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自由制度主义强调从制度、规则角度研究国家进行合作,形成町控性国际秩序的可能性:冷战结束后,东亚衍生了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多功能的合作机制,机制化合作趋势凸显。新自由制度主义为东亚合作提供了理论基奠,但也有其自身弊端,对东亚合作前景宜谨慎乐观。  相似文献   

2.
生态合作治理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沿线国家为应对复杂生态环境问题而采取的跨区域协同共治机制。当前,“一带一路”生态合作治理在自然灾害和生态风险应对、基础设施与清洁能源绿色合作、合作机制建设与对话交流、合作规划和参与指引建设、技术转让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注入了新动力。同时,也面临着大国博弈导致治理碎片化、各国发展现实差异与理念偏差、本国利益保护偏好、国际合作平台机制欠缺等问题。因此,需要从政府和民间两个层面加强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引导,讲好中国故事;加强对外的生态治理合作交流平台与机制和对内的政府与企业约束引导机制的建设,担起中国责任。  相似文献   

3.
王双 《国际展望》2010,(6):63-80
亚洲金融危机过后,危机诱发机制下的东亚区域一体化合作进程一度进展缓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处于核心地位的东盟无论从自身能力和意愿上,都无法为东亚区域提供有效的区域性公共产品,为区域合作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日韩三国合作出现重大进展,三国之间紧密的经济合作可以发挥提供区域性公共产品的作用,成为区域合作的新动力。本文试图阐述金融危机下中日韩三国经济合作的新进展,以及中日韩三国在金融、贸易、能源、环保等经济领域的合作可以为东亚提供区域性公共产品的可能性及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ECFA签署后台湾参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对于区域内各经济体发展的影响日益凸显。长期以来,台湾出口与经济增长日益依赖于东亚深化市场的发展,尤其是大陆市场的扩展,因此,台湾也将尽快参与东亚区域经济整合作为维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外部因素。ECFA的签署不仅意味着两岸关系的突破,也将为台湾更有效的参与东亚经济合作提供适当的条件与路径。在这一过程中,合作的深化也将有助于两岸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合作是伴随经济全球化日趋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而出现的多边经济合作形式。“欧洲联盟”(EU)、“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等地区经济合作组织的成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世界其它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比较而言,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发展则相对滞后。其原因可归结为,东亚是世界上政治、经济、民族、文化、宗教、历史背景、国际关系最为多元和复杂的地区之一。冷战时期,两大阵营在这一地区的对峙和争夺十分激烈,烽烟时起,政局动荡,相互关系错综复杂,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区  相似文献   

6.
卢静 《国际展望》2013,(6):102-116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催生金砖合作机制。但随着危机延续,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危机的合作精神和政治氛围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主要大国的对外经济政策出现明显分化,世界经济正步入后金融危机时期。尽管如此,金砖国家的务实合作正进一步彰显金砖机制的影响力,尤其是金砖国家第五次峰会关于成立金砖开发银行和外汇储备库的决定,将金砖国家的务实合作推向一个新阶段。本文认为,在后危机时期金砖国家的合作战略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正确定位金砖机制;第二,建立对话协商的软约束机制;第三,完善“以合作求发展、以发展促合作”的包容性合作机制;第四,推动金砖合作的网络化机制建设,实现金砖国家产业演进和可持续发展。中国也需要借助金砖平台,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探索南南合作的新模式,强化金砖国家作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代表的作用,同时在金砖合作中积极倡导坚持求同存异、平等合作原则。  相似文献   

