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要实现中国化,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对话、相互碰撞、相互冲突、相互融合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思想土壤和民族形式。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现代化的变革。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关系,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文化是图书馆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而成,以维系和推动图书馆生存和发展,并由多种要素相互辐射、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有机综合体,其传承与发展进步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交叉融合的复杂系统。因此,要认识和揭示图书文化的本质及其建构的价值和意义,必须站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四者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的立场上,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涵盖图书馆文化的全部本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且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经济科技全球化、政治多元化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时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面临严峻的挑战。新世纪顺利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希望和关键在于青年一代。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使命决定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4.
王员  邬江萍 《党史文苑》2006,(11):42-4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且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经济科技全球化、政治多元化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时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面临严峻的挑战.新世纪顺利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希望和关键在于青年一代.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使命决定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 《党建》2014,(10):1-1
正文以载道,文以化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研究孔子、研究儒学,是认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认识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来由的一个重要途径。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道家、墨家、农家、兵家等各个思想流派相互切磋、相互激荡,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文化大观,丰富了当时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虽然后来儒家思想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长期取得了主导地位,但中国思想文化依然是多向多元发展的。这些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  相似文献   

6.
研究中国当代文化的供求关系是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文化供给和文化需求既相互矛盾,又相互协调。当代中国的文化供求已出现矛盾,调整中国文化供求关系一是进行文化市场的调节,二是政府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7.
我们党历来重视文化建设问题,在世纪之交的重要时刻,将文化问题的认识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江泽民同志在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中,明确提出了党要做先进文化的代表,揭示了党的建设、党的命运与先进文化的深刻内在联系,因此,对先进文化发展问题的研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 多元的、多样的文化是文化发展的前提,是文化发展的规律。所谓多元的、多样的文化是指各种文化类型和文化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冲突、相互融合而有序发展的过程。 首先,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要求文化多元、多样并存。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马晓英 《新视野》2002,(2):72-74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是目前学界探讨的热点之一。从狭义上讲,现代化就是指工业化。从广义上说,则包含有工业化、城市化、世俗化、民主化等相互联系的质素。由于现代化首先发展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又是“西方化”的代名词。然而西方社会今日的成就是由资本主义的发展所致,因此可以说资本主义的演进过程就是现代化逐步展开的过程,资本主义是“现代化”得以发生和存在的合理性依据。以现代化为标杆来反观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很容易在每一个方面都能找出与之相反的特征。她的以小农经济和手工生产为主的经济形态、以等级…  相似文献   

9.
张颖  马建昌 《理论学刊》2004,3(10):16-18
邓小平理论不仅是我们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 ,而且从广义文化角度理解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丰富的文化体系 ,是当代中国文化的代表和精髓。一、邓小平理论源于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批判 ,体现了民族文化的连续性、兼容性和发展性 ,是当代中国文化的代表 ;二、邓小平理论摒弃了中国文化中的迷信、盲从成份 ,是一个更趋理性、成熟的文化体系 ;三、邓小平理论改中国文化内向型封闭模式为外向型开放模式 ,使中国文化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0.
周武君 《求实》2005,(6):75-77
文明与文化是两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和”先进文化”等概念,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如何用统一的思想、统一的概念、统一的术语来指导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是摆在人们面前的现实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使上述问题得到比较圆满地解决。  相似文献   

11.
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新时期,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当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进一步发挥其动力、内能和指向作用。同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促进了红色文化的发展,赋予了红色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与特征。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使中国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国际经济大循环之中,它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文化全球化。对外开放构成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互动关系,它意味着中国文化已经不再是一个封闭自足的体系,而是一个处于开放和互动的全球化网络之中的民族文化。在文化全球化的语境中,外部世界...  相似文献   

13.
传统文化的原生形态大都形成于相对比较封闭、狭隘的民族性历史时代,其次生形态、再生形态的形成则离不开与其他民族文化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在当代,遏制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和保守的因素,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价值和意义,并在与不同文化的沟通交流中促进传统文化的再生形态的形成,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性转型。  相似文献   

14.
陈薇 《世纪桥》2014,(9):33-34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本文从三个维度诠释中国道路的本质特征。中国道路必须走"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道路,在一个组织内,任何一点的单一冒进或塌缩,都会破坏组织内部相互之间的平衡关系。中国道路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因为封闭必然挨打。中国道路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因为中西方的文化系统根本就是两个不同的文化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这一论述,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对当今世界潮流的深刻把握,对于提高我们推进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一、先进文化是小康社会的重要特征从小康社会的制度属性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小康社会的重要特征建设小康社会,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它表明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和  相似文献   

16.
唯物辩证法认为,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领域的事物都处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普遍联系之中。任何一个不同其它事物发生联系,绝对“封闭”的事物,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存在和发展。 纵观人类社会历史,就是一部相互交往、相互开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历程,文化也经历了从依附到主导、从单一到繁荣、从封闭到开放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文化与意识形态构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意识形态制约和规定着文化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文化也以不同的属性和表现形式影响着意识形态的发展。先进的文化推动了意识形态的建设,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也会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消解作用。基于文化对意识形态潜移默化的或者显性的影响,我国应该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筑牢意识形态安全的根基,并加强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一个尚待解决的时代课题.中国的现代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探索过程,其中,必然包涵批判、继承、创新和发展诸环节.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要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而且要与中国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表现之一是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过程中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和相互融合,构建出适应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20.
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时代的挑战,历史的使命。一、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且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的发展和强盛,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人民的尊严和幸福,都离不开强大文化的支撑。(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独立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