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7 毫秒
1.
孟红 《党史纵横》2007,(12):15-19
侯波,共和国第一代女摄影家,毛泽东第一任也是任职时间最长的专职摄影师.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开始后,侯波开始到中南海摄影.在长达12年的时间里,她用镜头记录了叱咤风云的共和国伟人们尤其是毛泽东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留下许多永恒而珍贵的历史瞬间.据不完全统计,毛泽东生前公开发表的700多幅照片中,仅侯波一人拍摄的就达400多幅.这些毛泽东经典照片早已世人皆知,但照片背后的许多细节和故事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2.
雷锋相册     
张峻,拍摄报道雷锋的第一人。他不仅用镜头拍摄了大量雷锋生前的照片,而且,还把拍摄和搜集的6000多张与雷锋有关的照片资料,自费印了15万张图片无偿赠送,并到全国各地以不同的方式宣传雷锋精神。编者  相似文献   

3.
正这是一张拍摄于13年前的照片,画面上与刘润辉合影的这位精神矍铄、和蔼可亲的银发老人是我们中学时期的校长魏莲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俩有幸先后在她的关怀教导下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一魏莲一校长是湖北建始人,1920年7月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早在南  相似文献   

4.
正父亲车耀先逝去70多年了,我常常想起他。往事点点滴滴,就像发生在昨天。在20世纪20年代,父亲从国外游学归来带回一台照相机,他用相机拍摄了不少照片,也记录了我们家庭的悲欢冷暖。我一直保存着这些照片,如今虽已破损泛黄,但看到它们,我眼前就会浮现父亲的影子。他是一位坚定的革命者,也是一位慈祥的父亲,英武儒雅,音容宛在。  相似文献   

5.
他是第一个参加八路军的电影工作者;她是“吃陕北小米长大的”摄影师。他在抗敌斗争的前线,曾冒着身边呼啸的子弹抢拍了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指挥战斗的战地照;她随毛主席出访莫斯科时,为了抓拍珍贵的历史瞬间,不顾一切地跳上了桌子……从20年代末到60年代,从延安到中南海,这对夫妻摄影家在50多年的摄影生涯中,拍摄了大量有珍贵历史价值的照片真实地记录了老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创建和建设新中国所走过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6.
《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力作,书中发表了大批珍贵的照片。读过此书的人一定还记得《西行漫记》的封面是一位英姿勃发的红军号手,他迎着朝阳,吹响着前进的号角!红军号手的威武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新中国建立后,不少曾被斯诺摄入镜头的老红军先后著文讲述被拍摄的经过。但唯独红军号手的照片仍然静静地保持着沉默……  相似文献   

7.
下面这张泛黄的老照片,1948年4月4日拍摄于南京丁家桥国民党中央党部礼堂,同年4月14日发表于南京《中央日报》,现保存在位于江苏南京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仔细看这张照片,可见主席台右侧后方坐着两个人,他们是速记员.左边的速记员是一位女性,正在花架前埋头记录. 她是谁?沈安娜. 她是受周恩来长期领导的秘密情报员,以速...  相似文献   

8.
吴志菲 《党史文苑》2012,(15):32-40
季增是雷锋入伍后第一个给他拍照的人,是与雷锋接触最多最近、给雷锋拍照片最多的摄影师。雷锋从入伍到牺牲的953天里,季增平均每四天就给他拍摄一张照片,共拍摄了250多幅照片,这些照片真实而生动,广为传播,成就了中国人像摄影史上的一个奇迹,并忠实地记录了雷锋成长为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足迹。  相似文献   

9.
1939年10月5日,党中央派著名导演袁牧之、摄影家吴印咸来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拍摄白求恩实施诊疗手术等活动的电影和照片。在河北省涞源县孙家庄村外小庙,迎着日本侵略者袭击的隆隆炮声,吴印咸按动那架德国产的“伊可弗莱斯”相机快门,拍下了那幅为国内外人士所熟知的著名照片──白求恩正在与他的三位助手对伤员实施手术的历史性镜头。其中一位面对白求恩、面部较为清晰者,就是本文的主人公、白求恩的得力助手林金亮。林金亮1911年9月出生于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发坑村,是才溪乡早期参加革命活动的积极分子之一。1929年7月红军进驻闽西开…  相似文献   