7.
尽管中国主导创设的澜湄合作机制是湄公河地区国际合作机制的后来者,但在过去四年多的时间里其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绩,已成为次区域合作的典范。对澜湄合作理论层面的研究与澜湄合作快速发展的现实是不相称的。本文试图搭建一个分析框架来研究中国创设地区机制的动力,认为澜湄合作是中国推动自身利益与湄公河国家利益相适应、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指导下发挥力所能及的作用、积极构建“利益—责任—规范”三位一体的地区规范的过程。然而,目前增强澜湄合作发展动力还面临着区域内国家之间的利益分歧、“中国责任”与“他方期待”不对称、地区规范建构缓慢等因素的制约。澜湄合作要在众多地区合作机制中脱颖而出,需要关注更高层面的制度设计和集体认同的建设。而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机制和保持制度的灵活性将是未来澜湄合作保持其生命力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埃及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和阿拉伯国家,中国历来把埃及视为中国在非洲和阿拉伯地区最重要的战略伙伴。2006年11月,两国政府在北京发表《中埃建交50周年联合新闻公报》,强调埃及在阿拉伯、伊斯兰和非洲范围内的“独特地位”,并希望埃及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效作用”。本文从中非合作论坛这个角度出发,认为埃及在非洲大陆享有历史与地理、人口与经济以及政治与外交等三个方面的“独特地位”。与此相应,埃及也能够在中非合作中发挥三个方面的“有效作用”,即“政治合作中的带头作用”、“经济合作中的示范作用”以及“文化合作中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9.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建构主要障碍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前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草案)》提出“建立健全法制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是未来两岸经济关系发展的重要目标。在两岸经济合作与经济合作机制建构过程中,低层次的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建构如功能性经济合作机制的建构相对较为容易,而高级形态的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尤其是两岸经济一体化制度安排的经济整合机制如两岸经济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日本民主党执政后的东亚外交及其变化,从日本与中韩、日本与东盟、日本与湄公河地区5国、日本与越南的关系等角度,分析鸠山和菅直人两届政府的关于东亚合作的设想及其实施结果,考察其东亚外交在东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不同表现,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应急补水看澜湄合作机制下的跨境水资源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励  卢光盛 《国际展望》2016,(5):95-112
水资源合作是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的五大优先领域之一,也是保护中国水资源开发权利,把握中南半岛地区关系发展主动权,重构水资源合作新格局及实施河海战略的关键一步。2016年3月,在中国牺牲自身利益援助下湄公河国家补水后,仍受到部分国家与国际舆论的诟病。本文从补水事件与国际舆情切入,分析域内外各利益体的意图、行为模式与地区内缺少有效水资源合作机制的现象,并探讨在澜湄合作机制下建立水资源合作机制的紧迫性与必要性,最后提出中国在建设水资源合作机制过程中,要从理念、内涵、机制、国际合作、舆论宣传与互信建设等方面着手,打造新型水合作复合模式。  相似文献   

12.
1993年11月15日至16日,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同日本大学和韩国庆熙大学在日本东京召开了“东北亚国际环境的变化与新的合作框架”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中国学者有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副系主任方连庆教授、黄宗良教授、王杰教授和张锡镇副教授,日本学者有日本大学东亚研究会本田弘教授、浦野起央教授、加藤义喜教授、长谷川启之教授;韩国学者有庆熙大学亚太研究所所长赵正源教授、朴基岸教授、姜正模教授、权万学教授。日本大学总长濑在良男教授在研讨会开幕式上致辞,庆熙大学校总长赵永植教授和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王学珍教授分别在研讨会上发表了特别演讲。有9位学者在会议上宣读了学术论文,并就大家感兴趣的问题交换了看法。这次是中日韩三所大学学者第二次学术交流活动,它进一步促进了三方学者的相互了解与合作。现将提交会议的论文刊登于后。  相似文献   

13.
唐桦 《台湾研究》2013,(2):6-10
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的轨道,军事对抗风险降低,但共同面对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却有日益升高的趋势。非传统安全合作在两岸关系中的提出不仅是对两岸交流在合作领域的扩展,也试图动摇两岸关系中长期存在的国家中心主义立场。对比传统安全,非传统安全合作涉及到两岸的共同利益,将安全价值基点从国家中心逐步转向“多重化”中心,更体现“人的安全”、“社会安全”与“全球安全”的价值取向,要求两岸之间的互动体现人类的普遍安全。两岸非传统安全合作机制的意义在于使两岸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稳定和有序,使非合作性的两岸集体行动成为可能和现实。  相似文献   

