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攻破国民党军长江防线,歼灭汤恩伯部江防军18个军、58个师共40万众.在这之前,国共双方代表曾在北平举行了近一个月的和谈,共产党从人民渴望和平的大义出发.提出一个"和平渡江"方案,国民党和谈代表团也已接受,并将其写进<国内和平协定>,但幕后操纵南京国民政府的蒋介石拒绝签字,人民解放军决定打过长江去.  相似文献   

2.
正国民党驻军负隅顽抗1949年春夏,华北、华东、西北、中南地区相继解放,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蒋介石为固守大西南,利用川陕边秦岭、大巴山和川鄂边武陵山脉、长江三峡、乌江天险屏障,苦苦经营"西南防线"。同年10月,刘邓大军挥师南下,长驱直入湖南,常德、泸溪  相似文献   

3.
《湘潮》2017,(8)
正1947年,蒋介石命令胡宗南进攻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面对胡宗南的大军,毛泽东明确提出:"中央决定在陕北不走。"这充分显示了毛泽东对局势的洞悉和非凡胆识。国民党军进占延安后,蒋介石天真地认为:"共军必无法在陕北负隅,只有往绥德、米脂一带流窜,或东渡黄河,进入吕梁山区。"在这样的判断下,蒋介石开始考虑如  相似文献   

4.
正历史瞬间之一:湘江之战这是红军长征路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战。蒋介石凭借湘江天险设下第四道封锁线,总数25个师超过30万人的国民党军队,在桂北越城岭和都庞岭之间的湘江两岸布下绝杀之阵,等待着一个多月中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的中央红军。1934年11月27日,红军先头部队突破湘江界首防线,拉开了湘江血战的序幕。至12月1日,中央红军苦战5昼夜,终于渡过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然而,掩护主力的红5军团34师、红3军团18团被敌人阻  相似文献   

5.
余科杰 《党史纵横》2001,(10):35-38
1 1949年4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地跨过长江天险,开始以排山倒海之势横扫企图盘踞江南的国民党残余势力.随着人民解放军顺利向江南推进,攻取早已成为国民党蒋介石大本营的台湾,逐渐提到了中共中央的议事日程.为此,中共中央部署了"台湾战役".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 《党课》2020,(3):5-5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住,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全国都要充分发挥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阻击作用,把防控力量向社区下沉,加强社区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使所有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  相似文献   

7.
陈仪无悔地说:“我相信,中国人民是不会忘记我的。”上篇写到,陈仪受得意门生汤恩伯的鼓动,决定接受蒋介石的逼请,出任浙江省政府主席。在形势的推动下,他终于走上了反蒋起义的道路。但是,他的起义计划能否实现呢?……六、蒋介石“下野”,汤恩伯就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使陈仪对接应解放军过江之事又增添了几分信心。他坚持不在杭州设防,加紧策动汤恩伯起义。  相似文献   

8.
辛爱峰 《先锋》2020,(2):39-41
"现在我们必须牢牢守住输入性病例的进入,严格落实登记排查,守住这道防线,我们一定会胜利的!"2月13日,金牛区抚琴街道西北街社区党委书记何箭按照防控要求,每天多次地走进社区的每个院落,23个小区院落的防控工作已经上了轨道,而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坚守坚守再坚守。他一遍遍嘱咐院落值守人员一定不能掉以轻心——他现在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给大家加油鼓劲。  相似文献   

9.
刘志民 《党史纵横》2013,(6):30-30,33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豪言壮语:"我军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蒋介石的飞机大炮。"实际上,单凭简陋的步枪装备是难以赢得战争胜利的。在解放战争规模最大的战略性决战淮海战役中,我军利用从国民党手中缴获的成百上千门大炮,发射出几十万发炮弹,使得维系蒋介石政权统治的国民党重兵集团灰飞烟灭。杜聿明惊呼:"共军哪里来的那么多炮弹?"  相似文献   

10.
耐得住艰苦     
侯宗宾同志在《领导干部应守住四条防线》一文中提出:“耐得住艰苦,保持共产党人作风上的纯洁性,这是领导干部必须守住的一条防线。”把保持艰苦奋斗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来认识,来对待,这是非常贴切的,是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11.
1934年10月初,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打得正激烈。在南昌蒋军总指挥部,蒋介石的秘书长杨永泰手捧电报,振振有词地念道:“共军根据地已丢失大部,尚存瑞金、于都、兴国、长汀、宁化、瑞昌……”正在闭目养神的蒋介石听此忽地立起,双手反背,发出了一阵狰狞的笑  相似文献   

