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今中外,历来都有一些见利忘义之人。因此,我国很早就有取义弃利的训迪。然而,有的人总自作聪明,认为用诡秘的手法谋点私利,别人不知道,“捞了不白捞,不捞白不捞”,来它个瞒天过海,先捞到手里再说。 其实大谬不然。有一句民谚叫做“家有千金外有秤”。意即:一个人用不正当手段攫取的财富,不管怎样藏匿和编造来路,群众心里是明白的。这杆“秤”不是别的,就是群众的眼睛。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心里的“秤”也是公  相似文献   

2.
赵化南 《民主》2006,(9):46-46
当前,社会上存在一种“羡腐心态”,所谓“羡腐心态”,就是从心眼里,在思想感情上不是“痛恨腐败”,而是“羡慕腐败”,即对腐败发自内心的认同、嫉妒、羡慕和期待。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形形色色:认为当官发财理所当然,贪污受贿心安理得,视能捞会贪为“有能力”,把清正廉洁的干部当成“没本事”、“假正经”;崇拜当官者、崇拜有权者、崇拜以权谋私者,看别人吃香喝辣流三尺长的涎水,“你看人家多风光、多气派,不枉来世一场”;认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不捞白不捞,捞了也白捞”;认为别人贪自己不贪太吃亏,有一种从众…  相似文献   

3.
骗与捞     
一个经济犯罪分子的自白书中,有这样一句“经验之谈”;要在经济上捞,就得在政治上骗。把经济与政治这样奇特地结合起来,可算是这些经济犯罪分子立身行事的一种“处世哲学”。 在任何社会里,经济与政治都是互相联系的。以往,没有一定的政治力量作后盾,是很难在经济上发迹的。今天,在经济上损害圆计民生的“捞”,为社会主义政治所不容,因此必须倚之以“骗”。“政治上骗”  相似文献   

4.
“猴子捞月”恐怕是老小皆知的智慧故事。在很小的时候就听上辈人讲过,然后,又在小学的教材里学过;长大以后,特别是为人之父后,又将这一故事讲给下一代听。不过,这故事传来传去,也就对于故事的内涵想得少了,似乎其中包含的这般那般的“深刻含义”和“教育意义”,听者一听就可以理解似的。的确,“猴子捞月”故事的内涵似乎是明确的:猴子根本没弄明白月亮是怎么回事,就兴师动众地到井里去捞,费劲老半天,什么也没有得到,这不是说明猴子傻吗。但是,猴子捞过月亮,而且没有得到之后,会怎么样呢?  相似文献   

5.
朱民 《党政论坛》2003,(5):33-34
(一)“厂务公开”使企业起死回生 某地一家超万人的企业,是全国最大500家国有企业之一,截止1994年累计亏损8000万元。亏在哪里?“诊断”结果,原因很多,其中管理混乱、“暗箱操作”是重要原因。一些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变着法儿地“捞”,职工群众看在眼里,急  相似文献   

6.
如今“官”字在群众的眼里变得不可亲近了,形象也不那么好了。“他们当官的捞足了,养肥了,真正为群众着想的能有几个”?当然,这不能责怪群众,是干部队伍中某些人吃、拿、卡、索、占等以权谋私行为所带来的不良影响。难怪群众对“官”员们另眼相看。其实,据《汉书》记载,“五帝宫天下”时的官,是掌秤的。“机者,钵、两、斤、钩、石屯,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秤看准星,。X儿要公平。所谓“官犹公屯”:官府叫“公门”,官车叫“公车”,法庭叫“公堂”,衙投叫“公差”,还有“公务”、“公文”等等。不知什么时候起,“官…  相似文献   

7.
正在建国七十周年来临之际,提起祖国,思绪万千。因为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怪现状:明明是从祖国享受到阳光得到了恩泽,安宁并富足着,却反过头来言必谈祖国的"不是"。其中就有我知道的一个作家,此人时常出国,孰料到哪国夸哪国,同时贬低祖国。我琢磨究竟是什么原因和动机使之如此这般?揣度有二:一,中了境外敌对势力的圈套,要搞垮中国无所不用其极;二,自身骨子里有媚外基因。至于那些从国内捞足了银子赚  相似文献   

8.
前两年看过一个电视剧:《一副洋面孔》。故事说的是一个炎黄后裔,由于鼻梁高一点,眼睛蓝一点,会说几句“洋泾滨”,就凭这副洋面孔,居然坐小轿车,出入宾馆,捞钞票,玩女人,一路顺风,畅行无阻。这与其说骗子手巧于行骗,不如说受骗者为自己的奴性所麻痹,因而时时处处替对方开了绿灯。 《一副洋面孔》的故事来源于现实社会。在有些人看来,洋面孔是一种“天赋”,它往往与权力、财  相似文献   

9.
骑自行车的人,最恼车被人拨了气门芯,车胎瘪了,很懊丧。由此倒也生出许多感慨来。此类拔气门芯者,在社会生活中不乏其人。君不见,某甲好学上进,工作勤恳,干出了一些成绩。拔“气门芯”者便开始放冷气:“还不是为了捞点政治油水,混张党票,这年头谁还稀罕这个?傻瓜一个。”某乙经常助人为乐,帮群众做些好事。拔“气门芯”者又摇唇鼓舌:“学雷锋学精了,光干表面活,少来这一套。”某丙新官  相似文献   