10.
这是2003年8月15号,中央电视台三江源摄制组为了更好地拍摄三江源全貌,特意从北京带来了热气球,其实,要想在海拔5200米以上的陆地升空拍摄并非容易的事。因为人类还没有在青藏高原升起过载人热气球的记录。这次对拍摄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些空中镜头都是热气球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1.
宣传画《我们热爱和平》,是抗美援朝期间由摄影师阙文拍摄的一张照片制作而成(阙文时任人民日报美术编辑)。20世纪50年代那场战争,距今已有70多年了,笔者对当年有关这幅画的报道及传闻至今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2.
赵瑜 《当代党员》2008,(6):68-68
我在一幅摄影作品前凝思,它拍摄于1996年3月22日,照片的旁边有这样的文字:这是一个21岁的母亲面临的痛苦选择。两年前,她从山区农村来到城市,在一个批发市场卖菜.与一菜贩子同居,有了一个私生女。不久,那个男人锒铛入狱,这使她和孩子的生活失去保障。此时,孩子醒了,哭声让她揪心;睡了.她又倍感生活的无奈。她迷惘地说:“我想给孩子拍张照片留下,然后把她给人……”  相似文献   

13.
题图上的这张照片,是1932年1月在福州拍摄的。照片上左边坐着的,是著名的女革命家,建国后曾担任中组部副部长的曾志;右边穿着长袍抱着孩子的,是她的丈夫,曾担任福建临时省委书记、福州中心市委书记,后在1934年7月牺牲于福建漳州的蔡协民;蔡协民怀里抱着的小孩,叫小铁牛,是曾志与他生的第二个孩子。  相似文献   

14.
正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张照片拍摄于1961年江西庐山,是20多年前笔者从北京美术馆东街郑淑芸女士那儿得到的。郑淑芸曾担任过周恩来总理的保健护士。20多年前,笔者第一次到她家时,她刚从中央文献研究室离休。郑淑芸指着照片上呈现着幸福笑容的邓颖超说:"大姐一辈子也没弄清楚,总理还会有心灵感应。"这是怎么回事呢?1961年是新中国成立后三年  相似文献   

15.
著名摄影师侯波,其特殊的经历,传奇的艺术生 涯,是和我们共和国一代元勋叱咤风云的革命 历程紧紧相连的。她用手中的照相机,记录下了共和国光辉的历史,再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伟大业绩,其中许多珍贵的照片,已经成为人们十分熟悉的传世之作和不朽经典。值此建党八十周年之际,为缅怀先辈,重温历史,我们采访了现年77岁、已有63年党龄的山西籍女摄影家侯波同志。 记者:作为毛泽东的摄影师,您是许多历史场面的见证人,您拍摄的《开国大典》,记录了共和国诞生的瞬间,请您谈一下当…  相似文献   

16.
郑鲁南 《党史博览》2014,(12):44-46
正巴金在朝鲜前线,留下了许多感人的照片。在众多的照片中,摄影家李书良拍摄的巴金在志愿军六十五军的三张照片特别引人注目。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中,这些照片记录的不仅仅是瞬间的历史,更是战争年代独特的叙述和情感,是对人民军队征战细节的揭秘与展示。  相似文献   

17.
钱江 《党史博览》2021,(9):44-49
当今中国摄影界说起王东这个名字,或许知道者并不多,但要说起他拍摄的经典照片《小平您好》,则是名副其实的"众所周知".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如果要用一张照片来印证人们的认同和拥护,很多人会想到《小平您好》. 自1949年春进驻北平后,人民日报社逐步建立了一支专职摄影队伍,前后有近百人.在笔者工作的地方,几十年来不断涌现出勤奋的新闻摄影记者.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张46年前的老照片。1957年5月26日,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陪同毛泽东在全国政协礼堂亲切接见了福建龙岩来京的女红军张龙地。20世纪30年代初,照片上的三人曾在闽西地区为创建革命根据地浴血奋战,风雨同舟。20多年过去了,三位老战友重新相逢在政协礼堂,这是一次久别的重逢,也是一次胜利的相聚,大家感慨万千,喜笑颜开。在场的新闻记者抓拍了这一感人的镜头,记下了这一动人的瞬间。后来,全国各大报纸都在显著位置刊登了这张照片,但接见地点却误写为中南海怀仁堂。40多岁的张龙地参加了革命,60岁时仍战斗在深山密林中。毛泽东夸赞张龙地是闽…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50年代,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曾经拍摄过一部脍炙入口的电影《海魂》。影片放映后,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海魂》是新中国第一部海军题材的故事片。该片的故事情节,取材于人民海军第一代指挥舰“南昌”号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并且影片中有很大一部分镜头,就是在“南昌”舰上拍摄的。  相似文献   

20.
春节前夕,成都的一群摄影家和书法家志愿者们,用镜头记录和现场书写春联的方式,为都江堰茶坪村的村民们送去新年的祝福。村民们喜笑颜开,扶老携幼,拍全家福,领新春联。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这已经是这群志愿者们第5次来此送爱心了。摄影家们将震后茶坪村5年变迁的摄影作品进行了集中展览,村民们说,不看不觉得,一看才发现我们生活的变化真是太大了。志愿者们将5年来拍摄的珍贵历史照片,精选了一万多张,刻成光盘,送给大观镇政府和茶坪村村委会,同时将现场展出的珍贵照片全部赠送给茶坪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