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领袖毛泽东和朝鲜领袖金日成在重大问题上密切配合,保证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可以说,没有二人的合作,不可能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2.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领袖毛泽东和朝鲜领袖金日成在重大问题上密切配合,保证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可以说,没有二人的合作,不可能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3.
关于1950年10月中旬周恩来与斯大林的谈判1950年10月周恩来与斯大林的会谈及其结果与中国出兵朝鲜作战的决策有直接的关系,也反映出在朝鲜战争问题上中苏之间的微妙关系。对于这个问题,过去国内学术界就有不同的看法,最近,俄国学者又撰文对此发表了颇为不同的见解。关于周恩来与斯大林在黑海别墅会谈的情况之所以出现众说纷坛的现象,是因为至今尚没有关于这次会谈的正式文件和记录公布于世,人们只能根据当事人的回忆来描述当时的情况。目前中国方面发表的有周恩来的翻译师哲和机要秘书康一民的回忆,最近俄国学者曼绍洛夫也对斯大林的…  相似文献   

4.
关于斯大林在解放战争后期是否劝阻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的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对1994年公布的斯大林和毛泽东在1949年1月间往来的电报,学术界也有不同的解读。通过对"划江而治"的源起以及斯大林和毛泽东之间往来电报的分析,可以认为斯大林没有明确劝阻人民解放军渡江,但这并不表明斯大林没有使国共双方"划江而治"的想法。苏联战略安全利益第一位和苏美关系的大局始终决定着斯大林此时的复杂心态,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斯大林双重的对华政策和复杂意图。这是毛泽东多次抱怨说斯大林"阻止我们过长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毛泽东在金日成和斯大林的共同请求下,开始考虑是否派志愿军前往朝鲜参战的问题。在中央讨论是否参战的会议上,鉴于中国面临的许多实际困难,政治局内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周恩来是中央领导核心中支持毛泽东参战的主要人物。朝鲜战争爆发后,他展开了一系列外交攻势。周恩来强硬的外交立场,迫使斯大林不得不改变远避战火的消极态度1950年9月15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南朝鲜仁川登陆。针对朝鲜战争,中国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根据毛泽东  相似文献   

6.
朝鲜战争爆发前毛泽东和斯大林对朝鲜局势的看法一致 1945年8月,在对日本侵略军进行最后打击时,苏联军队全歼在北朝鲜的日军,解放了北朝鲜。几乎与此同时,美国军队歼灭了南朝鲜的日军,占领了朝鲜南部。苏、美军队基本上是以三八线为界,分别占领朝鲜北方和南方。  相似文献   

7.
抗美援朝战争前夕周恩来秘密访苏熊华源近年来,一些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文章和著作,很多都涉及到1950年10月周恩来在抗美援朝战争前夕秘密访问苏联时的情况,而且在对周恩来同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会谈内容的介绍上出现不同或截然相反的说法。例如,曾作为翻译随同周...  相似文献   

8.
1950年2月,中苏两国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一系列协约,标志两国的结盟。但是由于历史的积怨,两国的结盟并没有消除斯大林对中共的怀疑与不信任。这一时期的中苏关系在双方结盟后并没有突破性进展。而最终消除斯大林的这种怀疑与不信任,则是中国进行大规模的抗美援朝战争,这大大震动了斯大林,他在事实面前,终于承认:中国的确是一个具有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的国家。随着斯大林对中共怀疑的消除,中苏双方建国初的关系也随之走向高峰,出现了全面友好合作的大好局面。1、朝鲜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开罗、雅尔塔等一…  相似文献   

9.
杨飞 《党史纵横》2013,(10):44-47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作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和中央军委主持常务工作的周恩来,倾心竭力协助毛泽东指挥抗美援朝战争,更为战争取得胜利和朝鲜停战协定的签署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1956年9月,毛泽东对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代表团说,他在见到斯大林之前,从感情上讲他对斯大林就不怎么样。这是为什么?除了斯大林个人性格因素外,主要是因为斯大林在中国革命问题上犯过错误。这不仅仅是指王明问题,抗战胜利后,斯大林在中国革命问题上做的一些事情仍然使毛泽东感到不满。1945年8月,斯大林发来一封电报,毛泽东说斯大林“不让我们革命”;1949年1月,斯大林发来另一封电报,毛泽东说斯大林想搞“南北朝”1945年8月20日,苏联红军驻延安情报组给毛泽东转来一封密电,落款用的是“俄共(布)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当然,谁都知道它出自…  相似文献   

