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某电台播了一个小品,叫《采访长寿村》。内容是这样的:记者走进长寿村,看到一老人正在吃饭,迎面上去问“大爷您几岁?”大爷说:“100岁。”请问:“您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大爷说:“每天按时吃饭,不过我年青,说不全,你去问我的哥哥吧。他今年112岁,正在前面做农活。”记者:“哦。”记者走到田边看到老者问道:“大爷您这么大年纪还做农活,您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大爷回答到:“我长寿的秘诀是热爱生活,天天坚持做农活。不过我说的并不全,你还是去问我叔叔吧。”前面木凳上静坐一个老者,记者前去问到:“大爷您长寿的秘诀是什么?”老者睁开眼笑笑说…  相似文献   

2.
举办一届最出色的奥运会,是北京代表中国向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六年多来,全中国人民都在为兑现这一承诺而努力奋斗。为奥运做准备的人群中,有工地上忙碌着的建筑工人,有积极训练认真备战的运动健儿,有勤练外语的公交乘务员、出租车司机,甚至还有胡同里的大爷大妈……这其中最活跃的当属年轻而富有朝气的大学生群体。  相似文献   

3.
开心一刻     
《人民公安》2012,(8):64-64
撞上了一驾驶员在路边倒车,看到车后站着一位老人就说:"大爷,要撞上了麻烦您告诉我一声。"大爷:"好的,好的,倒吧!倒,倒,倒……""咣"一声巨响。大爷:"好了,撞上了。"  相似文献   

4.
《群众》2021,(6)
正"小姑娘,我老伴生病了,现在家里条件也不好,能不能申请低保啊?"一大早有位大爷在门口拦住我问道。"大爷,人均家庭收入每个月低于630元,大病或重残都是可以申请的,还需要相关材料,我带您去民政窗口。"我和大爷解释道。像这样的事每天都会碰到,这里就是我工作的地方——连云港市海州区新南街道办事处。  相似文献   

5.
短短的七年时间,克胜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办小厂锻塑成为产值、销售达3亿元。利税2000多万元的全国大型乡镇企业;短短七年时间,克胜农药的市场实现了从小到大的扩张,克胜的品牌实现了从一般到著名的飞跃;短短的七年时间克胜集团从简陋的实验室到拥有自己的现代化的研制基地、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积聚了融入世界一体化的大潮,迎接WTO和知识经济到来的科技和实力。克胜的成功,主要源于人才的聚集、开发和使用。  相似文献   

6.
我是东光农技高中88届毕业的学生。毕业后,我便去梨园当了大爷的助手。大爷承包了12亩多梨树,有鸭梨、胎黄梨、脆梨、京白梨。去年秋季采收后,我便建议大爷进行修剪,并告诉他带叶修剪易看出哪些枝应留、不应留,便于明年夺取丰果。大爷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采纳了我的建议。修剪完后,我们便开始施肥,并灌上了冻水。紧接着在落叶前又喷了两次药来防治虫卵。这是以前我所不知,而在实践中  相似文献   

7.
隔着车窗告别了村边含泪挥手的母亲,带着村里大爷大婶的嘱托,负箧迈出乡关,从蒙山沂水腹地的那个小山村走向省城,走向外面的世界。那年,我十八岁。  相似文献   

8.
鲜花慢慢开     
杨向明 《新东方》2000,(6):37-37
受之于一滴甘露,报之于一片大海。这是常人的一种最简单、最平常、最普通的报恩方式。然而,当心灵受到一种特殊的、非凡的爱的震颤之时,报恩的方式就会有一种情不自禁的升华。记得我第一次走进福根大爷的糖果店时,大概只有四岁。一进门我就被满柜台可爱的糖果吸引住了,我贪心地向福根大爷要了一大堆各式各样的糖果。福根大爷问:“你有这么多钱吗?”  相似文献   

9.
正记者观察10月下旬的一天,伴随着习习秋风,《城市管理与科技》编辑记者邀约城市管理专家走进东二环护城河畔的龙潭街道。在广渠门内大街的分叉路口,记者向正在路边站立的一位大爷问路,听闻我们要去的是龙潭街道办事处,大爷高兴地说:"不远,我带你们过去吧",看着大爷热情的样子,我们感觉心里热乎乎的,恰似秋凉时节温煦的暖  相似文献   

