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名  张严冰 《前线》2013,(5):17-19
党的十八大报告以“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为题,用一个相对独立的篇章专题论述社会建设,突出强调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根本目的,创新管理是社会建设的关键手段,两者并举才能全面推进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杨艺文 《前线》2008,(9):29-30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要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强调指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紧密结合市政公路养护管理的实际,我们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明确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本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力改善民计民生,为天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作贡献”的工作思路,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机遇意识和实干意识,努力把十七大精神落实刘实际工作中。  相似文献   

5.
于英 《新长征》2008,(2):22-23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出了包括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在内的社会建设六大任务,这也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公安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公安机关要把维护社会稳定、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做好公安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建设平安和谐社会、服务全面小康大局,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6.
十七大报告在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出一系列的新论述新举措,深刻体现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和本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快,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十七大报告突出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深刻的现实依据。贯彻落实“十七大”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三大关系”,立足于现实国情,有重点、分步骤、理性推进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7.
《理论与当代》2007,(12):56-58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提出民生“五有”目标是十七大报告的最大亮点,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胡锦涛总书记近日在内蒙古考察时进一步对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提出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要使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过程“成为推动改善民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祝志 《奋斗》2007,(12):31-32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是我们党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在推进和谐龙江建设中.必须深刻学习领会十七大报告关于社会建设的新论述、新举措,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促进黑龙江省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杨宜勇 《前线》2013,(2):12-1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这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目标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本文结合十八大报告精神,重点选择和分析了奎屯市近两年来努力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经验做法,同时结合奎屯市实际就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社区自治和信访制度改革步伐提出若干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指明了方向、目标和重点。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提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这一论述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根本宗旨的内涵,更加鲜明地指出了当代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是高屋建瓴、运筹帷幄的判断和要求。要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党上下要特别突出强调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将成为当前和今后我们必须抓好的一项长期性重点工作。因此,立足西夏区情,探索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为推动西夏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构建和谐幸福新西夏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一、以加快科学发展为先导,着力夯实社会管理的经济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指出要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中共南明区委组织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加强党建推动社区管理,使社区管理有了可观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加强和深化社会管理创新是当前政府工作的重点。在这一领域,公共财政政策的作用表现为更好的配置社会公共资源、平衡社会分配机制以及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和制度来源。当前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财政政策应选择最为关键的四个"突破口"和着力点: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支持建立与完善多元格局的社会管理机制;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支持地方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向信息技术领域倾斜,促进虚拟社会治理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设立独立部分阐述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在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是第一次。它反映了我们党对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部署,其中理论观点与政策主张闪烁着诸多亮点。1·明确了社会建设核心内容与目标。社会建设内容很多,不同时期重点、目标各不相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党的十七大报告突出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报告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  相似文献   

18.
黄强 《前线》2008,(2):45-46
党的十七大对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北京市作为具有近1600万常住人口的特大型城市,按照中央要求,结合本市实际,在创新社会建设体制方面要进行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宋贵伦 《前线》2013,(1):9-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这一个“重要保证”、两个“必须”是加强社会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我们一定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密切结合首都实际,不断加强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0.
社区是党执政的重要基础,是党联系广大群众的平台。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是社区建设成功的根本原因。在党中央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大背景下,以社区党建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核心,以社区和谐为目的,进一步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是当前社区建设的重要使命。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党组织的职能,围绕社区“三化”建设为重点,积极创新社区管理模式,有力提升社区党组织维护稳定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