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加坡是一个工业国家,城市居民为100%,工会是新加坡最大的社会团体,人民行动党与工会的关系成为人民行动党执政机制的重要内容。一、工会角色的转变新加坡的人民行动党是得益于工会的支持才逐渐登上政治舞台并开始执政。1961年,随着人民  相似文献   

2.
古新功 《理论视野》2012,(12):43-45
国会是新加坡的权力中心和最高立法机关。从1959年起赢得大选并执政的人民行动党,多年来充分发挥和利用国会议员接见选民这一制度优势和作用,始终保持人民行动党在议会中的绝大多数议席。新加坡国会议员接见民众的制度,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尤其是对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是一党长期执政。与民主革命时期相比,在一党长期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要保持党的宗旨和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更需要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一党长期执政对于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有利有弊。既可以利用一党执政的优势更好地从长远和全局的角度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但由于没有政党竞争的压力也容易脱离群众。在一党长期执政条件下,要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就必须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时,切切实实解决人民群众所关注的切身利益和实际问题,尤其要改革和创新一种加强党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熊辉  胡柳娟 《学理论》2013,(18):21-22
新加坡自独立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与其执政党人民行动党的努力紧密相连。人民行动党以统筹经济社会联动发展为执政理念;推行民主与社会掌控并行的执政方式;大力倡导"精英治国"战略,扩充执政的人才基础;实施从严治党,对腐败行为严厉打击,以塑造良好执政形象;积极奉行互利友好的外交战略,优化国际政治环境。中新两国虽然存在基本国情、社会制度的差异,但新加坡卓有成效的执政经验是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5.
廉洁自律是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长期执政的重要原因之一。新加坡之所以成为世界廉洁之邦,与人民行动党的廉政之道密不可分,主要是:官员自律品自高,减少腐败动机;实行有效的薪俸制度,消除腐败诱因;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堵塞腐败机会;严惩贪腐行为,提高腐败成本。人民行动党廉政建设成功经验表明,要割除腐败这一"毒瘤",必须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反腐败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在新加坡,我们拜访人民行动党议员、惹兰勿刹区市政理事会主席白振华先生时,他介绍说:“我们是人民行动党,我们强调行动。党通过全体党员的行动来证明自己是为人民服务的。”新加坡的一些其他学者也向我们介绍,新加坡建国完全采取了一种“实用的现实的哲学”。凭借这种哲学,新加坡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和生存方式。对于新加坡人的务实精神,我们一下飞机就明显地感受到了。宽敞漂亮的机场大厦里一切高效运转,有条不紊,出海关、过边检,利索快捷。新加坡国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印象     
经济成绩斐然新加坡是东南亚地区的一个海岛型城市国家,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濒临马六甲海峡,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交通咽喉,是世界海、空航线的枢纽。国土包括新加坡岛和附近50多个岛屿,面积620.5平方公里,人口269万。新加坡1959年获得自治,成为马来西亚的一部分,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联邦成立共和国,由李光耀领导的人民行动党执政。新加坡又称“狮城”。  相似文献   

8.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政治理念。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基于我国国情和历史作出的正确选择。基于政党政治的视角,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制度规范、公平正义、权利实现等方面的政治效能。基于民主运行的视角,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巩固执政合法性、凝聚“最大公约数”、降低执政成本、巩固执政基础、建立持久政治信任等方面的政治效能。中国共产党要在坚持民主集中制基础上健全党的领导体制,在坚持“三统一”原则基础上构建良好的政治秩序,在培育公共精神基础上营造健康有序的社会民主生态,在坚持人民至上基础上着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效能,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真谛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
《党政论坛》2009,(18):50-50
新加坡政党政治的显著特征是一党独大,也打上了威权体制的烙印,并遭到民主化浪潮的冲击。面对挑战,行动党积极应对,不断更新组织,随需而变,以跟上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对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80周年的讲话中要求我们“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这是指导我们党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实践“三个代表”,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我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四十余年,不要说出国,就是出省的机会也很少。这次随全国研究会组织的考察团到新加坡考察,见识了许多东西,确实有新鲜之感。我认为这种活动对于我们开阔眼界,解放思想,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东西,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把我们的企业办得更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考察归来,有几点感受特别深: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完全正确的、可行的。新加坡独立之后,执政的人民行动党和政  相似文献   

12.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自1959年以来连续赢得十余次大选,长期执政50多年。处于贪污严重、腐败盛行的东南亚地区,新加坡不仅在较短时间内抑制住腐败并长期保持政府廉洁高效,成为东南亚各新兴国家中政治最清廉稳定、经济最繁荣进步、社会最和谐安定的国家,创造了政治奇迹,而且,相比东南亚和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执政党的腐败和衰微,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却始终保持纯洁性,充满朝气,令人称奇。人民行动党保持纯洁性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做深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从1959年自治后上台执政至今,已连续赢得13届大选,执政长达50余年,成为世界上实行多党制国家中执政时间最长的政党。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之所以能够稳操胜券、长期执政,除了通过对各种资源近乎垄断的控制、对程序立法的精心设计以及对选战策略的一系列技术性安排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人民行动党以促进国家福利和人民幸福为宗旨,始终坚持不懈地致力于为民办实事、造福人民,用实际行动赢得了选民的真心支持。  相似文献   

14.
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必须通过宪政体制下的执政活动来体现。党要在宪政体制下,建立“党”与“政”、“党”与“法”、“党”与“群”的法理化关系,做到依法执政。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宪政民主的前提条件。“党”与“人大”的关系,是首要的宪政关系,在“人大”制度的平台上,真正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5.
赵寿昌 《求知》2005,(1):33-3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党要带领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善于做好新形势下的文化工作,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需要,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领导的事业在当今世界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对于党的领导和执政而言是一个带有体制性的影响因素.但目前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一定程度上、一定意义上还存在着权力高度集中、权力运行不平衡、权力运行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等问题,严重地影响着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应着力在权力制约权力、党的领导的法治化以及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等几个关键性问题上下工夫,并有所突破,使得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更科学更合理.  相似文献   

17.
创新党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持并不断增强党的活力。”党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机制,对于执政党来说,实质上是用什么样的体制和方式执政的问题。它关系到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建国以来,我们党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机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真正把我们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紧紧围绕提高“五种能力”来进行 党的执政能力,是指执政党在领导、管理国家和社会事  相似文献   

19.
“为民作主”与“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执政理念有显著的不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执政必须以为人民执政为基础,以靠人民执政为动力,以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目的和归宿。而这必须以制度保障为前提。当前,应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化,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建立培育人民群众参与能力的制度,发展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维系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鹏亮 《理论导刊》2006,(12):22-24
要全面提升和拓展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基础,必须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增强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争取最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认同;推进政党政治民主化、法治化,开发执政的体制资源,构建执政的法理基础;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有效整合社会利益,不断增加社会的公正与公平度;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坚决遏制党内消极腐败现象,防止权力的逆行与滥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