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关于美国问题和中美关系,陈云进行了深入、持久的观察与思考,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抗战胜利后,陈云对国共两党以及美苏两国等四方力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复杂博弈,特别是对美国对华政策和美苏、美蒋关系的实质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当时东北问题的实质是美苏两国的战略争夺,虽然由于美国政府所采取的两面手法和美苏的战略博弈,东北地区的斗争是停停打打的长期战争局面,但从全国范围革命力量与反动势力斗争的发展过程来看,中国革命一定能够胜利。新中国成立前后,陈云就新中国的对外经济关系特别是对美关系指出,要准备帝国主义的长期经济封锁,但也要看到他们不可能把中国完全封锁死,要随时掌握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打破封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他又指出,美国不承认不一定是坏事;中美两国国情差异很大,中国只能走适合自己的农业发展之路;对资本主义要很好研究。改革开放新时期,他提出,应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中国与苏联以及西方国家的交往;既要看到外国的情况,又要看到中国的实际;要把搞外汇当作一个大题目来做,并且手头一定要有足够的外汇储备。这些观察与思考,紧紧把握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的主要矛盾以及我们党在对美外交上的战略考虑,始终与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历史实践以及中华民族不断走向复兴的历史进程相连,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实际需要,来思考和解决中国的基本问题,切实维护中国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2.
抗战胜利后,幅员辽阔、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工业发达、交通便利的东北地区即刻成为了“三国四方” (美、苏两国及国、共两党)斗争角力的焦点.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中共中央不失时机地提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决定把战略重心转移到东北地区,并成立中共中央东北局,以全面加强党在东北地区的各项领导工作.1945年11月至1946年5月,陈云在任北满分局书记期间,富有前瞻性地提出了创建东北根据地的战略思想和武装剿灭土匪、发动群众、发展根据地经济的工作方针.陈云的这些富有开创性的伟大思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不仅为东北根据地的创建、东北全境的迅速解放,也为全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革命最为艰难之时,中央因何组建抗日先遣队和红军挺进师?先遣队和挺进师艰苦卓绝的斗争,与长征这一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历史转折的实现有何关系?本文的结论是:先遣队组建和北上的战略意图是为了实施红军主力战略转移;挺进师的组建和入浙,与先遣队北上一脉相承,是战略策应长征的需要;先遣队和挺进师艰苦卓绝的斗争,从战略上策应了红军主力长征,为长征这一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历史转折的实现,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东北解放战争时期是陈云革命生涯的重要篇章,抗战胜利后陈云在东北地区担任重要职务,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国革命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面对东北地区复杂的军事、政治环境,陈云的党建思想以密切党群关系为核心内容、以"蝗虫式"干部培养模式、以民主集中制为党内生活基本准则,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建设理论宝库,更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党建思想提供直接的理论渊源,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解放战争初期的中国政治舞台,在刚刚取得二战胜利的反法西斯战线内部,出现了以国、共为主,美苏参与其间的激烈斗争.由此引出的国、共双方政治、军事殊死搏斗,历时四载。其时各种因素、矛盾与冲突相互交错、诡庸风云、千变万化,为举世瞩目。因美苏介入而产生的影响,亦相当程度决定了这场斗争的历史走向与结局。认真深入分析苏联对华政策及其与国、共关系演变的轨迹,对总结战后世界国际关系的本质规律具有特殊意义。一、苏联对外政策与对华外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苏美英作为对德回法西斯作战的主要大国,于1945年2月在雅尔塔召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尽管中国方面始终坚持对美交流合作、积极主张互利双赢并采取一系列外交努力,美国疑华、恐华、遏华声浪仍然不断高涨,敌意措施不断出台。美国对华心态由轻视中国向重视甚至恐惧中国转变;由对华战略从容向战略焦躁转变;由利用国际规则改造中国向破坏国际规则打压中国转变。从战略安全、意识形态、经贸关系、台湾问题四大因素,和美国对外干涉主义倾向的发展、大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综合国力的提高、台湾局势的演变与美台关系的变迁四个变量分析中美关系,可以得出结论:中美关系中有变化也有不变。不变的是两国利益的交汇点,变化的是美方心态等自身因素。两国关系的基础虽遭侵蚀,但总体上尚在可控范围之内。两国之间将长期处于一种斗争与合作交织、交错的相持局面。美国部分势力虽然试图重温冷战旧梦,但时代条件、中国国情和中方的应对战略,决定了这种图谋必将失败。面对中美关系中的种种不确定性,我们要树立底线思维,做好最坏情况下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关键是要坚定信心,敢于斗争,巧于应对,通过"持久战"争取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特别强调纪律?——"纪律是党的生存和斗争胜利的一个根本条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时,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联合起来进攻革命,力量异常强大。这就决定了"共产党要领导无产阶级及劳动人民争取彻底的解放,这不是容易的事"。在陈云看来,革命胜利基本的条件之一,就是要使无产阶级的党成为有组织的统一的部队。要保证这一点,就要有严格的纪律。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胜利初期,中国共产党抓住时机,派遣大批军政人员进入东北地区,让开大道,占领两厢,深入开展党组织和根据地建设,加强宣传,统一思想,动员群众,最大限度利用美苏蒋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争夺东北的进程中,逐步占据优势,为最终夺取东北,赢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50多年前,即新中国成立前夕,美国面对援蒋反共失败的现实,其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以杜鲁门、艾奇逊等为首的一派,为了欺骗舆论,为自己对华政策作辩护,抛出了题为《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的白皮书。对此,毛泽东亲自执笔为新华社写了《丢掉幻想,准备斗争》等五篇评论,揭露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帝国主义本质,确立了当时对帝国主义斗争的战略与策略思想,从理论上进一步阐明了中国革命发生和胜利的原因。毛泽东的"五评"白皮书,是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冷战后,俄美两国努力寻找建立稳定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但两国国力对比失衡、国际战略目标、战略利益存在矛盾与斗争,俄美相互认知存在分歧,因此,尽管目前俄美关系已实现重大突破,但两国关系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将是个相对复杂、艰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交,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美苏中三角关系悄然形成.在美苏两强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中,中国站在谁一边将左右整个世界的走向.三极中实力最弱的中国以其良好的国际形象和高超的外交谋略,取得在与美苏抗衡中的优势,并由此改变了长期以来窘迫的外交环境.  相似文献   

