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桂政发〔2013〕40号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工业跨越发展十大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13年8月15日工业跨越发展十大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2.
《传承》2013,(10):5
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的总体目标具体就是"三步走""两优化""三提升"。"三步走"就是我区工业跨越发展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现在到"十二五"期末,通过实施"1131工程"和十大行动计划",推进1000项投资亿元以上的重大工业项目,重点打造100个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工业企业达到3000家以上,累计新增工业就业岗位超过100万个,力争全部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达到46%。第二阶段是到2017年,力争全部工业总产值跨越5万亿元。工业投资突破1万亿元,工业累  相似文献   

3.
地处鄂西北山区的郧县是一个集老、少、边、贫、库于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山区县两年内在湖北省县域经济综合排名中由78位跃升至38位,两年实现"两级跳",跨越了40位。郧县经济的跨越发展,得益于工业经济的"增量提速",同时也离不开郧县人大常委会对工业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松阳县委县政府带领松阳人民,在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开放兴县发展战略的指引下,通过山民下山、老板进山、联动开发形成了以茶产业为主导的现代生态农业经济;通过环保先行、产业对接、转型升级催生了以不锈钢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循环经济;通过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引领发展打造出富有松古平原特色的生态人文环境,短短几年时间,使松阳由一个落后的传统农业县迅即跨越了工业化初期的门槛,达到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0美元以上的小康水平。松阳的跨越式发展被称为松阳现象。本文在对松阳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概括提炼了松阳现象对浙江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发展的七大启示,以期对浙江乃至全国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发展起到一定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当代广西》2013,(16):4
8月9日上午,自治区主席陈武在工业企业座谈会上指出,我区目前总体经济实力比较弱、经济规模不够大、发展质量不够高、综合实力不够强,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是工业特别是现代工业和现代制造业仍是"短腿"。自治区党委、政府将按照中央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结合广西实际,在现有基础上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实现工业强区、工业富民。  相似文献   

6.
《前进》2014,(2):F0002-F0002,I0001
<正>近年来,晋城市把综改试验区建设作为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统领,以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积极做好省委、省政府安排的"规定动作",全面开展了综改试验区建设的"顶层设计",先后编制完成《晋城市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晋城市国家资源型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2013-2015年)》和《晋城市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2013年行动计划》,对重大改革、重大事项、重大项目、重大课题作出了具体  相似文献   

7.
许克振 《政策》2013,(2):10-17
<正>工业经济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发展不够、大而不强是湖北工业发展的最大实际。加快推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我省由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跨越,是落实经济工作"竞进提质"总要求、建设"五个湖北"总任务、加快构建战略支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和政治责任。  相似文献   

8.
工业是我市经济的重要支柱、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群众就业的重要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推进工业跨越发展是实施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的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创造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是抓住国家支持甘肃政策机遇提升工业规模实力的关键。市政府下发《张掖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工业跨越发展的意见》,到2015年,使全市工业发展方式明显转变,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产业体系完善配套,速度效益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9.
《传承》2013,(8):5-5
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的总体目标具体就是"三步走""两优化""三提升"。 "三步走"就是我区工业跨越发展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现在到"十二五"期末,通过实施"1131工程"和十大行动计划",推进1000项投资亿元以上的重大工业项目,重点打造100个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工业企业达到3000家以上,累计新增工业就业岗位超过100万个,力争全部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达到46%。第二阶段是到2017年,力争全部工业总产值跨越5万亿元。工业投资突破1万亿元,  相似文献   

10.
欧阳万坤 《政策》2011,(7):56-59
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省委工作会议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跨越式发展写在湖北"十二五"发展的旗帜上,极大地激发了全省上下思跨越、谋跨越、推进跨越的激情。回顾"十一五",湖北"工业兴省"战略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十二五"调整升级和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6136.5亿元,是2005年的3倍;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由2005年的166.1点提高到2010年11月份的272.8点;工业内部轻重工业结构由27∶73调  相似文献   

11.
东北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工业跨越发展的必要性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农村经济特别是农村工业的发展,本文以东北地区为例,探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工业的跨越发展,提出不仅应重视总量的扩张,更应重视质量的增长,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通过建立城乡工业生产分工协作体系和建立全方位的农村工业支持体系,实现农村工业的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今后五年,是婺城区科学发展的机遇期、跨越提升的关键期、全面小康建设的攻坚期。全区将大力实施"工业强区、商旅兴区、生态立区、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突出科学发展主题,着力加快跨越提升,努力把婺  相似文献   

13.
该文分析了中国实现科学跨越发展所面临的压力与挑战,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对于应对这些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作者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目标与具体举措,为加快中国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这一历史性转变、实现科学跨越发展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4.
桂政发〔2013〕39号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工业跨越发展"1131工程"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13年8月15日工业跨越发展"1131工程"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5.
跨越式发展是一种超常规发展,是经济与社会同步的整体跨越。宜都市在短短几年时间里,突破种种障碍,不仅摇身变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标杆,而且实现了从"短板"到"样板"的民生跨越。宜都市的民生跨越证明了经济与民生需要并重,经济与民生可以共赢,跨越式发展要充分利用后发优势,要以民生改善为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6.
祖强  梁曙霞 《群众》2010,(2):56-57
<正>当前江苏经济正处在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全面实现率先科学发展新跨越,是江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在制定发展创新型经济的战略规划和  相似文献   

17.
《传承》2013,(10):5
广西要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最大的潜力和希望在工业。在这一征程中,工业必须挑大梁。打造广西经济升级版,必须在新型工业化主战场上打好"主动仗"、打出"漂亮仗"。当前,我区顺"天时"、尽"地利"、聚"人和",必将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经过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特别是经过"十五"期间的大发展,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浙江教育已实现了"两大跨越":一是实现了由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普及15年教育的跨越;二是实现了由高等教育精英化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跨越.这是两大历史性跨越.这种跨越是与浙江的历史巨变紧密相联的.浙江这片充满生机活力的土地为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仅有力地支撑了教育昨天的发展,更为教育今天、明天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浙江教育正在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9.
正工业是云南实现跨越发展的支柱产业。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产业建设年三年行动计划",以园区为载体,推进新型工业快速发展,是云南实现产业强省的必由之路。为反映我省新型工业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总结和探索加快新型工业化的措施和办法,近日,经昆明市政府办公厅推荐,由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组成调研组,赴东川区开展了"工业强区"的课题调研活动。调研组先后深入到东川区天生桥、太阳谷、四方地、碧谷工业园区参观学  相似文献   

20.
刚刚过去的2012年,我们夺取了实施北海三年跨越发展工程的全面胜利。2010年1月,在石化项目、中电北海产业园以及临港产业项目等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北海市委作出了实施北海三年跨越发展工程的重大决策:一年继续打基础、两年明显见成效、三年实现大跨越,努力把北海基本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化的现代产业集聚基地、旅游商贸物流中心、开放合作重要平台和生态宜居文明城市。北海人民经过三年奋力拼搏和积极探索,收获了累累硕果,实现了综合实力大跨越、发展速度大提速、发展质量大提升、经济结构大优化、城市形象大改观、人民生活大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