10.
过去只知道有些干部为了树形象、捞政绩,总是急功近利,吹气捏泡,虚报浮夸,劳民伤财。如前些日子报端披露的那个搞“四万工程”花架子的乡镇就是典型一例。  相似文献   

11.
孙燕 《民主》2011,(7):52-52
保障房的分配乱象一直就没停止过,房价还没涨到疯狂地步的时候,就藏着种种“猫腻”。许多不符合条件的人,假造贫困信息,或者走门子,从“大锅”里捞一“勺”,自顾得意去了。现在调控从紧,保障房多盖,  相似文献   

12.
校稿琐言     
“校对”以前称“校雠”。《风俗通义》:“按刘向《别录》: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为雠。”一说“雠”足“仇敌”,校稿时要把错别字当作仇敌一样来加以消灭。前人出书,十分重视校对工作,不但把错别字当作仇敌看,还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载:“蔡葛山先生曰:  相似文献   

13.
习惯之害     
有一则古代笑话,说一位厨师爱占小便宜,给人办宴席,总是顺手牵羊——揩点油,捞点东西才舒服。一次在家中操刀切肉,见左右无人就把一块肉收入怀中,这个“习惯”动作正好给他老婆看见了。揩油,笑骂道“你怎么在家里也揩油”。 笑话归笑话,现实中也是有习惯成自然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准安市南闸乡中南村党支部书记张月芹,在特大的洪捞灾害面前,同支委一班人,带领全村群众,抗御了特大水患,为保卫家乡作出了重要贡献。 里下河地区是江苏省有名的“锅底洼”,位于这一区域内的白马湖边的中南村,更是“洼中之洼”,全村平均海拔不到5米。今年六、七月间,这一地区  相似文献   

15.
季方 《瞭望》2003,(44)
“思小康、奔小康”,这是神州大地的新气象。然而,有些人却借“建小康”之名,行“捞政绩”之实,做起“小康秀”的文章来。 比如,某地提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的口号,于是便产生了“第一个别墅式的农民小康村”。而住着别墅的村民却背着沉重的建房债,只能靠外出打  相似文献   

16.
球迷们都知道,做一名足球明星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强烈的“射门意识”——只有“意在脚先”,才能“球到人”,才可能准确把握一瞬即逝的破门时机,披足怒射或迎头冲顶,把球送入对方球门。可以说,“射门意识”就足足球场上的“机遇意识”。“机遇意识”与“危机意识”足一对“李生弟兄”。危机感产生于改变现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而机遇则足实行变革、谋求岌展的必要条件。事物的发展离不开客观世界的  相似文献   

17.
李荣 《瞭望》2003,(21)
中国钢铁业自从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那次从畸形暴热到猛然暴跌的突变后,似乎元气始终没有恢复。也是从那次之后,钢铁业似乎就进入一个怪圈:以长时期低迷为背景,一有“风吹草动”,钢价就会短期暴涨,以短期利益为主,钢厂“捞现钞”,流通商进行投机炒作。然后就进入新一轮低迷期。这样的钢价涨跌起伏,呈间歇性发作,近七八年里也已有了好几次。  相似文献   

18.
增妍 《侨园》2012,(8):36
秦汉以前脚指小腿, “脚,胫也”(《说文》),司马迁《报任安书》中说“孙子膑脚”,意思是孙膑被砍断小腿.魏晋以后,脚就和现代意义的脚样了,指人腿或动物腿的下端接触地面的部分,俗称脚丫子. “足”和“趾”都表示人的脚,“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说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意思是千里远的行程是从脚下开始的,后比喻事情从头做起,逐步进行.“趾,从足,止声”(《说文》),趾指足,不指脚趾.  相似文献   

19.
人画米元章多画其拜石,曰“米癲拜石”。此固足以示其癫,然仅癫而已。 余独喜画其拜书札。据闻:米元章一  相似文献   

20.
《所谓作家》是一部长篇小说,由甘肃作协主席王家达创作。著者用调侃的语言“致高贵读者”道,他在书中“用一支秃笔记述了边陲小城一群可爱的绅士和淑女高雅而富于刺激的生活以及他们的种种美德”。这些“绅士和淑女”,就是一群“所谓作家”。作者的自白一点儿不错:写豆腐块出身、爱当人面扣脚趾缝的市作协党组书记以身为“六品绿豆官”而沾沾自喜。而《文艺春秋》杂志主编则成天吞云吐雾,不屑于当官。浪漫诗人“怪蛋”以“嫖风”为荣,一贯胡言乱语,一顿喝一斤二斤酒没有问题。革命诗人“红蛋”愤世嫉俗,虚指江山,乃一时之“雄”。小说家“皮蛋”全身名牌包装,没写什么作品,却已花钱跻身于多种“名人词典”,名片上名头密密麻麻。剧作家“操蛋”擅长将别人作品改头换面变成自己的影视剧上映,常用捞得的钱陪着“小蜜”逍遥。这“四大名蛋”之外,还有一位叫“胡球然”的才子,就更其风流倜傥了。他下乡采风,当天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