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是贯穿西方科学哲学发展史的一对矛盾,也是理解科学进步的基础。逻辑经验主义者和波普主要站在理性主义的角度讨论科学进步。理性主义受到了库恩等人的挑战,他们在科学进步问题上表现出一种非理性主义的倾向。拉卡托斯、劳丹和科学实在论者力图克服非理性主义的思潮,他们的科学进步思想表现出重归理性主义的愿望。  相似文献   

2.
本文引入哈耶克关于“建构论唯理主义与进化论理性主义”的理论架构,尝试着从知识论基础的角度,对近代中国思想史上的两场论战(“科玄论战”与“民主与独裁”之争)加以重新审视。文章认为,以往仅就“玄学派”的哲学基础———“唯意志论”展开剖析,尚不足以完全凸显其所持的全部观点,也无法充分揭示“科玄论战”双方(分别以丁文江、张君劢为领军人物)真实对立之所在,更不能解释他们两人在“民主与独裁”之争中的各自表现。而从哈耶克所提供的视角切入,则可发现,标榜“科学万能”的丁文江在知识论上秉持的是“建构论唯理主义”,由此导致了他对“全知全能”寡头政治的醉心向往;与此相反,谨遵“进化论理性主义”的张君劢则出于对科学理性局限性的清醒认识,反倒在“新式独裁论”甚嚣尘上之时固守了其自由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3.
康薇 《传承》2014,(7):80-81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作为人类认识活动的两种方法,各自从不同的维度来解释和改造着世界。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与分离也经历了多个阶段,在新的世情国情背景下,必须在人的全面发展的视域下坚持以科学精神为认识基础,充分发挥人文精神的引导和核心作用,继而把两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4.
岳玉荣 《前沿》2011,(10):181-183
女性主义的兴起给科学教育的研究带来新的研究视角。本文分析了女性主义的经验论者对科学教育中男性中心主义性别偏见的批判,分析了立场论者对科学教育中忽视科学知识的社会价值与利益及对科学教育中"低效率女孩"的解释模型的批判,提出了科学教育性别观的构思。对树立一个正确的科学教育观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何军民  石云里 《求索》2011,(9):251-253
在解释事物发生发展的变化过程和原因时,培根提出了名为“自然的解释”的科学解释学说。虽然他仍使用“形式”作为其科学解释的中心概念,但赋予这个术语全新的内涵,并引入了“隐性结构”和“隐性过程”两个概念作为关键性的基础环节,并围绕这些概念阐述了解释自然的方法和步骤。本文依据《新工具》剖析培根自然解释,结合《木林集》具体实验事例,分析培根的形式、隐性过程以及其它特点,以期有助于进一步准确理解培根科学解释学说。通过将近代早期科学解释革命的特征和培根科学解释的特点两相比较,反映出培根实际上是引导科学史上近代早期科学解释革命的先驱。  相似文献   

6.
练新颜 《前沿》2008,(11):57-59
胡塞尔在其著作《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中以现象学的方法为我们分析了近代科学诞生的过程。胡塞尔以伽利略为起点,详尽地考察了伽利略构建近代科学的思维过程并解释其动机。  相似文献   

7.
亨佩尔的科学解释理论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哲学历史背景,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四个解释模型,但它还存在一些未解决的问题。亨佩尔的科学解释理论有十分重大的哲学意义,因而是本世纪最伟大的哲学成就之一。  相似文献   

8.
从西方宪法变迁理路看中国宪法变迁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现代意义的宪法是英语民族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英、美宪法变迁的成功经验在于渐进式的积累与进化理性主义;法、德宪法变迁的多劫之原在于激进式的革命与建构理性主义。中国近现代一百多年宪法变迁失败的原因无疑亦可归结于建构理性主义。因此未来中国宪法变迁的路径当为:以进化理性主义为理论支撑,稳中求变,稳中求进,积累经验,并通过宪法修正案、宪法解释、宪法判例、宪法条文的法律化、具体化和宪法教育等方式得以实施和实现。  相似文献   