14.
<正>一、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吉隆坡开幕东亚合作与南海问题引关注8月4—7日,第48届东盟外长会及系列会议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出席中国—东盟(10+1)外长会、东盟与中日韩(10+3)外长会、东亚峰会(EAS)外长会和东盟地区论坛(ARF)外长会。自冷战结束以来,东盟积极推动与域内外大国友好合作关系,并建立功能各异的机制化互动合作平台。这些机制在推动东亚务实合作、构建利益共同体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区域大国,中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印度与越南的防务安全合作步伐持续加快,无论合作规模还是合作层次均有很大提高。印越防务安全合作隐含很多"中国因素",其用意和指向颇为微妙。基于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地缘安全等方面的现实考量,印越两国不断推进和发展防务合作关系,将对东亚地缘格局形成一定影响。随着地区形势和国家利益的微妙变化,印度和越南将会进一步积极调整防务安全战略,不断扩大和深化两国合作关系。不过,受制于国防工业实力不足、现实战略需求效应和东亚地缘格局变迁等因素,印越防务安全合作对地区格局的影响又相对有限。  相似文献   

16.
1998年10月21日至22日,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韩国庆熙大学、日本大学联合举办的“冷战后东亚国际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正大国际中心召开。北京大学副校长何芳川教授致开幕词,北大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梁守德教授致欢迎词,庆熙大学成克济教授、日本大学长谷川启之教授代表两校与会者讲话,庆熙大学校长赵正源博士在开幕式上作了主旨演讲。会议针对冷战后地区格局的变化和东亚金融危机的爆发,集中讨论了大国对外关系的新调整,金融危机对地区国际关系的影响,以及地区合作等问题。会上先后有14位学者作了学术报告,并就有关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交流了各自的看法。与会学者虽有不同认识,但在许多问题上取得了共识。会议进一步促进了三国学者的学术交流,加强了相互了解,取得了圆满成功。本刊现将庆熙大学校长赵正源博士的主旨演讲及与会学者的报告按发言先后顺序予以发表,供国内同行及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吕江 《当代世界》2023,(9):28-32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在能源领域所取得的斐然成绩与中国的相关制度贡献密切相关。“一带一路”倡议赋予国际能源合作新的制度生命力,特别是其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为国际能源合作提供了重要制度平台。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中国需以构筑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积极构建碳中和“1+N”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的机制建设,保障“一带一路”能源合作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8.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自贸区建设与历次经济危机推动了亚太区域的经济合作进程.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订,全球最大的自贸区得以建立,这是亚太经济一体化取得的重要阶段性成就.RCEP补充了中日、日韩等经济体间的自贸安排空缺,标志着东亚经济圈正式形成,预计会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RCEP在货物服务贸易、原产地规则、电子商务等领域进行了重要的调整和创新,能够更好地提高区域内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产业转移和升级.RCEP会对其他主要的亚太区域经济机制产生积极影响,有力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9.
20年来,中国大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两岸三地经济的密切联系,已成引人瞩目的焦点,并正在改变着整个东亚的经济格局。北京申奥成功和两岸加入WTO强化了这一趋势。两岸加入WTO意味着两岸必将进一步开放市场。特别是中国大陆,加入WTO还标志着大陆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特别是与美日两国经济联系再上一个台阶,推动中国大陆经济加速发展的“二级火箭”点火,并带动两岸贸易相互依存合作关系的发展,将之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在新的条件下,两岸有必要推动制度性经济一体化进程。两岸制度性经济一体化不但有助于减少往来成本、推动各自经济的发展、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而且也有助于规避外来风险、强化合作保障,奠定两岸长远的、根本的利益基础,合则两利,对大陆有利,对台湾更有利。  相似文献   

20.
2009年6月8—9日,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和浙江省政府共同举办、中国经济联络中心和宁波市政府承办的“中阿·中非中小企业合作论坛”在宁波举行。论坛以“增进了解、促进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主题,目的是深化党际交往的务实合作内涵,通过党际渠道促进中国与阿拉伯、非洲国家的经济合作,帮助中国中小企业扩展“走出去”的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