12.
梅芩 《党史纵横》2002,(7):16-16
汤恩伯是蒋介石的得力干将,他的发迹与陈仪有直接关系.是陈仪在汤恩伯走投无路时收留了他,并送往日本学军事.汤学成回国,又是陈仪为他联系当上了军官,并在以后青云直上.可以说,两人的私人关系"亲如父子".  相似文献   

13.
基层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矛盾问题出在基层,创新办法也出在基层。加强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刻不容缓深刻认识"极端重要"这一基本定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这是历史的深刻启示。思想防线一旦被攻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意识形态工作是我们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  相似文献   

14.
古人说,"长江天堑,古来限隔,虏军岂能飞渡"。正是借着这道天然屏障,中国历史上有十个皇朝建都于金陵,既尽享长江三角洲"鱼米之乡"和"丝茶之府"之富足,又可抵御北方强悍民族的进逼侵入。1949年夏秋,国民党政权眼看大势已去,却妄想借这道天堑阻挡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江南。中国共产党执行全中国人民的意志,不惧长江天险,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一时雷霆万钧,洪流奔涌。  相似文献   

15.
岁月匆匆,转眼南京解放已50多年,毛泽东的那篇《别了,司徒雷登》一文发表也已半个世纪。作为解放南京的参加者、司徒雷登出境的目击者,我回首往事,一切仍历历在目。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强渡长江天险,解放了南京。全副装备着从蒋介石军队缴获的美式武器的人民军队浩浩荡荡地穿过南京市区,并经过美国驻华大使馆门前。当时,蒋介石及其国民党反动政府要员早已逃之夭夭,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却呆在南京美国驻华使馆内作观望状,想见机行事,妄图东山再起。那时,我是第三野战军三十四军兼南京警备司令  相似文献   

16.
何广华 《党史纵览》2017,(12):34-39
<正>一个团歼敌一个军1949年4月,严大芳率部直插浙赣路,为切断国民党汤恩伯集团和白崇禧集团的联系创造条件。为了挽救彻底灭亡的命运,蒋介石命汤恩伯在浙赣路上以22个师的兵力,构筑新的防线,意在阻止和延缓我军前进,以争得喘息时间。5月的江南,阴雨连绵,部队几乎天天在大雨中行军,战士们大部分是北方人,对江南的酷暑和淫雨极不适应,有时一天都吃不上一顿饭,行进十分艰难。5月5日,经过连续几天几夜  相似文献   

17.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后,蒋介石把最后的赌注压在了大西南.为挽回败局,他亲临重庆和成都指挥顽抗.我党秘密组织的三次"捉蒋行动"就在这种背景下展开了.  相似文献   

18.
邓沛 《党史文汇》2006,(5):24-28
1946年5月30日,滇系国民党军第六十军第一八四师官兵在师长潘朔端将军率领下于辽宁海城起义,走向光明.这次起义开了东北战场国民党起义之先声,对国民党军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打乱了蒋介石妄图"先南满,后北满"先关外,后关内","三个月内消灭东北共军"的图谋.正如延安《解放日报》1946年6月6日社论《不可抗拒的力量--论海城光荣起义》中说:"这一起义不仅代表了国民党军队中广大士兵群众与有正义感的军官的反内战的情绪,而且也代表了全国人民的和平民主要求."海城的光荣起义,再一次证明了这一洪流不可抗拒的伟大力量."社论最后写道:"海城起义潘朔端将军及全体官兵万岁!"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向华中、华南进军,横扫千军、势如破竹。蒋介石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精心构筑的长江防线,在人民解放军打击下,彻底崩溃。但是,蒋介石仍不甘心在大陆的失败,苦心经营“大西南防线”,企图保住云南,作为在大陆的“党国复兴基地”。然而,他在  相似文献   

20.
1949年4月,中共中央在赢得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以后.不失时机地发起了渡江战役.4月23日,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一举摧毁了蒋介石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攻占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为新中国的诞生铺平了道路,在中国革命史和现代史上谱写了辉煌壮丽的篇章.笔者在研究有关渡江战役史料时,对当年4月23日前后一些国内报刊出版的报道"南京解放"的"号外"进行了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