9.
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是所有哲学家必须思考的问题,历史上它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哈贝马斯试图以“批判的社会科学”弥合哲学与科学之间的鸿沟,使二者相互补充,共同促进一个合理化社会的到来.哈贝马斯对科学与哲学关系问题的论述使我们深化了对这一问题的理解,进而更准确地把握科学与哲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吴炜  李新慧 《岭南学刊》2009,(2):116-120
实证主义否认理解或解释在自然科学中的意义和价值,否认科学诠释学的可能性,甚至认为在人文社会科学中,亦可将理解还原为说明。传统诠释学则将诠释学限定在人文社会领域,实际上也否定了科学诠释学的可能性。哲学诠释学或本体诠释学和科学哲学中历史主义学派的兴起,打破了传统哲学在理解与说明、科学与人文、认识论与诠释学之间所设定的僵硬界限,宣告了科学诠释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11.
人类科学观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近代以来这种演变主要表现为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分裂与融合。在这种背景下,波普尔受康德的深刻影响,在批判前人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完善的科学观。关于波普尔的科学观,学术界意见不一。笔者认为,波普尔的科学观强调科学中的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在他的科学哲学思想中处处闪烁着人文主义的光辉。研究波普尔的人文主义科学观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科学哲学的研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夏银平 《求索》2010,(7):232-235
本文通过近代中国人对科学认识的考察,分析了科学在中国的认可经历了从接受科学器物到接受科学知识,从科学之功利价值到科学之思想方法价值,从科学精神到科学崇拜,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再到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认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另一条路径实质是科学之路,由崇拜科学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从创立至今已经历了150多年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无产阶级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理论,也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150多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终极真理,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  相似文献   

14.
地球科学地球科学。以地球系统(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和日地空间)的过程与变化及其相互作用为研究对象的基础学科。主要包括地理学(含土壤学与遥感)、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和空间物理学等分支学科。按照科学家的解释,地球科学发展是把地球作为  相似文献   

15.
赵元任与中国早期科学宣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 元任是中国现代汉语语言学的重要开创者 ,这是众所周知的 ,但他在中国现代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却鲜有论者。在二十世纪初期西方科技发展如火如荼的时候 ,中国的科学领域还是一片荒芜。1914年 ,赵元任等近距离接触了欧美先进科技的留学生们率先在美国建立中国最早的综合性科学团体———科学社 (后定名中国科学社 )。在赵元任等人的艰苦努力下 ,中国科学社成为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最有影响的民间科学团体和中国与西方学术的重要桥梁。中国科学社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宣传科学和发展科学两个阶段。在上个世纪初 ,民众几乎不知科学为何物的时代 ,中…  相似文献   

16.
综观人类教育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作为人类文化创造的两大领域的人文教育与科学科学经历了合-分-合的历史过程.当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不仅使学科间呈现出相互交叉、渗透与综合,也使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再度呈现出协同、融合的发展趋势.它深刻体现人类社会为实现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它已成为当代教育使命必然的历史抉择.  相似文献   

17.
刘郦 《理论月刊》2001,2(7):15-17
从 20世纪初开始,科学知识的确定性和科学的划界标准一直是西方哲学的热门话题。到了 20世纪后半叶,由于受人文科学解释学的影响,划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许多历史依据似乎都消失了,科学哲学家们逐渐相信自然科学也是解释的。卢兹 (Joseph Rouse)是当代美国最新崛起的新一代的科学哲学家。他认为,说明和解释是一切文化领域都有的,而且都是局部的,而客观性、合理性、进步等则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既不存在划界标准,也不存在人类文化的一般说明。本文拟从分析逻辑实证主义的意义标准、波普的证伪主义标准,到卢兹对科学划界的新发展,阐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区分并不是必然的,而是相对的,偶然的;两者之间不存在截然的本体论和方法论的区分。  相似文献   

18.
对于公共行政学的"范式"转换问题,学界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解释.早在"范式"理论产生之时的科学哲学家中就已出现"范式大战",公共行政范式之争实际上延续了这种争论.探源这种争论有助于在公共行政的理论研究中开阔视野,摆脱"言必称库恩"的束缚,理解公共行政史多元解释的意义,把握公共行政中的真理与价值及后现代公共行政问题,推动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自1986年享有地方立法权以来,大连市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立法,经过20多年的实践,立法工作在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走向成熟的同时,立法的质量和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当前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已形成若干包括本体论、认识论、研究范式和分析方法等内容的完整清晰的方法论体系 ,涌现了居主导地位的研究范式 ,推动国际关系学科向成熟学科迈进。方法论体系既是解释实体理论差异或趋同的重要因素 ,同时其争鸣和碰撞也有利于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