10.
“做梦也没想到俺这辈子能和城里人一样住上单元楼,出门是广场.村里还建起了娱乐活动室……”走进淄博市淄川区昆仑镇奎三村.一位孙姓大爷这样对记者说,满足中带着自豪。  相似文献   

11.
陈战利 《中国保安》2013,(15):46-48
2013年5月11日,又是一个周末休息日,但对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东城分公司保安班长宋伟来说,这一天和平常一样,依然忙碌着。刚吃完午饭,宋伟安排好保安员执勤工作岗位,指定好保安班临时负责人,便携带提前准备好的理发用具,骑上自行车,急急忙忙赶往十几里地外的东直门、朝阳门和东四街道居民社区,为等候在那里的12位空巢独居孤寡老人义务上门理发,做些日常服务工作。“大爷您好,我给您理发来啦。”一进老人家门,宋伟热情招呼老人,搬来椅子,拿出理发用具,认真为老人理发。  相似文献   

12.
胜负一念间     
办公室物语、职场人际术等等,早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是身为上班族,职业的发展永远是我们不能等闲视之的思考,怎样做才能胜多负少,或者只胜不负呢?  相似文献   

13.
《观察与思考》2009,(14):12-13
①7月9日,南京市建邺区滨湖街道众乐艺术团老人模特队正在排练。这支被大家称为“大爷超模”的老人模特队是在两年前组建的,目前共有8名队员,平均年龄68岁。  相似文献   

14.
夏育文 《人大建设》2006,(12):24-25
淡淡地问候,轻轻地握手,落落大方的刘敏给记者留了一个非常好的第一印象。只是看起来过于成熟、沉稳,与刚过而立之年有点不太相符,想必是长期做社区工作打下的独特烙印。但在荣华社区的院院落落转上一遭,与大爷大妈大哥大嫂们聊上一通,刘敏的形象立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夏天那场百年不遇的干旱,致使杨大爷家地里的农作物全部干死。今年,当清凉甘甜的自来水哗哗地冲在杨大爷手心时,大爷笑眯了眼。而这种改变,源自铜梁县人大的一份议案。  相似文献   

16.
"大爷,您这两天身体还好吧?""好!好着呢!前天,咱村集体体检的时候,那个刘大夫还说我的心脏跟三四十岁的人一样呢!"说话的这位大爷叫王太顺,今年近90岁了。本来,他家早已搬到了山脚下的回龙社区,可老人非要上山来,和儿子一起经营自家的农家旅馆。和老人说话的叫张荣锁,是首届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辉县市上八里镇回龙村党支部书记。2012年6月上旬,张荣锁因公出差10多天,但心里一直牵挂着村里老人的身体情况。  相似文献   

17.
"北京大爷"     
部分北京人有一个不大雅的称号:北京大爷. "大爷"本来是晚辈对长辈的尊称;但是,如果长者称年轻人为"大爷",那就分明露出贬意了.部分北京人之所以被呼为"大爷",显然属于后一类.有人将这种"大爷"气息总结为"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我以为相当准确.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北京人都有"大爷"味儿.北京人关心政治,憎恨腐败等等,都表现得很好;但是,相当一批老北京人那种大事干不来,小事(特别是脏活、累活等被认为影响身份的活)不愿干,看不起外地人甚至欺侮外地人等等毛病,却是不时可以让人遭遇到的.就像民谣中说的"上海人什么衣服都敢穿,广州人什么钱都敢赚,北京人什么话都敢说"那样,某种习气成了一个众所周知的特点,肯定有形成这一特点的深厚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18.
周天柱 《两岸关系》2008,(10):44-46
与隶属德胜集团的上海德胜联兴印铁容器有限公司、上海德胜华兴塑料容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渝的见面真有意思,事先准备的采访提纲发了近1个月一直没有回音,前不久的一个星期一上午,我刚跨进办公室,电话铃骤响,那头是德胜集团董事长办公室方秘书的急促的话音,邀请我当日下午赴德胜与吴董事长一唔,因第二天董事长将回台,而他很愿意临走前好好与我谈谈。  相似文献   

19.
“大爷”在词典里有三解:一是指伯父;二是对年长男子的尊称;三是指“剥削阶级出身,不好好劳动,傲慢任性的男子”。  相似文献   

20.
可敬的御人之妻凌岚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这里,老子强调的是一个"自知、自胜"的问题。在他看来,胜人固然重要,但自知、自胜尤为重要。所以"人贵有自知之明"成了一句名言。但,仅仅几个字,写起来简单,看起来轻松,而现实生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