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的通知》下发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全国各级审计机关积极开展领导干帮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并大胆探索,不断创  相似文献   

2.
1999年 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第四条规定了“领导干部任期届满,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转任、轮岗、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前,应当接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这一规定明确了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应实行“先审计、后离任”。  “先审后离”有利于上级领导和组织部门充分利用审计结果,以防止领导干部使用上的失察和失误。而且“先审后离”可以有效制止领导干部离任前的“突击花钱”等行为。但实行“先审后离”,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操作。首先,最大的困难是目前领导…  相似文献   

3.
《党风党纪月刊》2000,(7):11-11
各市、地、州、县委,各市、州、县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级各部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的通知》(中办发【1999】20号,以下简称两个《暂行规定》),对加强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正确评价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促进领导干部勤政康政、忠实履行职责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投资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规定)([1999]20号文件)下发以来,全国经济责任审计得到了迅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在鉴定和评价领导人员的经  相似文献   

5.
在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进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我们发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不严格执行离任审计原则。根据领导干部离任计的有关规定,要求离任前必须先审计,但在实际工中大多是领导干部已调离或升职,党政部门才进行委审计,使“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流于  相似文献   

6.
廉政动态     
北道区干部离任审计动真格去年以来,天水市北道区委组织部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全面推进科级党政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断加大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任期届满调整的干部的审计监督力度,使干部监督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区委组织部本着“任中抽审,离任必审”的原则,先后下达了4份“经济责任审计委托书”,先后对8人次的任期经济责任进行了审计,查出违纪违规资金52.09万元,收缴财政金额1.37万元,做到了  相似文献   

7.
对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对党政干部管理监督的重要措施。审计部门必须坚持原则,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 一是坚持先审计后离任。“先审计后离任”是原则性的规定,符合审计程序的要求。这样做,对审计人员来说,能够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做出公允的评价;从被审计单位来看,容易核对问题,便于调查分析,及时落实责任,使离任者交得明白,就任者接得清楚;从组织人事部门来看,能够发挥事前反馈作用,事先接到审计报告,便于了解到干部的真实情况,对恰当任用干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成华区委把加强领导干部队伍监督管理工作纳入全区大党建基本格局,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大胆实践,勇于探索,采取四项措施,进一步强化了领导干部队伍的监督管理工作。 建立离任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1997年成华区委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后。为尽快打开工作新局面,促使新老班子顺利交接,先后出台了《成华区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和《成华区关于建立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暂行规定》。同时,充分发挥组织、纪检、审计部门的各自优势,加强审计高层次的监督职能,对30个单位离任主要领导进  相似文献   

9.
《先锋队》2014,(8):5-5
不久前,中央纪委机关、中组部、中央编办、监察部、人社部、审计署、国资委联合印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细则》共分8章60条,细化和完善了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审计评价、审计报告、审计结果运用、组织领导和审计实施等内容,标志着经济责任审计法律规范体系已基本构建完成。  相似文献   

10.
经济责任审计,是新时期加强对领导干部管理监督,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根据近年来我州开展这项工作的情况来看,在实际运作中,要突出抓好以下十二项制度的建立落实。一、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领导干部离任审计要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坚持"凡离必审"的原则。领导干部任期届满,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转任、轮岗、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前,以及因突发性事件终止任职时,都要实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由组织部门提出对领导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委托建议,审计机关依法实施审计;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含国有资产占…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不久前印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将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政工作部门主持工作的领导干部纳入经济责任审计对象范畴,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将作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并归人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档案。  相似文献   

12.
去年12月下旬,中纪委、中组部、国家监察部、人事部、审计署在武汉召开了七省市一地区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座谈会。明确提出了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审计部门要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列入重要的工作议程,加强协调、科学组织、充分运用审计成果。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部和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相似文献   

13.
资讯快递     
《廉政瞭望》2012,(4):78-79
大邑县 领导离任须审计耕地保护 近日,该县印发了《领导干部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离任审计办法》,规定对乡镇党委主要负责人离开领导岗位,实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实施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责任一并审计。审计内容包括任期内本区域建设用地总量、耕地保有量等五个方面。《办法》明确了问责的情形,包括领导干部任期内本区域建设用地总量、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不到上级下达指标要求的等四个方面。审计结果将作为考察考核和监管干部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要点备览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暂行规定》等三个法规文件,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又一个重要阶段性成果。《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对党政领导干部的职务任期、连任限制、最高任职年限、任期内保持相对稳定等问题作了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对交流的对象、范围、方式、组织实施、工作纪律、保障措施等作了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暂行规定》对领导干部任职回避的适用情形、操作程序等作出了规定。这些法规为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15.
近日,湖南省审计厅研究制定并向全省审计机关下发了《经济责任审计纲要》。《纲要》按照市县党政领导干部、党政工作部门领导干部、学校领导干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四个类别进行审计,并将中央关于作风建设"八项规定"的执行情  相似文献   

16.
赵汉山 《共产党人》2008,(24):24-24
吴忠市委组织部为进一步深化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高干部管理监督水平,采取统一领导、统一实施的方式首次委托审计部门,对8名离任的市区乡镇党委书记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委托审计。  相似文献   

17.
所谓全程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在任前、任期、离任三个环节都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一种监督方法,它是从过去实行的干部离任审计发展而来的,是针对当前干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有效的审计监督形式,其目的是使领导干部上任不接糊涂班,在任不做糊涂官,离任不交糊涂帐。  相似文献   

18.
所谓全程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在任前、任期、离任三个环节都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一种监督方法,它是从过去实行的干部离任审计发展而来的,是针对当前干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有效的审计监督形式,其目的是使领导干部上任不接糊涂班,在任不做糊涂官,离任不交糊涂帐。  相似文献   

19.
《廉政瞭望》2011,(1):30-31
以后敢吼“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的党政官员或许会绝迹,“带血的GDP”也可能会大大减少。2010年12月8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按照这个规定,从乡镇干部到省部级干部都将接受任中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的内容不仅仅有廉政,而且还有经济决策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内容。审计的结果将记载进入档案,直接决定领导干部的升迁。  相似文献   

20.
实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是领导干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实行这一制度很有必要,但也提出了一些疑问和担心,主要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那么多,经济责任又比较复杂,审计机关能承担得了吗?离任审计只有先审计后离任才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