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5 毫秒
1.
高层声音     
7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北京参观“走进世博会——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暨世博会历史回顾展览”时指出,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个世界盛会。  相似文献   

2.
<正>世博会即将开幕之际,上海有关部门推出《上海市民世博文明公约》。笔者认为,世博会期间,不仅上海市民有遵守的必要,赴上海参观世博会的所有中国人也应当自觉参照执行。因为从国家形象塑造的角度说,在世博会期间,每一个出现在上海的中国人都是国家形象大使。有人也许会说,一个人在世  相似文献   

3.
佚名 《廉政瞭望》2010,(10):48-48
徐荣村:中国参展世博的第一位商人 在1851年首届世博会——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上,广东籍上海商人徐荣村以“荣记湖丝”参展并一举荣获大奖,他因此而成为第一位参展世博会的中国商人。  相似文献   

4.
《党课》2009,(7):120-121
提振信心 说起金融危机与世博会的渊源,1933年的美国芝加哥世博会总会被人们提起,那次世博会以帮助芝加哥实现大萧条下的复苏而至今为人津津乐道。截至今年4月17日,已有234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加上海世博会,再次刷新了世博会参展数量纪录,各国对上海世博会的热情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中国的兴趣。对中国而言,主办世博会也是一个展示自信心、提升自信心、以战胜金融危机的机会。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聚集在一起,本身也是互相给予信心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0,(14):42-43
世博会永久性场馆——世博中心工程获得了中国和美国绿色建筑的双重认证。同时,世博中心还创下了三个“世界第一”:第一个串请美国LEED金奖的世博会建筑;第一个同时获得中国绿色建筑三星级并通过美国LEED金奖标准认证的建筑;中国三星级绿色建筑和申请LEED金奖建筑中体量最大工程。  相似文献   

6.
张兵 《党史博览》2010,(9):18-20
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称吴建民为“世博会大使”,赞扬他“为他的祖国申办2010年世博会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走进世博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博览会被称为经济、文化、科技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世博会的历史源远流长,公元5世纪波斯举办了第一个超越集市功能的展览会,而第一届真正意义上的世博会则是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当时,英国政府耗用了4500吨钢材和30万块玻璃,在伦敦海德公园建成了一座长达1700英尺,高100英尺的“水晶宫”,陈列了维多利亚女王通过外交途径邀请来的10个国家的展品。在160天里,前来参观的世界各国商贸人员、社会名流和旅游观光者约630万人次。原籍广东的上海商人徐荣村是第一个见识世博会的中国人,他把自己所经营的…  相似文献   

8.
张刚 《党建文汇》2006,(6):30-30
《解放日报》刊登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的演讲稿,演讲稿中说:奥林匹克运动会和世界博览会,是人类在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两个活动。对于这样的机遇,我们别把它们当成“小机遇”。应该看到,奥运会是北京的,更是全国的,世博会是上海的,更是全国的,这是“大机遇”。是什么样的“大机遇”?一是开放的机遇,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机遇。二是合作的机遇,两项盛会说到底,还是人与人的合作。三是老百姓素质提高的机遇。四是凝聚人心的机遇。  相似文献   

9.
郭鲲 《党建文汇》2010,(4):12-12
2002年,上海获得了2010年世博会的承办权。中国人第一次举办世博会,台湾会参加吗?如何参加?两岸同胞乃至世界舆论始终关注着。  相似文献   

10.
沉语 《党课》2010,(11):91-94
世博会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讲坛,它鼓励人类发挥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将种种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念、新技术展现在世人面前。因此,世博会的历史,又堪称一部科技创新的演绎史,世博会本身也被誉为世界科技的“奥林匹克”盛会。  相似文献   

11.
流行的力量     
顾土 《廉政瞭望》2010,(24):29-29
一个人的名字里有个世字,40多年前,自我介绍时多半会说,世是“人活一世的世”;30多年前,可能就改成了“世界革命的世”;再往后,古装电视剧看多了的人大概会说是“李世民的世”;喜欢关心国家大事的人就说成“入世的世”;而最近,我已经听到有人在说,“世博会的世”,这就是流行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高峰 《党建》2010,(5):60-60
1939年美国纽约世博会以后,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和世博会渐行渐远,有过一段分离的时期。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特别是1978年以后,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逐渐融入世界大家庭。从1982年新中国首次参加美国诺克斯维尔世博会,一直到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中国共参加了11次世博会,几乎涵盖了这一时期内举行的所有注册类博览会。  相似文献   

13.
《前线》2010,(5):10-10
据统计,新中国共参加过14次各类世博会。它们分别是:1982年美国诺克斯维尔世博会,1984年美国新奥尔良世博会,1985年日本筑波世博会,1986年加拿大温哥华世博会,1988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世博会,1990年日本大阪世界园艺博览会,1992年西班牙塞维利亚世博会,1992年意大利热那亚世博会,  相似文献   

14.
<正>开幕式上的"中国第一人"早在1851年首届伦敦世博会的开幕式上,就有中国人被邀请出席。这位中国人人称"希生广东老爷",是当时停泊在泰晤士河畔的中国木帆船"耆英号"上的一位广东  相似文献   

15.
《党建文汇》2010,(11):11-11
在德国不来梅市,“无车一族”只需交30欧元的注册费及每月10欧元的服务费,就能从遍布城市的大小停车点开走不同车型的汽车:这是世博会不来梅“汽车共享”案例向人们展示的一种低碳出行模式。据悉,大众汽车租赁公司携手不来梅将在上海尝试“中国式汽车共享”,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相似文献   

16.
何立波 《湘潮》2010,(5):4-9
5月1日,首次走进发展中国家的世博会在上海盛装启航。是党的正确领导,成就了中国人的世博梦;是中国的崭新形象,谱写了古老华夏的世博情。本刊特发《毛泽东与展览会》,以示祝贺。  相似文献   

17.
上海世博会开幕以来,参观者的热情被唤醒,世博会内在的魅力被释放,民众对世博会的认识也渐渐由表及里。认真打量着这个已有159年历史的盛会——因其独特的中国元素,竟变得如此新鲜、多彩,让人着迷。  相似文献   

18.
展示中国发展新貌,荟萃世界文明精华。 举世瞩目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式30日晚在上海世博文化中心隆重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宣布上海世博会开幕。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国际展览局主席蓝峰,来自世界各地的领导人和贵宾出席开幕式。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国际盛会,也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注册类世界博览会。本届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海世博会共有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国际参展方数量创造了世博会的历史纪录。  相似文献   

19.
2010年世博会将在上海开幕,上海如何展示应有的风采,全面体现“城市生活更美好”,这既有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还应有城市整体文化氛围的塑造。融世博会于上海独特而优异的“海派”文化氛围之中,将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最精彩之笔。一、实现上海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的同步创新文化创新的根本在于城市本身创新。“海派”文化是上海的独特资源,也是未来上海能够塑造独特城市形象的重要因素。上海文化创新要注重在“海派”上做文章。借鉴历史,对今天上海“海派”文化创新很有意义。现在上海“一城九镇”分别进行不同国际风格设计建设,是个很…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0,(10):111-111
英国人称自己的国家展馆是一颗“送给中国的糖果”——糖纸就是高低起伏的开放式公园草地,当中的种子圣殿就是那颗糖果。种子圣殿中的种子种类非常丰富,包括农作物类的、药类的,还有观赏类的……6万多根“触须”随风轻摆成一个“米”字,恰好是英国国旗上的“米”字。作为十大最热门参观场馆之一,外貌独特的英国馆很快就成为本届世博会开馆以来争议最大的国家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