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共同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前提,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要求。在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既要坚持社会区域平衡发展的原则,又要处理好人与自然和谐、协调的关系。同时,我们要从社会主义本质和最高价值目标的角度认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意义,不断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2.
简论当代和谐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学馨 《探索》2007,(1):153-155
和谐精神作为整个和谐文化的价值导向,是在中华民族传统和谐精神的基础上,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和意识活动中所形成的以“协调”、“有序”、“发展”、“共存”、“共荣”为特征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行为方式和思想境界,它是和谐文化的核心部分。和谐精神的构建需要把它放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大系统中,并以研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市场经济、社会建设等的和谐作为重要的机制基础和机制回应。  相似文献   

3.
杨宜勇 《前线》2023,(4):16-20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石。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壮大。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关键在于“充分”;必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关键在于“更好”。  相似文献   

4.
遗失声明     
《求贤》2006,(12):48-4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在许多方面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观点、新提法。第一,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是因为.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才能和谐,两极分化不可能和谐;社会和谐则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从而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观点。第三,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决定》强调:我们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是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符合实际的论断。我国既然存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结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便会是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构成的。这是因为市场机制和市场经济是统一的,不可能按不同所有制分割为各自独立的市场和市场经济。多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相互联系、互为条件,发生着密切的商品货币关系。市场经济是市场机制起资源配置作用的  相似文献   

6.
用和谐文化“以文化人”,促进不同组织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文化的根本目的。“以”是建设、构建;“文”特指和谐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化”即变化、变革;“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特指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以文化人”就是用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进组织文化,潜移默化地感化、教育、说服、引导、约束人,以形成全体组织成员共同的理想信念、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精神追求和共同的行为准则。结合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我认为建设组织和谐文化,实现“以文化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由此可见,构建和谐社会与基层党组织的关系密切,与全体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能不能以及怎样发挥作用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8.
梁衡 《新湘评论》2007,(1):26-30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一面旗帜,鲜明地亮出这面旗帜,就是要昭示人们不论在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多变的情况下,不论在人们价值取向发生了怎样变化的情况下,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部位是不能动摇的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毛泽东同志强调党要有“共同语言”,社会主义国家要有“统一意志”。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要团结起来、组织起来,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胡锦涛同志多次指出:要增强“民族精神”,巩固“精神支柱”,形成“共同理想信念”,强调的都是共同思想基础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先进性要求,又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广泛性要求;既坚持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又符合不同层次群众的思想状况;既体现了一致的愿望和追求,又涵盖了不同的群体和阶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抓住了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我们建设的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为内在规定的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就民族工作来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树立与落实和谐民族观,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在新世纪新阶段,落实和谐民族观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创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民族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和谐创建如何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大力倡导做和谐人的价值理念,合力营造办和谐事的舆论氛围,着力培育建和谐单位的共建意识。和谐是一种最佳的生存、发展状态,是千百年来人们共同追求的理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可见,人民群众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人民大众的和谐才是真…  相似文献   

11.
《求贤》2007,(5):45-46
企业是市场经济社会的重要社会细胞,创建和谐企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而企业的和谐,关键在“人和”。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国有企业的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围绕“人和”,以加强队伍建设和人才资源开发管理为重点,努力创建和谐企业。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从过去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到今天纳入“基本经济制度”之中,作为“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对传统所有制理论的重大突破,也为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它必将对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卫兴华在《当代经济研究》1999年第11期撰文认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两个概念的内涵是不完全相同的;私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不能一起构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容,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私有制经济可以为公有制经济利用并与之共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非公有制经济不能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与发展,表明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走道路的“特色”,并不表明它们具有社会主义性质,“有…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信念。强化共同的理想信念,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而且是增进党内和谐的思想基础。我们要认清当前党内理想信念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党内和谐的影响。为此,我们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夯实共同理想信念的思想基础,具体来说,就是培育党内和谐文化建设共同理想信念、经受“三大考验”强化共同理想信念、把握“三大规律”坚定理想信念、实现“三个转变”培育共同理想信念,不断增进党内和谐。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确定的旨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和谐是人类共同的美好追求。从我国古代向往的和谐文明、天下大同的“小康社会”,到马克思用“全面”、“自由”,即“和谐”来描绘的高级社会形态——共产主义社会,都把和谐的社会作为人类发展的高级境界。现在,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非公有制经济张世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这就指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依靠法治,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权力的和谐运行依靠法治,社会主义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也依靠法治。法治既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目标;法治更是和谐社会的第一重要的基石,没有法治的“和谐社会”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而和谐的社会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和保证。从哲学角度理解,和谐的社会关系就是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在我国市场经济背景下,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坚持义利统一的价值观、贯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是妥善处理上述三种关系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9.
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大思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曹泽华 《求实》2004,(1):85-87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大思路。把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 ,主要应围绕“两大调整” ,搞好“八大统筹” ,从而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建立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城乡平等、和谐协调的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20.
赵起超 《奋斗》2008,(3):16-16,45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按着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