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5 毫秒
1.
网络暴力言论是对公众合法权益、政府公信力、网络空间与实体社会秩序的挑战,并已成为产生网络风险的重要诱因之一.网络暴力言论的存在不只是利益关系复杂化、网民结构年轻化、道德自律意识薄弱等原因所致,也与当下网络的商业化运作、公民表达渠道不畅、媒体素养教育缺失等因素有关.发达国家在政府重视保障公民表达自由的前提下,加强了对网络内容的治理.借鉴发达国家依法治理网络暴力言论的成熟经验,引导网民担当起维护文明与道德的使命,已成为当前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2.
戴军 《中国监察》2013,(19):42-42
加大反腐偈廉网络宣传和舆论引导的力度,加强与重点新闻网站、政府门户网站的联系与合作,办好反腐倡廉频道、栏目,精心组织在线访谈,及时回应网民关切。  相似文献   

3.
法治视野下的网络反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反腐法治化建设的宪政意义在于它是电子民主时代公民参政权的重要展现。参政权作为宪法及法律规定的现代社会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在于确认和保障公民参与国家管理及社会事务的管理,监督和抑制权力滥用及其腐败。电子民主时代,网络参政拓宽了公民民主参与的渠道,公民参政权的实现变得切实可行。网络反腐法治化有利于公民参政权的落实,进而有力地推进民主监督制度的发展。网络反腐法治化的基本理念包括公众参与、规范统一、网民保护、信息公开,而建立健全网络反腐的法律制度,保护并激励网络举报人是其法治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联网的不断普及和发展,我国的网民数量不断增长,公民尤其是网民利用互联网参与政治生活的机会越来越多。近年来,由网络反腐揪出的贪腐分子数见不鲜,表明网络反腐在反腐败斗争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然而,由于网络反腐自身消极性的一面和相关制度的缺失或不够完善,网络反腐仍需要规范化和制度化。在政府信息公开的视野下规范网络反腐,不仅可以进一步完善丰富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而且可以更好地与贪腐行径作斗争,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相似文献   

5.
言论自由权是《宪法》赋予我国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随着微博的兴起,微博成了公民通过网络行使言论自由权的重要场所。微博中的言论自由既有其有利的方面,如,使公民更加充分地行使言论自由权,具有强大的舆论监督功能,有利于社会民主;与此同时,我们须看到其弊端,如,微博中的网民对事件的发生往往缺乏专业性评价不能为大众提供参考框架,社会精英依然是话语权的主导以及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等。通过探讨微博中言论自由的利于弊,提出了一些改善的意见,如,完善相关立法,加强微博中网民道德素养以及加强政府对公众的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逐渐流行并显现威力的网络反腐现象,是公民参与政治的方式之一.它凸显了网络政治的发展,公民民主参与范围的扩大,以及网民对社会发展关注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9月9日,两高关于信息网络诽谤等犯罪的司法解释,被一些人理解为给民间网络反腐套上“紧箍咒”。近期多个曾参与网络反腐的“大V”被抓。曾风光一时的微博、论坛等平台上网民反腐似乎遇到“寒冬”。  相似文献   

8.
马静 《法制与社会》2012,(36):230-231
随着网络化的浪潮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和速度席卷全球.网络言论的广泛使用,极大地方便了人类的信息交流和知识传播.但同时,网络也为一些人侵犯他人隐私、传播色情和进行其他网络犯罪提供了渠道.使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在一个新的领域受到无形的威胁.因此,为了规制网络言论自由,本文试从立法、开发商、网民、政府网络言论自由的角度,就政府如何应对网络言论的挑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9.
网络言论失范的实质是公民或组织在网络空间的言论超越言论自由限度,违反网络言论规范,并对现实社会造成危害后果.失范网络言论可以区分为不良网络言论和违法网络言论两种类型.网络言论失范的原因涉及法律法规、政府网络治理能力、网络行业自律、网民素养等方面的因素.因此,治理网络言论失范不能依靠单一主体和单一措施,而是需要立法机关、政府部门、自律组织等主体开展多中心治理.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评价网络言论中的作用,提升政府对网络的科学治理能力,明确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的依法治网基本原则.对于侵犯私人权益、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甚至触犯刑法的网络言论要根据失范程度给予不同处理,对于网络言论失范入罪的法律适用则应慎之又慎.只有贯彻“网络表达以保护与引导为主,惩罚为辅”的多中心治理原则,才能通过治理网络言论失范达到保护网络言论自由的目的,进而推进中国民主政治持续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0.
赵秋冉 《法制与社会》2013,(17):156-157
随着微博、博文等大众化,通过网络工具揭发、曝光贪污腐败的问题已经屡见不鲜。近日,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网等主流商业网站在4月19日同步推出了网络举报监督专区,鼓励广大网民依法如实举报违纪违法行为。这一举措,更是把网络反腐推向高潮。但网络反腐毕竟只是在制度反腐缺失情况下的一种"呐喊",在大众依靠上访、诉讼等方式反腐受挫以后,不得不借助于网络的优势和特点,行使监督权。在法治社会,网络反腐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又暴露出什么样的问题?需要哪些制度作为支撑?本文基于这些问题,进行试探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高原 《政府法制》2012,(25):26-27
近些年来,中国民间反腐网站“风生水起”。但所谓有人在的地方就会有江湖。中国民间反腐网站也概莫能外。一些网站以“维权”、“反腐”等名义,进行招摇撞骗、敲诈勒索等违法活动的现象日益凸显。今年以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先后关闭了89家此类网站。  相似文献   

