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月20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安倍晋三在自民党总裁选举中以绝对优势获胜,毫无悬念地成为继小泉纯一郎之后的新一任自民党总裁和日本首相。小泉的传人?在当前中日关系陷入复交以来最困难之际,人们更多地关注这样一个问题:安倍上台以后会在多大程度上继承和改变小泉的对外政策?会在多大程度上修补小泉的外交败笔?作为小泉的“钦定继承人”,安倍首相势必会对小泉的新保守主义有所继承,但小泉的“怪人”(田中真纪子语)作风却不好模仿。同时,日本国内也期待一位理性政治家,在外交上拥有比小泉更多的灵活性,不仅要继续巩固与美国的关系,更不能放弃发…  相似文献   

2.
安倍政府的外交政策调整及其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倍内阁开张伊始即在外交上展现了一些新思维,对其前任小泉政府的外交政策作出了一定调整,其外交理念与行动趋向柔性、务实,并初显成效.由于安倍与小泉同属日渐保守的自民党,政治上有着血缘关系,其外交政策实质性区别不大.安倍在外交上难以突破一些根本性的局限,日本外交也难以有重大改观.  相似文献   

3.
与历届自民党政权相比,日本的小泉内阁在政治、经济、外交等诸多方面变异多多。在政治、经济上,小泉内阁改革求变的口号响亮,然而在参拜靖国神社、历史教科书等问题上,小泉坚持宁右勿左。  相似文献   

4.
中日关系自1972年复交以来,风风雨雨一路走来,走过了友好蜜月期,也经历了政冷经热期,如今正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影响中日关系的因素很多,一定程度上日本的国民性对日本的外交取向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本文从分析日本的国民性入手,深入剖析日本对华外交的内在文化动因,并提出了积极发展中日关系的一些针对性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今年9月26日,日本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当选为日本第90任首相,这标志着小泉时代终结,安倍时代开始。小泉时代,中日关系因小泉参拜靖国神社陷入到建交以来最低点。安倍新内阁能否使不断恶化的中日关系出现转机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已在今年九月卸任,这标志着小泉时代的结束。朝野在总结小泉五年执政状况时认为,他对内采取强硬政策,为推行自己的主张和政策,排斥异己,打压反对力量,最典型的一个例子便是小泉为了通过邮政法案而强行解散议会。在政治上,小泉煽动民族主义情绪,右翼势力日益膨胀,是战后61年来最为严重的时刻,在经济上,民众不满政府缺乏能力,经济复苏缓慢,在外交上,批判小泉顽固坚持重视美国、轻视亚洲的政策,反对小泉坚持参拜靖国神社,破坏日中、日韩关系之声也颇为高扬。笔者认为,由于小泉在外交上采取强硬手段,五年多来中日政治关系处于邦交正常化以来最困难的时期,原因就不难理解了。  相似文献   

7.
1989年前后,面临苏东剧变,中共第二代核心邓小平提出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方针,强调“决不当头”,声明即使中国将来强大,也不称霸。中共十六大后,外交上的动作颇引人注目。5月中下旬,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访日期间,因不满小泉决意参拜靖国神  相似文献   

8.
盛况 《现代领导》2001,(10):29-29
由同济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和日本日中关系学会共同主办、日本国际交流基金援助的“亚太地区与中日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9月22日在同济大学开幕。研讨会以政治与外交、经济与合作、文化与交流三个专题,结合历史认识、台湾问题、中国入世后的经济合作、留日学生和华侨在中日关系中的作用以及新世纪中日关系的走向和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讨论。日本前驻华大使中江要介率领日方学者与会,来自复旦大学、  相似文献   

9.
今年9月,小泉纯一郎将辞去首相职位。在位5年半期间,小泉在对华关系上留下一笔负债累累的遗产。如何清算这笔“负遗产”,将是其下任首相难以回避的课题。小泉留下哪些“负遗产”第一,执意参拜,造成中日“政冷”僵局。2001年上台以来,小泉置国内民众和亚洲邻国的强烈抗议于不顾,创下了首相任内每年都参拜靖国神社的恶劣先例。小泉参拜导致中日首脑互访中断,使中日关系陷于“政冷”僵局。小泉的参拜之举,事关如何看待甲级战犯、如何认识二战结论、如何对待受害国人民感情的大是大非问题。只要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就不可能与曾深受其侵…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日俄两国关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一是俄日首个外交条约《日俄通好条约》签订150周年;二是关于日俄战争的《朴茨茅斯和约》签订100周年。前不久日本首相小泉参加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庆典活动,而普京总统也曾表示在年内访问日本。人们认为这可能会为长期处于僵持状态的两国关系创造一些缓和的机会。但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近日俄罗斯已经将日本从其亚洲外交重点国家的名单上划去,打入另册。俄罗斯从经济关系亲疏的角度,将亚洲国家分成两类,一类是外交重点国家,另一类是次要国家。长期以来,日本与中国、印度和印度…  相似文献   

