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85年1月上海出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起新闻官司——“20年疯女之迷”案起.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因新闻报道而引起的纠纷和诉讼(俗称“新闻官司”)时有发生。这从一定角度说明了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报道、舆论监督时,应当加强法制观念,充分认识到新闻自由、正当的舆论监督与保护他人名誉、隐私权等人身权利之间的界限与关系,避免造成侵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因新闻媒介发表新闻或者其它作品而导致侵权纠纷的诉讼明显增多。据报道,至1989年底在全国这类“新闻官司”已有300多起。这些诉讼,除极少数刑事诽谤自诉案按《刑法》、《刑事诉讼法》审理外,一般都按照《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试行)》的有关条款进行审理,在多数情况下也是适用的。但是由于新闻活动的特殊性,在有些“新闻官司”中也存在着现行法律或者司法解释不能适用的情况。兹根据笔者近年来工作中接触到的一些案例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就教于新闻界、法学界的学者。  相似文献   

3.
数月前,河南省焦作市因拒收2元钱引起的官司,曾震动全国。数月后,由2元钱官司引出了新的官司──2元钱官司的新闻报道侵权案。1996年12月下旬法院开庭审理本案时,记者专程赴焦作采访。其间,人民法院对新闻侵权官司经过法庭调查,暂时休庭,重新取证。此案一波三折,颇具戏剧性。但在连续数日的紧张采访中,记者却强烈感受到了2元钱官司的社会效应。新闻热点2元钱官司开庭那天,中央电视台、《金融时报》、《法制日报》等20多家新闻单位的50多位记者都赶赴焦作,把这场官司作为新闻追逐的热点。新闻记者在案件当事人、焦作市民和法庭之…  相似文献   

4.
南粤新闻界及演艺界又掀巨澜:轰动全国的“十万元征婚”事件的女主角——广州艺员李怡青以“侵害名誉权”为由,一纸诉状将《南方日报》推上了被告席;1999年3月17日,这起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案件,在广州市东山区人民法院正式开庭审理;是无耻的征婚骗局?还是蓄意的侵害名誉?是恶毒的人身攻击?还是正常的舆监督?这真是一起难倒法官的新闻官司;法庭上,双方律师舌战一天。由于一时无法找到涉及到新闻方面的相关的法律依据,所以,法官们无法在当日作出一审判决……  相似文献   

5.
《法人》2004,(8)
其实,佛山会计师事务所与其原挂靠单位的产权纠纷,只是佛山“红帽子”企业众多“脱帽”纠纷中的一个缩影。佛山中院行政庭一位已退休的法官告诉《法人》,经他手上审理的,关于“红帽子”企业经营者和挂靠单位,因“脱帽”纠纷而产生的大小行政官司就达100多件,这些官司大都至今悬而未决。  相似文献   

6.
据《重庆晚报》载:广东省湛江市日前曝出法院系统的腐败窝案:9名法官与“讼托”(即帮别人打赢官司赚钱者)合谋判案获利,从中捞取提成,获利累计超过千万元——一般“讼托”按照案件执行标准额度的2%到7%支付给法官“业务提成”。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我们编发的这篇文章,是湖北法制报副主编徐晓波同志从新闻记者和编辑的角度出发所写的有关新闻官司中的证据收集、使用、效力等问题的文章,我们认为律师一方面可以从中了解一些记者采编的过程,另一方面,既可以在代理新闻官司时沿着文中的思路去收集使用证据,又可以在给新闻单位当法律顾问时,指导记者怎样收集保存证据。认真阅读此文,对律师是有一定启发的。一新闻单位或新闻作者在新闻报道中,由于多种原因,常会被控侵权而涉及诉讼,这就是所谓的“新闻官司”。应该说,新闻单位和新闻作者在新闻报道中,特别是在开展舆论监…  相似文献   

8.
1993年底,《陕西科技报》在为自己刊登的不实报道公开赔礼道歉后,又被两个村的农民告上了法庭。农民们认为,该报的失实报道不仅严重损害了两村的声誉,而且直接影响了本村培育的良种的销售,因此,向法院起诉,状告该报侵害名誉权,要求被告赔礼道歉,并赔偿名誉和经济损失。富裕起来的农民们一改忍气吞声的传统形象,执着地主张自己的权利,把身为“无冕之王”的记者送上了被告席。 当今的中国,传媒和记者因为新闻报道当被告已经不再是新鲜事了,能够成功地避免“新闻官司”(包  相似文献   

9.
许多人还记得1996年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法制日报》、《金融时报》等百余家新闻单位就河南焦作市公交公司售票员拒收有损的人民币引发的“两元钱官司”所作的报道。沸沸扬扬的“两元钱官司”如今已淡出人们的视野,而由它产生的社会意义和...  相似文献   

10.
张诗蒂 《现代法学》2000,22(2):142-144
“记者比法官有用─天下没有新闻媒介断不了的官司。”这种现象已对法官的威信、法律的威严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本文针对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及其利弊效果作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并力图端正认识,正确地估计评价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郑重承诺“让确有冤情而正义难以伸张的群众打得赢官司,让经济确有困难而交不起拆讼费的当事人打得起官司”。这既是最高人民法院领导代表全国法官及其法院工作人员向党、国家和人民的庄严宣誓,又是对人民法院、人民法官迈入新世纪,创造新业绩的政治动员。两年过去了,落实“两个承诺”的情况如何,答案请看本期特别策划——  相似文献   

