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意不一     
有僧人问禅师:“真的法眼藏起来,一代代相传。不知你传给谁?”禅师说:“生物有长的地方。大悟的人没有老师。”僧人又问:“什么是道?”禅师说:“放牛要在有水草的地方。”僧人问:“如何才能成为道中人?”禅师说:“坐在雪地里念经。”僧人继续问:“每一条路都不同,如何才会知道该走哪一条路?”禅师说:“身上带有夜明珠却还怪月亮不够明亮。”禅机点拨:人世间正邪对错,靠心分辨,心明则正,心迷则惑。心意不一  相似文献   

2.
据《墨客挥犀》载,王雱只有几岁的时候,有个南方来的客人送给他家一头獐,一头鹿,一笼关起。客人问王雱:“别人都说你人小聪明,我问你,哪只是獐?哪只是鹿?”王雱从来没有见过这两种动物,看了半天,才回答:“獐旁边的那只是鹿,鹿旁边的那只是獐。”客人听了感到十分惊奇。  相似文献   

3.
低调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将军在大军撤退时总是断后。回到京城后,人们都赞赏他的勇敢。将军却说:“并非吾勇,马不进也。”将军把自己断后的无畏行为说成是马走得太慢。其实,如此低调丝毫也不会降低将军的英雄形象。还有一则寓言:两只大雁与一只青蛙结成好朋友。秋天来了,大雁要飞回南方,它们对青蛙说:“要是你也能飞上天该多好。”青蛙灵机一动:它让两只大雁衔住一根树枝,然后自己的嘴咬在树枝中间。于是,三个朋友一起飞上天空。地上的青蛙都拍手叫好,问“是谁那么聪明?”那只青蛙生怕错过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便大声说:“这是我……”话还没说完,…  相似文献   

4.
三问一望     
2004年“5·20”迄今一年。笔者对“台独”分子(包括陈水扁、李登辉之流)提出三问一望。第一问:你(们)说“孙中山是外国人”,“中国史是外国史”,“你们是台湾人,不是中国人”,“中华民国早已不存在了”。又说“中国不是本国,是敌国”。请问:水必有源,草必有根,人必有本,姓必有(家)谱。你们不论是姓陈,姓李,自家的姓是否都出自中国“百家姓”?你们说的话、写的字、吃的菜、敬的神、穿的衣服、住的房子,哪一样不是地地道道“中国制造”?你们曾说,“两岸同文同种,何必再敌对”。既是同文同种,何以不说:“我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蒋经国如此说…  相似文献   

5.
关于秘密     
有一天,儿子从幼儿园回来,对我说:“妈妈,我跟你说一句话,你不能说出来的哦!”说完,凑到了我的耳朵边轻轻地对我说:“这是一个秘密。”“什么秘密啊?”我问了他一句,他马上不高兴起来了:“我跟你说了你不能说的嘛!”儿子半懂不懂什么叫秘密,可确实,不为外人道的才叫秘密。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秘密,可这个秘密似乎早已  相似文献   

6.
采访曹又方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坐在一起聊天,她会一边抱怨经纪人对她约束太严,哪也玩不了,一边悄悄对在座的年轻小伙说:“小关,晚上我们偷偷出去混”? 走在胡同里,迎面过来的陌生人高谈阔论着他的晚宴计划,她忙上前插一嘴:“我也要去!”尔后扭头窃笑着问我:“怎么大陆人嗓门都那么大?” 这个文采和美貌一样绝伦,年已60还被誉为“文坛维纳斯”的畅销书女作家,从她开朗的笑声中,有谁会知道,她已和癌症做了5年零5个月的抗争? 柏杨说,曹又方是个永远不会死的奇女子。 在以后的日子里,她还会创造多少奇迹?  相似文献   

7.
1上个世纪末,我呆在老家泰宁读禅宗语录,简直入了迷。禅宗包含了深邃而又活泼的智慧,是中国文化最迷人的景观之一。当时信手写过一篇《读禅话》的文章,其中引了《曹山语录》里一则公案:有个僧人问本寂禅师:“古人说成佛的条件人人具有,我生活在俗世间,也有条件成佛吗?”本寂禅师说:“伸出手来。”那僧人把手给他,禅师就数他的手指:“一、二、  相似文献   