11.
游博 《长白学刊》2007,(1):71-74
江泽民对日外交思想是在冷战后中日关系发展出现新情况、新变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其基本内容有四个方面:中日关系必须建立在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基础上;日本必须在台湾问题上信守承诺,才能更好地发展中日关系;中日两国应该大力拓展经贸、文化和人员交流;中日两国需要建立面向21世纪的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江泽民对日思想对中日关系的发展具有长远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日本对中国的抗疫援助赢得了中国政府和民众的肯定和敬意。日本民族性格中共情助人的一面为日本公共外交助力,帮助日本改善了在中国民众心目中的形象。中国也在日本面临严重疫情之时全力支持日本抗疫,以投桃报李、助人所需的实际行动赢得了日本民众的情感认同。作为公共外交资源的危机救援行动,可以同人文交流等其他公共外交举措一道发挥作用。以此为契机增强两国民众对对方文化的接触程度,将使危机援助的公共外交潜力得以进一步发挥,为中日关系的良性发展打造更加坚实的民间基础。  相似文献   

13.
小泉参拜 不得人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于8月13日参拜了靖国神社。此举不仅遭到中韩等亚洲邻国的强烈抨击,而且受到日本国内许多政党和团体的谴责。中国驻日本大使武大伟8月14日下午紧急约见日本外务省事务次官野上义二,就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提出严正交涉。 武大使指出,小泉首相执意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损害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伤害了中国人民和亚洲广大受害国人民的感情,也势将影响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日本领导人的这一错误举动表示强烈愤慨。日本政府应以实际行动体现对侵略历史的反省。  相似文献   

14.
历史教科书问题由来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由来已久,早在二、三十年前就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直接影响了日本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即使在中日关系较好的八十年代,中日间两大外交摩擦之一就是修改历史教科书引起的。即日本文部省1982年在审定中  相似文献   

15.
杨青 《前沿》2006,(11):234-237
近年来,在中日关系、纺织品贸易、联合国改革、人民币汇率等问题上,中国外交频频说"不",外交姿态越发强硬,这是十分值得关注的政治动向;中国外交说"不",并不新奇,而是继承历史传统;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壮大,已成为国际秩序中增长最快的一极,中国外交姿态逐渐强硬,同时有着深厚的现实基础做后盾.中国外交说"不",势必对未来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由于日本政府率先将中日两国政治、历史认识、外交方面的分歧扩大到经贸领域。使两国关系猛烈“降温”,并希望用“经济牌”动摇中国对日外交的一些立场和主张。但由于中国在经贸发展上已取代美国,因此对日本的经济复苏发挥着越来越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学刚 《人民公安》2008,(16):10-13
北京奥运会成为中国开展首脑外交的大舞台。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奥运会吸引了至少54位国家元首、16位政府首脑以及10位王室代表参加。他们当中包括美国总统布什、俄罗斯总理普京、法国总统萨科齐等联合国安理会“五常”领导人;加上一些国家政党领导人和前政要,一时之间,政要云集北京,上演了一场在中国、奥运会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是规模空前的“奥运外交盛宴”。  相似文献   

18.
9月17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日举行了历史性首脑会晤,并发表了《朝日平壤宣言》,国际舆论纷纷给予积极评价日本认为此次会晤取得“出乎意料的成果”,韩国认为此举将对北南对话产生积极影响。但也有人指出朝鲜导弹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一些分析家认为,小泉平壤之行的成败非常关键,因为他现在需要以外交上的成功来巩固其在国内的地位。朝鲜和日本是地理上相近的国家,历史上很早就相互往来,建立了联系。但是,在过去的一个世纪,朝日关系因不和与对立而处于极不正常的状态。二战后半个多世纪以来,朝日之间一直处于不正…  相似文献   

19.
冷战后的中日关系与台湾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日关系中,台湾问题虽不像在中美关系中那样重要、突出和敏感,但由于地缘政治的原因、日本独特的"台湾情结",以及战后日台之间的紧密联系等,在解决两岸关系问题上,日本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尤其90年代以来,日本明显提升日台关系,在对华战略上利用台湾问题牵制和遏制中国的倾向明显加强,使得台湾问题在中日关系由的地位上升,成为未来两国关系发展中最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在台湾问题上潜伏着中日冲突的隐忧.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1月,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2006年国际形势研讨会”上,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面带喜色:”2006年是中国外交丰收年!”如果从“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的外交战略格局来看,一年来,中美、中俄、中欧关系稳定发展,中日关系逐步改善,中国与发展中国家战略协作更趋深入。在“多边舞台”,中国的表现更是抢眼,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五周年峰会、中国与东盟建交15周年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三大峰会把中国外交这部交响曲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