12.
千古洲 《中国律师》2001,(12):10-12
7月10日,《法制日报》“天平”专刊刊登了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审 判委员会委员、执行局局长罗书平法官题为《请“幕后”的法官回避》的文章,文中 透露了四川省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近日作出决定,当事人在该法 院“打官司”时,可以申请包括“审判委员会委员”在内的“审判人员”回避。由于这 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事关诉讼体制和司法改革的重大话题,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 价值和司法实践意义,为此,本刊记者专程赴成都与罗书平法官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3.
关于“集检审两权于法官”的审理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了“集检(检察权)审(审判权)两权于法官”的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审理模式,下文拟就这一审理模式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集检审两权于法官”的审理模式的提出及基本特征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1条第3款规定:“人民法院对哄闹、冲击法庭,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审判人员,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予以罚款、拘留。” 对上述条款,最高人民法院的《意见》第125条规定:“依照民事诉讼法第101条的规定,应  相似文献   

14.
域外     
打了43年的遗产官司据英国《泰晤士报》10月26日报道,英国一场“遗产”官司堪称是世界上最冗长的法庭案件之一了,这场官司从1963年打起,竟然一直打了43年。几名“最初诉讼人”大部分已去世,连初审法官也于不久前离开了人世。这场官司中惟一还活着的“最初诉讼人”当年走进法庭时年仅27年,可如今他已70岁高龄。10月25日,一家英国上诉法庭对此案做出了终审判决,终于使这场延续了43年的官司“尘埃落定”。然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尽管这一家族的后代打了43年的遗产官司,可结果却可能一无所获,因为高达48万英镑的“遗产”,可能都要支付多年来积聚…  相似文献   

15.
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对新闻侵权与新闻诉讼研究得比较多,而就新闻报道如何进行自我保护的切磋却并非多见.这不能不说新闻法制完整体系得以形成还欠缺着重要基石。从新闻采访、写作、编审到发表整个新闻报道过程中都需要具有良好的自我保护策略。为此,笔者研究了100起新闻纠纷,结合新闻司法工作实践拟以这个视角谈点个人浅见。 笔者曾发表过《略论“正面报道”与保护名誉权》一文.侧重谈了侵权构成与名誉权保护,本文侧重分析新闻报道中的纠纷症况,谈谈如何预防侵权与自我保护的法律策略。 一、新闻采访的自我保护法律策略 这些年来…  相似文献   

16.
“爱她,就带她去看《雪狼湖》”,这是去年《雪狼湖》进入郑州时的广告词。令人想不到的是,《雪狼湖》在郑州的那场演出,却让一对恋人分道扬镳并打起了官司。先是男友状告《雪狼湖》,说广告语“爱她,就带她去看《雪狼湖》”具有一定的宣传误导性,其潜台词就是“不带她去看《雪狼湖》,就不爱她”,女友和他分手与这种误导性宣传有直接关系。接下来,女友又以“被侵犯了隐私权”为由,将男友告上法庭。女友与男友的官司和感情如何了结?男友状告《雪狼湖》有多少胜算? 2006年6月9日,法院进行了判决。  相似文献   

17.
范跃红  胡静 《方圆》2024,(7):52-53
<正>朱荣有意无意向潘伦透露自己在法院执行庭工作,并根据自己平时从网上扒来的信息,积极向潘伦一家营造自己法官的身份如果你有位做法官的朋友,那会是什么感觉?潘伦得知发小胡强的妻子朱荣就是一位“法院执行庭庭长”,这一度让潘伦觉得“很方便”。当他遇到官司时,就想到如果让朱荣帮忙写答辩状,那一定“很专业”,说不定还能“稳赢”……  相似文献   

18.
涉及新闻报道侵害名誉权案件的受理李大元自1987年民法通则实施以来,名誉权纠纷案件,尤其是涉及新闻报刊和新闻工作者的名誉权案件,即“新闻官司”,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究其原因,一是因为这类案件的当事人大部分是社会名人,其言行举止本身就是大众追逐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法学评论》2000年第2期所载孟勤国教授《质疑“帝王条款”》一文(下简称《质疑》) ,反弹琵琶 ,对我国民法学界关于诚信原则的主流观点提出了不同意见。笔者读罢 ,觉得该“质疑”颇值商榷。《质疑》对“诚实信用原则是现代民法的最高指导原则 ,其实质在于授予法院(法官)以自由裁量权”的观点提出了四点质疑 ,笔者针对这四点提出自己的意见。(一)《质疑》提出 :“诚信原则能否授予法官以自由裁量权?一般认为 ,自由裁量权乃立法、司法关系及其权限的体现 ,在大陆法系中 ,依例属于公法范畴。诚信原则……是一条私法原则 ,私法原则…  相似文献   

20.
白马非马     
文章能引起争鸣是件好事。本刊“不诉而审,无辩而判……》一文刊出后,一些读者打电话或写信给编辑部。对该文发表了不同的看法,铁索律师便是其中一位。为了贯彻双百方针,更好的活跃学术思想,我们发表“白马非马”文。本刊编辑部欢迎各种不同观点的文章,展开有理有据的研讨以利于推进中国的法制建设。——编者1999年第6期《中国律师》杂志刊登了张步文、杨加明的文章怀诉而审,无辩而判——“虹桥”案审判中的政采方作》(下称《不》文I。笔者不端冒昧.谈谈自己的看法,与法律界的同仁探讨,与张步文、杨加明二位商榷。一一、法院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