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卫松 《前沿》2014,(7):129-132
随着民族地区城市化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入城市,对农民工的社会管理产生了巨大的挑战。通过对农民工社会问题的梳理、民族地区农民工的特点、农民工社会管理的历史及其现状,总结农民工社会管理创新的成果,提出民族地区农民工社会管理创新研究的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2.
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创新是国家社会治理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创新对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政治文明的培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代社会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态势,社会治理创新的主体不仅包括政府部门,也包括民间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所具备的资本实力雄厚、资源动员能力强、协调能力过硬等特点,在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创新中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他与政府部门彼此协作,与广大群众直接接触,有利于解决好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和手段,提升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创新水平。社会组织参与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创新既有极大的必要性,又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是现代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了解社会管理规律,把握民族地区社会管理特点,认真剖析民族地区社会管理中的群众思想问题及其特点,对正确把握民族地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方略,凝聚民族共识,促进民族地区和谐发展,具有原则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在广袤辽阔的民族地区,族群关系颇为复杂。民族地区社会整合问题事关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与族群和谐,更直接影响多民族国家的现代国家成长。相较于其他区域,民族地区的社会整合任务更艰巨,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更多。由于统一战线与民族地区社会整合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其凝聚、沟通和协调功能对于民族地区的社会整合具有独特意义,以统一战线建设促进民族地区社会整合不失为一个必要且可行的策略选项。  相似文献   

5.
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民族问题、怎样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主线,自觉地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落实。在理论创新方面,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在实践落实方面,围绕促进民族地区科学发展、谋求民族地区社会和谐两大任务,开创了民族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民族成分及特殊的发展历史等原因,民族地区往往具有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和深厚的社会旅游资源,对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民族地区的旅游企业作为连接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与游客的中间组织形态对促进民族地区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承载了除经济职能之外的更多责任。民族地区旅游企业成长机制的构建应包括资源机制、文化机制、治理机制和创新机制,才能完善和改进我国民族地区旅游企业成长方式。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高校几乎全部成立于在新中国建立之后,存在办学时间不长、文化底蕴不够深厚等特点,从民族地区高校办学的学科优势上看,同内地高校差距甚大,不可同日而语。但民族地区高校承担着发掘和弘扬所处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培育民族地区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的特殊使命,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民族地区高校承担着发掘和弘扬所处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培育民族地区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的特殊使命,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倡导充分发挥多元民族文化特性,特别是民族高校所处民族地区的典型性民族文化的特性,将之有效应用于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的管理与教育中,对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创新学生管理教育方式都是值得探索和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8.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政府的财政能力和养老资源有限以及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意识薄弱,使得贵州民族地区建设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困难重重。但另一方面,贵州民族地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建设仍然有着一些独特优势,如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独特的人口生育政策以及西部开发战略持续推进。当前贵州民族地区需要加快经济增长,构建多层次、多元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加强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财政投入,并在中央政府的协调下,实现民族地区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城乡衔接。  相似文献   

9.
民族传统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民族政治文化的反映,更是民族地区维护社会稳定和少数民族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石,但是民族传统在信息社会和媒介的冲击下支离破碎,在党和国家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变过程中民族传统文化获得了新生,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和不可估量的价值。因此,有必要在认识以少数民族传统的基础上探讨它在社会治理中的价值及可能性,并对民族传统的社会治理采纳方式进行探订。  相似文献   

10.
建立与政府—市场失灵理论基础之上的非政府组织,是时代的产物,是推动公民社会发展的相对独立于国家与市场之外的第三部门。非政府组织利用非传统形式、非政治的手段整合社会,在多元价值方面体现了独特的作用,争取了较多民众的支持,有很大的群众基础。由于多种因素制约,包括旅游产业在内的民族地区的各个领域存在更多的政府——市场失灵的灰色地带,非政府组织的定位和立场使得其在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中有更多的发挥空间。以非政府组织的相关理论为基础,探讨了非政府组织在民族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参与领域、方式、角色等方面的创新和实践问题,以此为非政府组织在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工作深入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周红格  ;任孝东 《前沿》2009,(13):80-82
环境问题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民族地区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要解决民族地区环境问题,必须借鉴国外立法与司法实践,针对自身立法的不足,建立起完整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从制度上保证民族地区公众参与环境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2.
张丽君 《传承》2013,(7):128-129
以民族为核心,以专业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理念和方法为基础的民族社会工作,以其柔性化管理、人性化服务的专业特性以及资源整合的优势,对解决处理好民族地区的社会问题,促进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与发展,更好地实现民族团结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丽君 《传承》2013,(5):128-129
以民族为核心,以专业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理念和方法为基础的民族社会工作,以其柔性化管理、人性化服务的专业特性以及资源整合的优势,对解决处理好民族地区的社会问题,促进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与发展,更好地实现民族团结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将维护社会稳定提到更加重要的地位。相较于内地和沿海地区,民族地区的维稳环境由于具有区域性、民族性、宗教性、国际性、敏感性、复杂性等诸多特点,因此,民族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维护民族地区的稳定也是民族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西部民族地区开发法制建设的基础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开发法的合理性和法律效力问题。民族区域自治是西部民族地区开发法制建设的体制基础;西部开发战略是西部民族地区开发法制建设的政策基础;宪法及相关法律的授权是西部民族地区开发法制建设的法律基础;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是西部民族地区开发法制建设的意识基础。西部民族地区开发法制建设应当以这些基础为依据,大胆创新,全面构建开发法体系,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法制建设与反腐机制的管理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国家在大力建设法治社会的过程中,恩施州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在全面推进这一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取得了不俗的进展。本文从恩施州的发展现状入手,考虑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反腐败创新机制以及法制建设。对于当前的工作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少数民族地区"三农"问题形成和发展的特殊性为基础,提出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开发、"富民为本"、农牧区管理制度创新等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和对策.并指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民族现代化的进程,而且还关系到社会、经济及民族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恩巍 《前沿》2011,(9):45-48
西部民族地区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是需要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对于民族地区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西部民族地区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过程中,既存在有利条件又面临不利因素,需要西部民族地区党组织以前瞻的眼光、创新的思维、先进的理念,不断尝试新的方法,探索新的规律,总结新的经验,开辟一条符合西部民族地区特点的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独特道路。  相似文献   

19.
罗一民 《群众》2011,(6):13-14
目前社会矛盾多发,社会问题凸显,社会风险增大,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极为紧迫。统一战线涵盖了社会各方面的成员,既是党领导和执政的重要方式,凝心聚力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管理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发挥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可或缺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民族地区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民族地区基层社会管理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然而,随着体制转型和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一些老矛盾新问题相互交织,民族地区农牧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面临困境与挑战,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是当前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