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9 毫秒
1.
陈澎 《求索》2012,(4):213-214,80
创新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实践是检验创新价值的唯一标准,科学发展的实践需要以创新为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要赢得发展的先机和主动,实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必须勇于创新,增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法律的技术变迁的速度和方面受制于法律的实体规则。技术进步与创新作为法律技术发展的两种重要形式有力地推动法律实体规则的生成与演进,与此同时,法律技术也受到其内在标准的检验。  相似文献   

3.
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政治、世界经济造成了深远影响,包括疫苗研发在内的科学技术在诸多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信息技术的进步,通信技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都在抗击疫情以及疫情后期经济社会的恢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疫情以来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关于公平和安全的新问题与新挑战,对此,只有洞察世界科技的最新动向,抓住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才能把握发展机遇,在新的历史时期立于科技发展的潮头。  相似文献   

4.
李瑛  高燕楠 《求索》2011,(1):177-179
本文通过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对我国1995年到2008年各地区高校科技创新的效率变动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高校的科技创新效率水平总体趋势是不断提升的,但发展并不稳定;我国东部地区高校科技创新效率水平相对较高,而中西部地区相对较低,但也有稳中增长之趋势;如果将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两部分,那么,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主要动力来自于技术进步,因此,我们要通过提升人力素质和改进研发设备等提高技术进步水平的途径来提高高校科技创新效率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5.
张乐夫 《群众》2012,(3):14-15
科技创新企业是增长动力主要依靠创新驱动的企业,是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加快创新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十一五”以来,我省一大批科技创新企业脱颖而出,蓬勃发展。目前,全省科技创新企业数量近3万家,实现技工贸总收入达3万亿元。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我省科技创新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对于我们工务部门而言,发展需要创新、改革需要创新、安全生产同样需要创新。 一、坚持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安全保障系数 如何使生产工具适应列车提速的特点,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对此,必须坚持走技术创新的路子,使线路设备不断适应铁路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 一是加大科技投入,依靠科技兴段。要坚持科技  相似文献   

7.
技术进步与社会需要是相互作用的,社会需要制约着技术进步,是技术进步的根本动力,技术进步又可以反作用于社会需要。二者的相互作用是在社会大系统中实现的。因此,除社会需要之外,社会大系统的其它组成部分或子系统,如心理因素、市场、管理部门等,对技术进步也具有很大的影响。一、心理因素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心理因素是指影响人们社会行为的精神因素,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心理过程,它包括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情感和意志;二是个  相似文献   

8.
蔡昉 《中国人大》2012,(1):38-38
要把经济增长的基础从过去的投入转到未来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的轨道上来,若没有企业自身的各种创新与竞争,是不可能实现的。到目前为止,中国经济取得如此高速的发展,与政府高度的介入是有关系的。但是,在看到它的优越性的同时,也要看到它其实也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是最艰难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人大论坛》2006,(5):1-1
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贵州省科学技术大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石宗源明确提出,必须把科技创新放在全部科技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举全省之力,用15年左右的时间,把贵州建成创新型社会。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给中国城市化提出了一个独特的环境组合问题。低碳概念具有极强的渗透性以及由此而来的十分广泛的应用性,可能既是科技革命,又是产业革命。如果以低碳为特征的新技术和技术进步能够实现对GDP贡献率的持续提升,则低碳经济可能成为中国实现可持续城市化的一个新的重要选项。低碳创新是这种转变的关键。低碳创新必须秉承减物质化的内在要求,有利于促进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建立,并以低碳与生态作为双重的创新导向。要重视知识和人力资本积累的特殊作用,以低碳创新弱化传统资源禀赋的缺陷,充分发挥低碳技术产业区域的正溢出作用,并且政府需要对低碳创新进行直接推进。  相似文献   

11.
正市场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先进技术转换为现实生产力的试金石,而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因此企业是推动知识创新、技术进步的重要主体。如何发挥企业推动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演化经济学认为,区域产业演化是多个异质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异质主体最主要表现为不同生产效率的企业。知识积累和创新使企业拥有不同生产效率,决定企业能否在优胜劣汰的激烈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知识积累和创新的速度  相似文献   

12.
正扎实推进富民兴桂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创新,这既是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现实发展的必然要求。经过长期持续发展和创新成果积累,广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经具备良好基础和条件。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把创新摆在广西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制定并出台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定》等系列政策文件,科技创新主体逐步发展,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提升,科技创新带动全面创新、引领发展的动力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3.
发展文化产业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未来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三次科技革命与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性入手,揭示技术进步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技术进步在促进文化产业价值链的重构与升级、推动文化产业的结构调整与升级以及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等方面的显著作用,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循环经济的本质,是在对自然资源消耗“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条件下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是一种新的发展观。以循环经济理念发展石化产业的具体特征和实现目标是: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低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最优化协调、物质反复循环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推动技术进步,促进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5.
正北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要在城市发展整体设计和激励人才方面有所突破,既要‘顶天’,又要‘立地’。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真正力量。"金融危机将加速科技创新与进步的步伐,在今后的10-20年,很有可能发生一场新的科技革命。  相似文献   

16.
袁帅 《小康》2023,(24):46-47
<正>科技在给生物多样性带来威胁的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创新设计和科技手段来实现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随着ChatGPT、虚拟人等的AI技术再次进步,“Tech For Good(科技向善)”被越来越广泛和频繁地提及、讨论。每个人眼中的科技向善都或多或少有所差异,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下文简称中国绿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晋峰眼里,  相似文献   

17.
创新生态系统是科技创新的最新范式。国家创新生态系统的良性构建及运行,直接决定着我国的综合国力以及科技竞争力。创新环境、创新主体、环境与主体之间的创新资源流动,是国家创新生态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构建高效的国家创新生态系统,需要从优化创新制度环境、加强创新主体联合、加快创新资源积累三方面着手,从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引领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蒋建明 《群众》2006,(6):20-21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率先建设创新型省份,是省委、省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部署,是推动全省经济增长从要素推动型转向科技驱动型的战略决策。与发达地区一样,苏北欠发达县份现在也面对科技加速进步以及经济知识化、信息化的大环境。加快科技创新,促进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发挥后发优势,谋求经济赶超,是苏北欠发达县份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发展》2023,(1):35-36
<正>中共二十大报告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核心战略目标。我国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正处于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的历史转折期,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及大国科技博弈关键期叠加,实现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前所未有。当前我国科技创新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基础研究与自主研发相对滞后。科研界从源头缺乏重大的科学发现以及颠覆性的理论革新。  相似文献   

20.
正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多方联合推动下,蜜蜂基因库最终成功落户北京。"推动基础研究落地,也是为北京凝聚科技创新资源做出点贡献。"丛巍的话语里既自豪又自信。从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便作为一种商品开始在市场上进行交易,通过这一市场行为,实现了技术商品的价值。"技术"商品有何种特性、在市场上交易需要何种规范、技术市场对科技创新产生怎样的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