12.
王博 《行政与法》2014,(10):34-37
当前,网络已成为人类生活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利用网络进行反腐是对廉政建设的重要补充.网络反腐的诸多特点使其成为网民热衷的监督形式.解决网络反腐中存在的问题,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网民素质的提高以及互联网企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3.
肖榕 《法学》2012,(5):75-81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网络参与平台的不断开发更新,网络言论成为公民参与网络的重要形式并显现出极度繁荣的状态。但与之相伴随的却是网络言论发展中如"网络犯罪"、"网络侵权"、"网络谣言"等诸多隐忧。面对这一情况,公民主要从实现言论自由的角度出发对网络言论持欢迎态度,而公权力则基于"维稳"的需要对网络言论的态度显现出忧虑。应以能否促进公民基本权利的平衡实现和保护为标准,衡量和评价网络言论中存在的问题。应清晰认识到网络言论发展的不可避免和不可遏制,从保护公民基本权利的角度界定法权,恰当处理好网络言论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我国网民人数不断增加,当前已经达到5亿人,其信息传播量巨大,传播速度之快,加入互联网本身具有的开放性和交互性的特点,网民的言论自由权界域也难以界定,因此,人们在自由发表言论的同时,名誉权也受到很大的威胁和侵害.名誉权是公民一项很重要的人格权,如何正确的划分网络名誉侵权的法律界域十分重要.本文对网络名誉侵权的特点、界定进行探析,然后进行案例分析进一步了解网络名誉侵权以及其法律保护政策和惩罚方式.  相似文献   

15.
高鸿飞 《法制与社会》2013,(10):233-235
树立对法律的信仰是实现现代法律机制有效运行的心理基础,也是实现法治社会的精神条件。网络法制教育同样需要建立起网民对法律的信仰,需要网民即使在网络的屏障背后活动时也能够在潜意识中表现对法律至上地位和权威性的认可。要建立真正的法治国家,需要我们与时俱进,需要我们着重考虑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区别与结合,需要重视网络法制教育的建设。中国庞大的网民数量,开放的网络环境是网络社会最基本的社会构成,达到网络法制教育的预期目标,同样也需要很多方面的配合,经济、社会、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公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民主政治的进程等都是影响法制教育理论综合发展的客观条件。培养网民的公民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必须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多元的传播模式等各种以网络为载体的方法达到对网民的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的普及和灌输,由此加速强化网民的法治意识,促使网民最终形成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6.
张涵之 《法制与社会》2011,(18):148-149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反腐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反腐手段。它具有广泛透明、高效便捷、直观互动、可匿名等特性,成为传统反腐方式的重要补充。但由于其发展还不完善,目前存在着诸多缺陷,如网络信息的不可靠、反腐过程中易构成民事侵权或犯罪、影响案件侦破的进展、影响司法处理的公证性、被利用成为打击报复的工具等。因此如何规范和完善网络反腐,使其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克服其自身缺陷,是一个亟须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从惹众怒的“天价烟局长”周久耕正式锒铛入狱,到“最牛团长夫人”遭“人肉搜索”曝光后一周内被免职。2009年,内地网民以前所未有的公民意识参与网络维权,中国政府更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利用网络了解民意,改善施政。当局还建立了全面覆盖的网络反腐平台,形成网络反腐“正规军”与“游击队”的合力,进一步掌握网络反腐主动权,向政坛腐败宣战。  相似文献   

18.
公民社会视域下网络反腐制度化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反腐是网络公民社会的作用形式,具备匿名性、抗干扰和开放性等优势,也存在法律规范缺失、主流媒体整合不足、地方官员抵制等困境,本文从政府信息公开、完善法律建设、整合反腐平台、培养公民意识等角度对网络反腐制度化和公民社会培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由于沟通的零距离、零时差、快捷、互动、自由开放等特性,"网络问政"已成为党和政府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倾听民声、汇聚民智的重要渠道,成为普通民众实现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重要窗口。但"网络问政"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凸显出了一系列问题,对此,需要政府和网民多方努力,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力量,使文明、理性成为网络民意的主流,从而探索公民"网络问政"的和谐有序发展之路,实现从治理到善治的升华。  相似文献   

20.
涉检网络舆情,一般是指网民通过互联网对涉及检察机关的事件、行为、问题等发表言论,可能或已经对检察工作或检察形象产生重大影响,并进而形成具有一定倾向性意见的汇总。通常情况下,检察机关受到网络舆论的极大关注,是由负面新闻或不利言论引起,诸如云南躲猫猫事件、广西赵作海案件、内蒙女检察长豪车事件等涉检网络舆情危机事件,因应对与引导不力,一度使检察机关陷入被动。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涉检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