8.
传说中,上帝养了两只可爱的兔子,一个叫“事业”,一个叫“家庭”。一天,上帝问女人:你喜欢哪一个?女人左看看,右看看,任何一个都不忍放弃,于是她请求上帝:我可以都要吗?上帝说:可以,不过,从此你要学会奔跑了……事业和家庭,是生于现时代的女人们必定要追逐的两只可爱的兔子,哪一个都不能放弃,于是,呈现了一种“奔跑”的状态。在这种状态里,有人脚步凌乱,顾了左顾不了右;有人疲惫不堪,却充满希望;有人还算闲庭信步,状似自由奔跑。而这其中的苦乐酸甜。绝非一个好或不好所能形容,那份心情和感受,绵长细密……  相似文献   

9.
评微笑服务     
今天的政治课真有趣,老师让黄俊同学在黑板上画了四幅漫画:一位售货员站在柜台前,始终面带微笑。有位顾客拿了一包食品问她:“这是哪出的”她说不知道。顾客又问:“有没有保质期”售货员还说不知道。顾客再问:“从哪进的货”售货员仍说不知道。顾客无奈,愤愤地走了,售货员却笑着说:“你慢走!”微笑服务,本来是沟通商业的纽带和桥梁。美国的希尔顿旅馆以微笑服务著称于世。董事长康纳·希尔顿对下属常问的一句话是:“你今天对顾客微笑了没有”他确信微笑将有助于希尔顿旅游业大发展,因此要求职工切记  相似文献   

10.
传说中,上帝养了两只可爱的兔子,一个叫“事业”,一个叫“家庭”。一天,上帝问女人:你喜欢哪一个?女人左看看,右看看,任何一个都不忍放弃,于是她请求上帝:我可以都要吗?上帝说:可以,不过,从此你要学会奔跑了……  相似文献   

11.
陈毅吃苹果     
在六十年代困难时期,有一次,陈毅、贺龙等人去看望班禅。班禅用苹果招待客人。起初,大家都很客气,谁也不动手,于是,大师亲自递给他们。客人们吃得很香。陈毅同志情不自禁地说:“好久没有吃苹果了,真好吃!”班禅惊奇地问:“真的没有苹果吃?”陈毅回答说:“困难时期连饭都吃不饱,哪里还有水果!”班禅更觉不可理解,便问:“您这外交部长,天天接见外宾,就不吃水果?”陈毅说:“那是给外宾的,我们不能吃。外交部几  相似文献   

12.
晓晨  永章 《人民公安》2005,(13):26-30
发生在新疆车排子地区的这一起杀人案告诫人们,所谓的高智商犯罪,罪犯不一定都是具有高文化的人,没有文化的处心积虑也能导演离奇古怪的案件。但不管是哪一种犯罪,都逃脱不了法律的严惩……阳光下的罪恶2005年5月21日(周末)晚9点12分,一个13岁左右的中学生气喘吁吁地一头闯进新疆车排子垦区公安局,向正在值班的局长高永章说:“叔……叔……不好了,不好了,杀人了,杀人了……”高局长一惊,赶紧问:“在哪里?快说。”小男孩说,“在办公大楼那边公园的草坪上,一个穿红衣服的人把一个人杀了把那个女的拉着跑了。哎呀,那血喷得好高好高,喷得到处都…  相似文献   

13.
一、认错了人 呆呆母亲好不容易走后门为呆呆在商店找了个售货的工作。一天,妈妈问呆呆:“这布面有多宽?”呆呆连头也不抬说:“你没长眼睛还是没长手?不会自己看自己量!”妈妈生气地说,“你怎么能这样与妈妈讲话!”呆呆说;“妈,真  相似文献   

14.
三个筛子     
不到最后被吃掉时,谁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处于食物链的哪一级——情场、商海……一个人急三火四地跑到哲人那儿说:“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等一等,”哲人打断了他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三个筛子,哪三个筛子?”那人不解地问。“第一个是真实。你要告诉我的消息,是真实的吗?”“不知道,我是从街上听来的。”“现在,你再用第二个筛子去审查。你要告诉我的消息,如果不是真实的,至少也应该是善意的。”那个人踌躇着说“:不,正好相反……”哲人又打断了他的话“:我再问你,使你如此激动的消息,果真很重要吗?”“并不重…  相似文献   