11.
苏共二十大揭露斯大林问题,在全世界引起了轩然大波。针对当时的情况,《人民日报》先后发表了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讨论写成的编辑部文章《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这两篇文章的基本观点,都是毛泽东提出来的。与此同时,在党的八大及其前后期间,毛泽东在同许多来华的兄弟党的领导人的谈话,几乎都谈到了斯大林问题。本文简要介绍的是毛泽东当时的一些看法。现在来看,毛泽东当时对斯大林总的评价、对整个斯大林的模式及其理论观点的认识虽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是毛泽东所谈的许多意见至今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半年多,朝鲜战场局势被迅速扭转,"联合国军"和李承晚部队从鸭绿江边被赶回了三八线以南,美国也被迫向中国提出通过谈判和平解决朝鲜半岛问题。尽管是谈判,但这场历史上罕见的停战谈判难度丝毫不亚于当时的战场。历时两年零十九天,两易会址,五次中断,共召开了58次双方代表团大会,733次各种小会。抗美援朝战争的实际决策者是毛泽东,战场指挥者是彭德怀。朝鲜停战谈判的决策者也是毛泽东,而一线指挥者却是李克农。  相似文献   

13.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过去整整 50年了。这场战争对于扩大新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对于遏制美国在全球,特别是在亚洲的扩张气焰,对于 20世纪下半叶直至现在的全球政治格局,具有不可低估的重大意义。刚刚建立的新中国为什么出兵朝鲜 ?斯大林、毛泽东在这一战略决策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不久前解密的苏联档案为我们站在国际政治的高度重新审视这一重大问题提供了新的有利的条件。   斯大林敦促中国出兵朝鲜,迫于形势,毛泽东把目标从首先解放台湾转向抗美援朝  新中国成立前后,斯大林面临着两个重大问题:支持毛泽东解放台湾和支持…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说:"再送一个羊(杨)到朝鲜,美国佬就彻底认输了." "三杨" (杨成武、杨得志、杨勇)是深得毛泽东器重的解放军高级将领,也是抗美援朝战争的重要高级指挥员.毛泽东曾风趣地称他们是"三羊(杨)".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为支援朝鲜人民的正义战争,为保家卫国,中共中央、毛泽东派中国人民志愿军于当年10月19日入朝参战.  相似文献   

15.
《湘潮》1988,(12)
1949年7月,党中央秘密派出了以刘少奇为首的代表团前往苏联,与斯大林和苏共中央进行会谈,磋商和决定一些重大问题,并为毛泽东访苏作准备。这次访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刘少奇同斯大林共会谈了5次。斯大林问刘少奇:“我们妨害过你们没有?”刘少奇说:“没有。”斯大林说:“妨害了,妨害了。我们对中国不大了解。”斯大林说这话时,态度非常严肃,深感内疚。  相似文献   

16.
张治宇 《党史纵览》2010,(10):14-16
毛泽东本人没去过朝鲜前线,对战况了解有赖于下级的汇报。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后期提出"零敲牛皮糖"的战术,就是他在接见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和志愿军4位军首长时,依据战场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7.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苏联空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利用近年解密的俄国档案材料,讲述了苏联空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空战的情况。毛泽东决定:在没有苏联空军援助的困难条件下,中国军队依然按原计划赴朝作战。此后,斯大林亦改变了观望、等待的立场,1950年11月初,苏联空军便投入了朝鲜空战,并陆续将作战半径从中朝边界前伸到清川江一线,斯大林甚至答应让苏联空军部队进驻朝鲜机场。苏联空军在朝鲜西北部地区的空战中占据了优势,有效地保护了中朝军队的后方补给线。但是,斯大林始终掌握着一条他最初制定的原则,即不允许苏联空军在前线协同中国军队作战。斯大林担心的是美国知道苏联直接参战后会激化美苏矛盾,而美国尽管已经掌握了苏联参加空战的情报,也佯作不知以避免引起战争升级。正是华盛顿与莫斯科的这种默契,使苏联空军参加朝鲜战争的历史真相沉寂了40年。  相似文献   

18.
《世纪桥》2017,(3)
朝鲜战争作为"冷战"初期两大阵营之间的一次大规模军事较量,在国际政治史和国际关系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斯大林从苏联自身的根本利益出发,在美国改变其太平洋防御政策之机、在毛泽东访苏谈判之时,最终决定答应金日成武力统一朝鲜的请求。斯大林的支持成为金日成敢于发动朝鲜战争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关于斯大林是否劝阻中共渡江问题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斯大林是否曾"劝阻中共渡过长江"的问题上,上世纪80年代中国史学界曾进行过热烈争论.1994年俄国学者齐赫文斯基在俄国<近现代史>杂志发表了<1949年1月的函电往来>一文,公布了斯大林与毛泽东就国共和谈问题的往来电报,有的学者根据1月14日电报,认为斯大林没有"劝阻渡江".①笔者在俄罗斯查到了斯大林与毛泽东往来函电的原件以及其他原始文件,依据这些文件对斯大林是否曾劝阻中共渡江问题试做一次新的辨析,认为斯大林的几封电报及1949年1月底米高扬所说的"联合政府"就是斯大林"劝阻渡江"的根据.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未能向斯大林一吐积郁 十年内战期间毛泽东与共产国际的争论实际反映了毛泽东与斯大林的分歧,而斯大林对此一直没有认识。 毛泽东和斯大林同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家、理论家、军事家、战略家,他们不仅改变了各自国家的面貌,而且改变了世界的格局。毛泽东比斯大林小14岁,但是他是理解斯大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