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大公共财政覆盖力度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目前农村所面临的公共财政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基层政权的顺利运转和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已成为影响农村乃至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进一步实现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社会保障作为一种公共产品是市场失灵的一个领域,必须由政府出面,运用公共财政来弥补这一市场缺陷,承担供给社会保障责任主体的职能。近年来,虽然我国农村低保制度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公共财政职能的不完全缺位,该项制度运行中还存在资金供给不足、保障水平偏低、区域差异过大等亟待解决的制度缺陷,要有效地弥补这些缺陷,应当明确界定各级政府在农村低保制度建设中的责任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该项制度资金供给中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3.
公共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 《唯实》2008,(10):37-40
公共财政与新农村建设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我国公共财政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公共财政中农业支出的支出规模和结构方面。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探索有效的对策,以增强公共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4.
建设农村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目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就必须: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教育,培育农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强化农村生态环境的监管,推进农村环保法制化;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进行技术创新,发展生态农业;增加农村环境治理投入,建立农村环境补偿制度;改革政绩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农村干部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5.
关于公共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提出的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项重大举措。公共财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担负着重要职责,应重点在农村的基础设施、科教文卫、社会保障等方面支持“三农”。同时公共财政支农资金投入,需要各方面政策配套实施。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战略位置,明确了我国下一步以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农村是主阵地,农民是主力军。湖北省潜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鄂州市梁子湖区坚持绿色强区、绿色惠民,优化空间布局,创新发展方式,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着力打造生态名区、旅游强区,努力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先锋、打头阵。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2015年主要经济指标逆势上扬,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同比分别增长9%、32.5%和16%,经济社会迈入绿色发展的快车道。一、坚持人水和谐,优化发展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8.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今年的人代会上,代表们议论较多的话题之一也是如何让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到农村,如何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可见,发展现代农业对于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必须让中央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政策方针尽快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
公共财政视角下的农村社会保障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证社会保障支出需要是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一项重要职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制约了公共财政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中本应发挥的作用,而公共财政的农村社会保障职能的缺失又阻碍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建立和完善。因此,在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过程中,必须加大公共财政的支持力度,并注意处理收与支、缺位和越位、受益与效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应有的战略地位,并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彰显了执政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全面部署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广大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支撑。只有进一步深刻理解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明确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特征、战略理念,才能不断地探索和开辟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维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探究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对"美丽中国"建设的意义以及当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探索出"美丽中国"视域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2.
梓夫 《支部生活》2006,(3):30-31
一、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努力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提高农村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水平,探索和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机制,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3.
该文分析了市场经济与公共财政的关系,指出财政作为政府的职能手段,其作用范围限定在市场机制低效和失效的领域,即是从事非盈利性活动和提供公共产品。概述了公共财政的属性特征:公共财政属分配范畴,公共财政的国家主体性,公共财政满足社会共同需要,公共财政的阶级性,公共财政的历史阶段性,公共财政的非市场性和国家预算的法律性、公开性。最后论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模式是公共财政。  相似文献   

14.
韩玉龙 《奋斗》2006,(5):20-2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关九亿农民的福祉,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直接受益者是广大农民,推进主体也是广大农民。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要在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不断扩大公共财政对农业和农村覆盖面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海波 《奋斗》2006,(2):25-29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是“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当前我省农村公共事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加快发展,成为制约我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瓶颈。工业如何反哺农业,公共财政如何更多的覆盖农村,公共服务如何深入农村,惠及农民,是目前解决好“三农”问题中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公共财政入手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决定中提出:“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作为政府实现公共管理与服务的基本方式的公共财政,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为我国公共财政建设指明了方向。因此,以公共财政为视角探讨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深刻理解“十一五”期间我国公共财政的政策取向和加快和谐社会的建立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城乡间、区域间及行业间的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扩大。在导致这一突出矛盾的诸多成因中,现行税收制度与公共财政支出的不合理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有效地缓解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矛盾,有必要尽快开征社会保障税和财产税,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力度,重视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   

18.
农村公共财政作为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民生、扩大农村内需,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有重要作用。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它以城市为中心、小城镇为纽带、乡村为基础,城乡依托、互利互惠、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从而改变社会历史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19.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误区及其应对措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环。当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重经济、轻环保,重形式、轻内容,重政府、轻民众等诸多误区。完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从改变政府治理方式,提高民众生态文明素质,促进社会各界参与等多方入手,扎实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20.
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公共财政制度是我国财政改革的必然方向。但不发达地区建设公共财政有其特殊性,市场体系不成熟、经济基础薄弱、财政管理体制不协调都影响到这些地区公共财政建设的步伐和质量,这就要求我国在建设公共财政制度时必须以系统、全局的眼光来思考问题,充分认识到落后地区建设公共财政制度的实际需要,促进我国公共财政制度的顺利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