15.
一缸鱼在一列国际列车上,有一位德国人、日本人、美国人和法国人在一起旅行。途中,上来一位端着鱼缸的客人,缸里的鱼甚为罕见。大家对这种鱼都很好奇。德国人问:“你能告诉我这鱼的名称吗?它在生物学上是什么类别,有什么习性?”日本人问:“请问这种鱼我们国家能不能引进,在日本的气候、水温、水质条件下,这种鱼能不能生长?”美国人问:“你的鱼是不是从美国弄来的?因为只有美国才可能有这样奇特的鱼。”法国人问:“你能不能把鱼卖给我。我想在卧室里养这样一条奇特的鱼,我的女朋友一定会兴奋不已。”数年后,德国人出版了关于这种鱼的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16.
一笑轩     
《小康》2006,(6):89-89
肯尼迪如何成为英雄有一次,一位朋友问美国总统肯尼迪:“您是怎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英雄的?”肯尼迪想了一会儿,说:“这可由不得我,是日本人炸沉了我的船。”拿破仑的惊叹亚历山大大帝、沙皇、拿破仑三人在莫斯科参加阅兵式。亚历山大看着坦克说:“如果我有这样的战车,我可能已经征服了整个欧洲。”沙皇指着导弹说:“有了那样的火箭,我早就统治了世界。”拿破仑读着一张报纸,突然惊叹道:“我要有这样的报纸,滑铁卢之役就永远不会有人知道了。”再不当总统美国前总统柯立芝任期快要结束时,发表了有名的声明:“我不打算再干这个行当了。…  相似文献   

17.
公元前五世纪时 ,在古希腊哲学家们的论坛中 ,曾提出过两个著名的哲学论证 ,即“谷堆论证”和“秃头论证”。问题是这样提出来的 ,一粒谷子能不能造成一堆谷子?一个长满头发的人 ,会不会因为少一根头发就变成秃头?回答是 :不能。假如再加一粒或再少一根呢?还是不能。这个问题一直重复下去 ,总是问再加一粒谷子或再减一根头发怎么样。终于有一天人们会发现 ,最后加上的一粒谷子造成了一堆 ,原来长满头发的人已经变成了秃头。那么 ,一粒谷子能不能造成一堆谷子?一个长满头发的人 ,会不会因少一根头发就变成秃头?回答是 :能。既不能 ,又能…  相似文献   

18.
看过电影《高山下的花环》的人,大概谁也不会忘记靳开来,因为他敢发“牢骚”。据说,在日常生活中,“牢骚”之语时有耳闻。我们应如何对待“牢骚”呢?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对待任何事物,都必须看到其內部矛盾中对立着的两个方面,对任何事物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对待“牢骚”我们当然也不能例外。牢骚,乃鸣不平之意也。看到不公平的事就要说一说,而且不用担心被扣上料想不及的帽子,这正是民主风气的体现,是正常的。至今仍清晰地记得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党员曾忧心重重地跟我诉说:“我总感觉人们中有一个不正  相似文献   

19.
说鲁迅幸运是因为鲁迅先生早早就去世了,我一想到他老人家假如活到现在就替他不寒而栗:以鲁迅眼里揉不进沙子的性格,以鲁迅嘻笑怒骂的文风,不被论敌们告个倾家荡产才怪呢!梁实秋、陈西滢、林雨堂、顾颉刚……他“侵犯”了多少人的“名誉权”哪,他给多少人造成了“精神损失”哪,而且都是能跟法院拉上关系的主儿! 幸运的是,那时候的文人们都还很  相似文献   

20.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球艺精湛,初露锋芒时,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当他成为世界球王并踢进1000多个球以后,记者又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回答:“下一个。”贝利的这“下一个”开启了我们的心智,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育和启迪。我觉得,他说得太好了。这反映出他谦虚谨慎、永不满足的高尚品质和精神。这种精神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更需要这种精神。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中,处在由量变到质变的无尽的转化之中,没有这样的变化过程,就不会有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