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经历了漫长的封建制的国家.在近代随着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和国内封建统治的危机,世界各资本主义国家趁势发动了轰动一时的鸦片战争.战争把中国由一个完全封闭的封建大国变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相似文献   

2.
王德华 《学理论》2013,(18):35-36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进一步中国化,但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过程中并不能完全摆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封建专制主义的历史影响,它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相交织,成为制约中国现代社会进程的一个重要社会思想因素。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封建专制残余的认识和批判必须超越时代的局限,使思想真正符合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中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3.
郭佳丽 《学理论》2012,(12):95-96
西欧封建制度确立于欧洲中世纪,它是欧洲历史发展的产物,只属于欧洲,不具有世界性的普遍意义。西欧封建制主要是一种政治统治方式,作为特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结构有自身的特点,有一定的时空范围,西欧当时的外部条件和一系列内部因素造就了西欧封建制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因其自身的内在矛盾,在中国走向现代化、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便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一汉代以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一直是在宗法的、封建的社会制度下存在和发展,并和封建政权密切结合。这就在它主张人应当践履义务责任的伦理道德中吸附、衍生...  相似文献   

5.
人类历史表明,一种生产方式代替另一种生产方式,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革,其历史进程是漫长的。如果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种社会制度所具有的社会矛盾加以具体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更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历史过程。翻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史册,我们就能清晰地看到,每一次社会制度的更替,都充满着艰难、曲折、复杂的斗争。每一种新制度的确立到完善,无一不经过一个从弱到强,从小到大,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封建制代替奴隶制是这样,资本主义代替封建制也是这样。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算起,到资本主义在美国的确立,其间英国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进行了复辟与反复辟的激烈斗争。历时48年,英国资产阶级专政才稳定了下来。法国从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到第三  相似文献   

6.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化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在文化和思想学术的发展上真可谓百家争鸣,辩家鹊起,创造了辉煌的先秦文化,对后世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管仲就生活在这个时期,他的法家伦理思想和道德伦理思想也被后人所传颂,这些都与他生活的环境、个人境遇有很大的关系,他的伦理思想对当今中国梦实现也是有深远影响,我们应该以历史的角度去看古人的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7.
黄馨漫 《学理论》2012,(3):99-100
在封建皇权制度占统治地位、极其讲究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的古代中国社会,关于社会平等的思想是较少提及的。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思想家走在时代前沿,在与其他思想家或当时社会主流思想的斗争中发展出自己关于"社会平等"的思想。春秋时期墨子"尚贤"的思想、南北朝时期王符关于"贤者"的概念,后来的明清时期唐甄的"民无贵贱"的思想等,都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领域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的"官当"制度,是封建特权思想在法律上的体现,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等级森严 的封建专制政体和"刑不上大夫"的礼教思想是"官当"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思想条件。"官当"制度随着封建社会的灭 亡而归于消灭,但其对现代社会仍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少数领导干部怀有的"官僚主义"、"特权思想"就是"官当"制度 的遗毒,消除滋生封建特权思想的土壤,对建设现代法治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亮 《学理论》2013,(8):17-18
谭嗣同的《仁学》试图从社会政治思想上来对中国当时的现状进行鞭挞和改造。封建专制在中国由来已久,已严重阻碍了中国的进步,由此衍生的封建纲常名教钳制了人民的思想,谭嗣同疾声控诉封建纲常的罪恶,猛烈批判了满清专制,创新并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富有重大的社会指导意义,并对变法救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需要花大力气清除的主要祸害不是资产阶级民主的影响,而是形形色色的封建主义遗毒.我们国家曾经是一个在西方资本主义枪炮轰击下开始逐渐解体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几千年来,在封建专制和个人独裁的统治之下,封建主义的思想、传统、习惯根深蒂固.鸦片战争以后,一些爱国志士和进步知识分子为拯救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接受了一些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并不顾个人身家性命在中国传播和实践这种思想,进行了许多前仆后继的斗争.但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弱小,封建势力强大,始终没能够在中国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资产阶级民主当然也没有真正建立和发展起来.辛亥革命虽然赶跑了皇帝,但封建主义的东西几乎原封不动地潜伏了下来.  相似文献   

