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新的形势下,解决权力腐败关键要靠制度,必须坚持从严管权,依靠法律和制度规范权力运行,将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在法治的框架下正风反腐,使反腐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这是我们党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的根本方向。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正风反腐,适应反腐败斗争新常态,这是当前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周雪 《先锋队》2014,(5):47-49
对违反制度的行为饱以重拳,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做到不以权势大而回避、不以资历深而姑息、不以违者众而放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强调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一重要论述,深刻地揭示了制约监督权力运行的基本路径,凸显了制度建设在规范权力运行、防治腐败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权力和笼子是一对矛盾体,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这一决定就是要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的笼子“保鲜”权力。  相似文献   

4.
刘登桥 《理论建设》2014,(6):103-104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所指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这段话切中要害,突出了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且从顶层设计的高度提出了明确  相似文献   

5.
十七大报告提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对于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有重要指导作用。腐败的产生与权力滥用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腐败的要害和核心是权力腐败,因此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制度建设是反腐倡廉建设的根本,“三权制约”的实质就是“制度反腐”,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相似文献   

6.
"笼子"要大小合适、松紧适度,"要阳光透明,要"带刺"、"通电"。中共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在全省学习讨论落实活动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推进"六权治本",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努力形成不能腐的长效机制。这一要求,点出了制约监督权力的基本路径,凸显了制度建设在规范权力运行、防治腐败中的根本作用。怎样才能让权力在"笼子"里良好运行?笔者认为,"笼子"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的根本之策。近年来,重庆国有企业在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探索建立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对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但是,当前我市国有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中央第五巡视组在向我市反馈巡视情况时指出,“国有企业存在腐败隐患,‘苍蝇’式腐败问题比较突出”。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确保国有资产健康运行、保值增值,切实防止“苍蝇”式腐败,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强化权力制衡,对权力进行制约监督。  相似文献   

8.
我国反腐败斗争在取得压倒性胜利的同时,所面临的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党的十八大以来,腐败治理的实践经验证明法治反腐是我国腐败治理的必然选择。当前在依法治腐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权力运行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等。为此,应健全反腐立法,增强惩处腐败实效,强化权力监督与制约,加强反腐队伍建设,不断深化反腐败标本兼治,以夺取反腐败斗争的彻底胜利。  相似文献   

9.
<正>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关键是要管住权、用好权,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十八届二次全会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过去,我们总是说权力好的一面——权力是为人民服务的。现在我们开始承认,权力有坏的一面——它会伤人,必须把它关在笼子里。公开承认权力有害,并下决心用制度的笼子管权,而不仅仅是用道德说教管权,这是我们党认识上的一大进步;必须把权力关进  相似文献   

11.
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要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深刻理解贯彻十八大报告精神的内涵和实质,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在加强党内民主建设上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12.
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振聋发聩,一言中的,紧紧抓住了遏制腐败的牛鼻子,且非常形象生动,让人一下子就领会了反腐问题的本质所在。那么,怎样把权力关进笼子,关进什么样的笼子,我们也不妨展开想象的翅膀,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吕元礼  李超 《学习论坛》2006,22(6):67-69
反对腐败必须以法制权,从权力反腐走向制度反腐。首先,制度反腐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是建设现代政治文化的客观要求,从权力反腐走向制度反腐具有必然性。其次,制度反腐具有普适性、稳定性、科学性,从权力反腐走向制度反腐具有必要性。再次,公民社会的兴起是制度反腐的社会基础,多层监督网络的形成是制度反腐的技术基础,日趋完备的法律制度是制度反腐的法律基础。从权力反腐走向制度反腐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先锋队》2015,(6):12
要增强监督意识,完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为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要强化对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任命人员的监督,督促"一府两院"工作人员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这是新时代对于法治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要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示范作用、主导作用十分重要。在行使国家公权力时,无论是决策还是执行,基于法治思维,都要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坚持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将权力关进法律制度的笼子,促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党员干部要在深入  相似文献   

16.
许耀桐 《探索》2015,(2):73-77
从当前的情况看,我国的权力腐败十分严重。从深层次说,权力腐败的根源主要在于权力存在盲区、权力过分集中、权比法大等问题。治理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归根到底,必须把民主集中制坚持好、完善好。民主集中制是关住权力最强、最严、最好的制度笼子。为此,应采取三个措施:一是进行分权治理,二是进行限权治理,三是进行控权治理。为了对领导者权力进行有效的管控,应着手从四个方面实施独立的监督。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深刻阐明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反腐倡廉新命题。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科学反腐倡廉之路,是基于从源头探寻腐败发生机理、反腐倡廉要做到"常"与"长"、党的制度的内在特性、推进反腐倡廉的制度化与法治化逻辑而建构的。在其制度架构安排上,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必须力求做到:实现制度反腐的全覆盖、推进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反腐倡廉运行机制、狠抓反腐倡廉制度的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8.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党内反腐制度建设,形成了由规范从政行为、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惩处违法违纪行为、反腐败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等方面制度构成的党内反腐败制度体系。党内反腐制度建设的主要经验是,坚持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法规相衔接,坚持党内法规与党内规范性文件相配套,注重制定反腐败的基础性党内法规,注重制定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党内法规。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国新一轮反腐开始,而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彰显我党已抓住了腐败的根本所在。如何对权力进行有效地限制,将其法治化是首要途径,即对权力的赋予、行使、监督等方面全面进行法治化,这也是国家法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今年2月17日正式公布的《中国共产党党来监督条例(试行)》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3年、执政55年来制定的第一部党内监督条例。该条例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反对和防止腐败的进程,从依靠政治运动式反腐到依靠权力反腐走向依靠制度反腐的科学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