12.
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反腐败直接关系着党的领导地位的巩固,反腐败决定着人心向背.中国共产党要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历史责任,就必须不断同自身的消极腐败现象进行斗争,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毛泽东的反腐倡廉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重要保证.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环境中,重温毛泽东的反腐倡廉思想,对于当前的反腐败斗争,既有着重要的参考、借鉴、指导价值,也为党和政府以及军队官员提供了自身品德修养的宝贵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13.
今年6月13日是陈云诞辰100周年。陈云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是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在多年的革命实践中,陈云同志非常重视学习,无论斗争环境多么险恶,工作多么繁忙,他都抓紧一切机会读书学习。更为重要的是,陈云同志在学习中那种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实事求是的精神等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在陈云同志百年诞辰之际,为了缅怀陈云同志,我刊特选此文刊发,以供读者与我们共勉。  相似文献   

14.
王宜田 《新长征》2011,(8):62-63
一、创建党政军机构,建立农村根据地 1945年8月,日本投降以后,东北面临着光明与黑暗前途的斗争,而且因为有美苏两国的介入,形势更加复杂多变。但是,中国共产党人以建立新中国为目标,不怕困难与牺牲,在吉林省顽强地开展建党建政建军等各项工作,为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牢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大国而言,经济上局部与全局关系格外重要。陈云在领导经济工作的实践中始终强调和关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积极探索解决的途径。文章从三个方面试析陈云在这方面的思考与作为:在总体规划与布局上要有全局观和长远观;激励地方政府促进本地经济增长的积极性;不断调整中央地方关系和区域发展战略,获取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6.
解放战争初期,南满军区内部在是否坚持南满斗争问题上存在重大分歧。陈云从全局出发、果断决策,确立了坚持南满斗争的战略方针,统一了大家的认识,坚定了部队的信心和决心。陈云和萧劲光等坚定贯彻坚持南满方针,制定正确战略战术,取得了"四保临江"战役的伟大胜利,为扭转东北战局和东北民主联军转入战略反攻创造了条件。陈云总结和推广诉苦教育经验,重视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确保了坚持南满斗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制定的革命战略策略方针中,陈独秀在理论上、实践上都起了关键作用。本文拟就陈独秀与中共初期战略策略方针的制定的关系作一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思想的初步提出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是处在一个秘密状态下的政党,活动范围小、外围组织不足,群众基础大但缺乏宣传、组织。总之,仅局限于狭小的天地之中。这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使命很不相称。陈独秀自1921年9月由广州回沪主持中央工作后主要思考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把党推向领导实际斗争的政治舞台上来,开辟共产主义运动的新局面。而这一关键问题的实质,就是如何认识中国社会,从中国社会实际出发制定中国革命的纲领、路线和战略策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争取东北,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是抗战胜利后中共同国民党蒋介石一场严峻的斗争,就其斗争形式来讲,主要表现在军事方面,但外交斗争是一个重要侧面.这主要是由东北的特殊形势决定的.因为抗战结束前夕签订的雅尔塔协定和中苏条约把东北纳人到美苏对抗的战略格局中去,使争夺东北的斗争带有国际性.如同中共中央当时给东北局的指示中所说;“这是一个严重的世界斗争.”这种斗争形势向中共提出了如何运用外交策略的问题.所谓运用外交策略,主要是指如何处理好同苏联和美国的关系.苏联根据中苏条约出兵东北,并将把东北交给蒋介石.因此,中共进军东北首当其冲的障碍就是中苏条约的限制.美国虽然没有直接介入东北,但它是蒋  相似文献   

19.
1945年至1946年,是中国共产党战后革命战略形成的关键年代。在苏联对华政策摇摆不定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对于苏联对华政策的变动,做出了灵活及时的反应。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仅充分利用了苏联与美蒋之间的矛盾,及时夺取了军事上有利的战略地位置,而且顺应和把握了国际和国内局势的走向,在政治上逐渐取得了主动权。在与国民党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过程中,高举起了革命战争的大旗,并最终把中国革命全面推向胜利。  相似文献   

20.
陈云对干部队伍建设理论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云同志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兴旺发达,党和国家长治安以及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对干部队伍建设理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认真学习陈云的干部建设理论,对加强党的建设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