11.
"孝"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在五四时期,一些思想家对封建传统伦理思想的批判就集中在孝道上,他们揭露了封建孝道的危害及虚伪性,并对建立新型的家庭伦理关系提出了新见解.应当客观公正地评估五四时期思想家们对传统孝道之批判,把握其中得失,为建设健康人道的新型家庭伦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历史唯物主义是对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的正确解决,它立足的是探寻构成历史发展真正的、最后的动力。第一次鸦片战争是我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开始"被挨打"的起点。就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进程而言,中国在鸦片战争的失败有其必然性。进入19世纪以后,中国积蓄的社会矛盾在外部力量的冲击下被激化,专制体制内部体系的崩溃、统治系统与被统治系统之间的矛盾、八旗与绿营的腐败,小农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之间的矛盾,传统封建思想与近代西方思想之间的冲突,封建专制政权的瓦解已成必然。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中最有历史价值的部分。它既为中国社会发展提出了一个社会主义目标,又体现了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现代化要求。从对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意义上讲,它体现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的统一,这就包含了理性主义与理想主义关系的命题。因而,民生主义是建立在进化论之上的、把现代化与社会主义融为一体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在经历过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之后,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那末,作为人类文明史的重要内容——民主,随着社会的变迁发展,也就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成为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高类型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封建传统的民本思想得以实践的必须条件是开明的统治者在位,这在古代体现为明君、贤臣在位。但是这个条件是很难具备的。这决定了民本思想的乌托邦性格。今天,对宣扬民本者应保持批判和警觉的态度,因为他们忽略了中国封建传统民本思想与专制天然具有的孪生关系,忽略了民本具有无法操作的非制度化特征,忽略了统治者是否做到了以民为本根本无法验证的基本事实,忽略了民本之治不是必然之治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6.
王文轩 《学理论》2013,(8):35-36
传统的儒家思想文化作为整体中国人思想与精神世界的主导,已历经千年的发展,早已深入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成为我们至今仍坚信的思想与价值体系。儒家思想核心精神对中国人思想与精神所起到巨大影响和塑造作用,当下社会亟须传统儒家优秀思想的回归。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各阶级的代表人物在不同时期曾经提出过许多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并试图以此作为“治国安邦”之策。这些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包括: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希望中国独立富强;变革封建落后的生产方式,发展资本主义;反对封建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兴利除弊,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经验等等。这些先进的政治思想,都在不同阶段和不同程度上对中国社会历史进步起了积极的作用。因为当时西方比中国进步,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迫切需要民主、独立和富强。所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谁能提出新的主张,有利于促进中国社会的变革,他就是进步、正确的;  相似文献   

18.
毕红微 《学理论》2013,(22):59-60
中国传统农民在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上长期形成了封建陈腐的思想意识形态。这种在农民心中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严重影响着中国现代化建设,严重阻碍着农民的政治参与和农村政治的改革进程。小农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组成的重要部分,它的形成和突显的特征对中国的政治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世界近代以来的启蒙运动,实质上是一种思想的解放。五四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的一次伟大启蒙运动,同样具有鲜明的思想启蒙性质,它的核心,是思想的解放。思想解放的根本意义,是人对自己作为独立价值主体的一种自觉。所以,思想的解放归根到底则是人本身的解放。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是指向传统中国的封建专制主义,要冲破专制制度对人的束缚和压抑,解放人的思想,使人真正成为人。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进步和发展,一直受到根深蒂固的专制主义的羁绊。所以,发扬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精神,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部分地区曾沦为殖民地)。在这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封建和半封建制度。虽然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但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并没占主要地位。中国近代史表明: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是一条绝路。这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