的有效资本, 实现长远发
展。 相似文献
14.
东北亚安全机制:现实与前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东北亚是攸关中国核心安全利益的最重要地区之一 ,也是世界上尚未摆脱“冷战”束缚的唯一地区。“朝核危机”爆发后 ,着眼于危机处理的“四方会谈”、“六方会谈”相继登台亮相 ,高频度的穿梭外交令人充满了和平解决危机的憧憬 ,而第二轮“六方会谈”做出的设立常设工作组和尽快举行第三轮“六方会谈”的决定 ,更让人有理由生发出东北亚安全秩序出现曙光的预期。那么 ,这种秩序产生的条件是否具备 ?何种机制或何种秩序最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的持久安全 ?相关国家在如何思考这一问题 ?“六方会谈”能否发展成为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合作机制 ?其面临的问题与前景如何 ?带着这些问题 ,本期我们邀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几位专家举行对谈 ,希望能对您有所启迪并引发您更进一步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5.
16.
东北亚区域投资合作理论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是以贸易合作为先导 ,而投资合作则应该是其深层次发展的“助推器”。加强东北亚区域投资合作首先要从理论上分析 ,从国际直接投资的垄断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来看 ,在东北亚区域内进行国际投资合作既有良好的基础和保障 ,也存在着诸如政府政策等阻碍因素。因此 ,要趋利避害 ,寻找有效的对策 ,加强东北亚区域的投资合作 ,把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向深层次推进。 相似文献
17.
社会网络视角下的东亚国家间信任建构:理论框架与现实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任是影响国家间互动的重要变量,20世纪90年代,国际关系学把信任问题的研究从国内社会层面扩展到国际社会,开始探讨国家间的信任建构问题,信任由此成为国际关系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运用社会学的相关理论,从广义的信任概念出发,分析国家间信任的内涵、结构、条件和路径,构建国家间信任的理论模型,并以此为框架评估当前东亚国家间的信任状况,探讨东亚地区互信建构应遵循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8.
19.
太空承载着俄罗斯的光荣与梦想。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国家经济全面衰退,航天工业急剧萎缩,在轨卫星数量大量减少,太空实力受到严重侵蚀。进入21世纪后,出于确保国家安全、振兴航天工业、抢占太空科技制高点、促进远东经济发展等战略考虑,俄罗斯积极谋划太空战略,增加在轨卫星数量,进行月球、火星探索与载人太空飞行,扩大在国际航天市场上的份额,力图重树太空强国地位。由于存在基础设施老化、航天管理体制混乱、人力资源短缺等瓶颈,俄罗斯太空战略面临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20.
许志新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1,(5):18-23
90年代俄罗斯对南政策是由下列因素决定的:1.反对整个东欧北约化、确保俄罗斯欧洲大国地位;2.反对北约以"人权高于主权"为借口,对多民族国家主权进行干涉;3.俄罗斯国力的衰败限制了其对外活动的张力;4.与西方关系高于与南斯拉夫的关系.这些因素的矛盾性决定了俄对南政策的行为特点:对南斯拉夫的支持更多地停留在政治和道义层面;当与西方的对立尖锐化时,俄罗斯便会做出妥协;这种妥协的实质是牺牲南斯拉夫的利益,以实现与西方的利益交换.南大选事件结局,总体而言是西方对南政策获得了胜利,但俄南关系很快得到恢复,对俄罗斯也有有利的一面.在普京政权的对外战略中,对南关系不属于俄罗斯核心利益目标范畴,南斯拉夫仍是俄罗斯外交的一枚筹码.但是,南斯拉夫新一届政权上台后,两国关系的基础和内容已经或将会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