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在当代中国,所谓发展问题实质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问题。新时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历次重大的思想解放,都是以中国发展问题的转换为背景,其包括发展基础的重新确立、发展路径的重新选择和发展模式的转变等,不仅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同时也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发展观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建立50多年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都十分关注台海问题,为解决台海问题付出了大量心血,并根据台海问题的演变,制定了解决台海问题的方针策略。一、台海问题经历的几个阶段台海问题是国民党发动内战的直接产物,是美国政府一手造成的。50多年来,海峡两岸关系一波三折,几经风雨,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武力对抗阶段(1949-1978年)。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正如毛泽东在《关于台湾问题》一文中所说,在台湾问题上美国企图搞“两个中国”,一个大中国,一个小中国。……我们反对两个中国,蒋介石也反对…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面旗帜提出来,不仅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为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确立了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统一。它不仅回应思想理论界的各种思潮,澄清了是非问题。统一了人们的思想认识,同时,为解决现实最突出的民生问题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统一战线问题是基本问题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毛泽东说:“统一战线问题,武装斗争问题,党的建设问题,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又说,“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那么,在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统一战线是否仍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法宝?回答是肯定的。但是。这个法宝是在统一战线经过历史性转变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贺兰 《理论导报》2012,(4):35-35
2012年3月25日举行的“问题彩民与责任彩票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彩票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彩民行为网络调查”报告称,中国彩民超过2亿,其中问题彩民约700万,重度问题者43万。问题彩民是指买彩票上瘾,重度者更导致破产、犯罪。研讨会提出改进彩票体制、救助问题彩民等。但问题也许远远超出彩票的范畴。  相似文献   

6.
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环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实践问题,是立足于解决中国问题的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在于探索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和环节,而不是让活生生的实际去适应过去的理论结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中国现代化的实践,我们要在此过程中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高峰 《党课》2009,(2):113-115
中国的迅速崛起触动了世界,引发了世界范围内褒贬各异的一波波中国讨论热潮。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探索出了一种自己的发展模式,虽然崛起的中国依然存在着贫富差距,生态环境等问题,但这是社会转型中不可避免的暂时现象,随着中国硬实力和软实力的逐步提升,问题将逐步得到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寻找和破解“中国问题”的一个长期不懈的过程。从逻辑结构上来看,这一过程蕴含着四重内涵:境遇化——现实之基,即准确判定中国所处的具体“历史方位”;现实化——视域焦点,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认识“中国问题”;民族化——文化基质,即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在解决“中国问题”的过程中以具有中华民族文化基质的方式得以实现;大众化——实现路径,即让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成为人民群众认识“中国问题”、解决“中国问题”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的良性互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邱红霞 《世纪桥》2009,(7):13-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关心的一个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从三个方面加以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的良性互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曹丽辉 《党建文汇》2002,(14):11-11
按照国际通行的判定标准,中国已经跨入居民收入很不平等国家行列,收入分配问题已成为中国当前社会问题中最引人注目的问题。5月10日,在亚洲开发银行第三十五届年会“中国日”研讨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鲁志强在讲话中作了上述表示。  相似文献   

11.
龙玲玲 《理论研究》2013,(4):20-23,27
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艰辛探索、实践奋斗、理论创新,都与伟大的中国梦密不可分。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始终围绕旗帜,从理论、道路和制度等维度不断进行创新,确立了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通过实践和理论创新,从旗帜问题、理论问题、道路问题和制度问题几个方面阐释了铸就中国梦的现实路径,而中国梦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2.
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方法论的有机构成,揭示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和源头活水,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和党的思想路线在新时代的集中体现和崭新表达;坚持问题导向必须正确把握问题与主义的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抓住和解决本质问题、大问题、真问题,而不被现象性问题、假问题所迷惑和遮蔽,形成解决问题与发展主义的良性互动;坚持问题导向必须牢牢抓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根本主题,科学回答重大时代课题,形成新的理论创造,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丘兆逸  赵少钦 《探索》2001,(3):97-99
如何缩小中国经济学与世界水平的差距?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本文把中国经济学作为一项产业来思考,发现其在投入——产出和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而以产业化模式构建中国经济学,有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有助于中国经济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们党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运用于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实践,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与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也正是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而卓有成效的民族工作的开展,有利地促进了民族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中,一个最核心的问题便是关于旧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问题,它涉及到中国革命的性质与任务。这个问题曾长期困扰着年幼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并使我们党蒙受了严重的损失。20世纪二三十年代.伴随着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发生在中国知识界的一场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使得我们党学会了运用实事求是的科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是当前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对此问题,学界谈论较多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取得的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哲学思想和邓小平哲学思想。相比之下,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要中国化、为什么能中国化等深层次问题的研究却显得较为单薄。本文欲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必然性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以加深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的理解。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哲学”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的,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个人智慧、独特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的体…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关于“中国模式”的研究不断涌现。鉴于各学者的价值观、时空背案、出发立场及认识角度等方面的差异,目前关于什么是“中国模式”,对待“中国模式”的态度及研究“中国模式”的价值与意义等问题,仍存诸多争议,迄今尚未达成共识。本文试从近年有关“中国模式”问题的研究成果中提取出存在争议的观点,并加以归类梳理,以期为学术界对相关问题的进一步探讨提供资料参考。  相似文献   

18.
《理论与当代》2009,(7):53-54
田晓玲在5月21日的《文汇报》上撰文指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近日来到中国,中国学界和公众热切期待听到他对中国经济现象和问题的真知灼见。然而,期待落空了,因为克鲁格曼并没有对中国问题做过深入研究。与中国经济的巨大成就相比,中国的经济学尽管进步不小,但难说“匹配”。我们看到,  相似文献   

19.
(一)关于《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今年2月对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联合发表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继1993年8月发表《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白皮书,系统论述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的由来、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有关政策之后,进一步向国际社会阐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和政策的又一份重要文告,也是中国人民决心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宣示。白皮书发表后,受到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全体中国人纷纷表示衷心拥护中国政府的政策…  相似文献   

20.
韩庆祥 《求实》2016,(4):39-39
主持人语: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先后两次集体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现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完整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当代中国问题的光辉典范。中央党校的哲学学科具有辉煌历史和良好传统,拥有雄厚的历史积累,具有重要的政治影响和社会影响,也具有面向中国问题的历史传统和特色。在中国的哲学研究中,中央党校注重建构“面向中国问题的哲学”,逐渐形成了哲学研究的中央党校特色。在当前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时期,如何直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建设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本期邀请中央党校两位学者,就“直面中国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这个主题进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