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两年,农二师二十五团以开展"科技之冬"为契机,大力推进农业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服务工作,有效地提高了团场女职工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本领。周丽是该团六连一名参加工作仅10年的女职工。2002年团场推行土地长期固定承包政策,她承包了连队的110亩土地,当年由于管理不善,她亏了本。年底冬闲时,她积极参加团工会举办的"科技之冬"农业技术培训班,边学边总结经验,寻找种田窍门。2003年她加  相似文献   

2.
正自从穿上那身洁白的制服,她就把患者视为亲人,用爱心和奉献践行着"南丁格尔誓言"。面对患者,她是生命的守护者;科技兴院,她是前行的开拓者;疾病防控,她是风险的承担者。多年来,她收到的锦旗、感谢信多得连自己都记不清了。谈到此,她总说:"做医生,就得用仁者之心善待每一位病人。"她,就是义县人民医院急救中心主任马艳丽。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6月初,她跑区里、上农场,经过一个多月的奔波,终于为村里的丁丰永和丁兆云两位村民,分别注册了丰永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兆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两位村民高兴地说:"太感谢你了,学萍,你帮我们办了件大好事!"而她却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她就是唐山市曹妃甸区三农场北常坨村大学生村官、党支部副书记孙学萍,她的努力使村里两个农业生  相似文献   

4.
史召瑞是庄浪县432个村中唯一的女支书,令她名噪庄浪的是她借"枕边风"吹走了"赌博风",用"科技风"刮走了"迷信风",使一个"烂杆村"一跃成为全县的先进村.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名普通的团场职工,杨青莲先后荣获了兵团、农七师"巾帼科技致富能手""兵团双文明屯垦戍边劳动奖章"等25个光荣称号。特别是她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先后4年被评为团优秀共产党员。有人说,杨青莲"能"。是啊,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团场职工,她为团场生产棉花近40万公斤。生产小麦8万多公斤,个人纯收入10多万元,是团场的科技示范户。也有人说,杨青莲"傻"。2000年,单位只付7000元工资,她就甘愿为连队管理了无人要的650亩棉花。当时她自己还承包着53亩地,望着一连片的9块地,几名外来的雇工才干了一个星期,就受不了那份艰苦,走了。她和  相似文献   

6.
张丽是六师新湖新原社区三十三连的一名普通女职工,肯吃苦,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说起她每年荣获的各种荣誉更是数不胜数,她已连续多年荣获六师"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农场"养猪状元"等各种光荣称号。在农场的20多年里,张丽打过工、开过裁缝店、种过地、养过羊,她把自己的全部心血洒在了这块土地上,从一个打工妹到今天的养猪状元,张丽用自己聪  相似文献   

7.
"她有副热心肠,扶贫帮困的事情她做了不少,连队的孤寡老人她也操心.""她丰富了连队的文化生活,义务调解群众间的各种矛盾和家庭纠纷,协助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不愧为一名中共党员."农九师一六六团六连领导职工这样评价唐建玲.多年来,唐建玲从事连队妇代会主任这个只干工作,不拿薪水的岗位.但她无怨无悔,心系连队,满腔热忱地为连队做了很多工作.她组织连队女职工开展"巾帼科技带动"工程.2010年5月,她又被兵团妇联授予兵团"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8.
马爱琴,十二师头屯河农场二连职工。她不怕困难,吃苦耐劳,勤奋学习,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干出了一番业绩。曾多次荣获农场"三八红旗手"、"科技致富示范户"、"劳动竞赛先进个人"等称号。说起马爱琴,二连的职工个个竖起大拇指夸她好样的。马爱琴的丈夫身体不好,不能干重体力活,她承包的9亩葡萄地和两个孩子都靠她一个人照料,家里家外繁重的担子没有压垮  相似文献   

9.
杨青莲今年43岁,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农七师一三○团三连承包土地,至今已有24个年头了。自1984年以来,她先后荣获了兵团、农七师"巾帼科技致富能手"、"兵团双文明屯垦戍边劳动奖章"和团"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以及"三八红旗手"、"百佳科技示范户"等光荣称号,2007年,又被农七师评为劳动模范。荣誉多了,压力也大了。杨青莲不愿多谈自己,她平日更多的是埋头做事,每天早起晚归,100多亩棉田的农事管理样样走在前。我  相似文献   

10.
<正>周蓉,农六师奇台农场一分场一队女职工,46岁,是"巾国科技示范园区"的负责人。周蓉从1993年开始养猪,由于从市面上赊来的饲料等各种材料费用太高,利润甚微。她意识到只有真正走科技养殖这条路,才能获得高利润。从此,她日夜不倦地查阅相关畜牧资料,  相似文献   

11.
正身材单薄的她,说起话来文静中透着腼腆,单从外表上看,很难将尹志琼与"女能人"一词联系在一起,然而,她凭着吃苦耐劳、学习科技、善于经营成为农二师二十二团五连"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2008年尹志琼荣获团"先进生产者";2009年尹志琼家庭荣获团"和谐小康家庭"光荣称号;2011年尹志琼荣获团"五好职工"、"少生快富先进典型"等荣誉。今年42岁的土家族妇女尹志琼12年前从山清水秀的天府之国来到农二师二十二团五连,自愿加入到屯垦戍边、建设团场的事业中。她深深地爱上了兵团这块热土,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搭筑爱巢,勤劳致富,成为五连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12.
春暖乍寒,在邵刚镇玉泉村的"暖棚"里,我们见到了45岁的农村妇女赵银珍,个子不高,人很精神。她是青铜峡市邵刚镇科技特派员、群众科技致富的带头人。2012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农民女状元"。赵银珍1984年结婚来到邵刚镇玉泉村,婚后,她对年迈的公婆细心照顾,体贴入微,是村上有名的孝敬父母的好媳妇。1988年,赵银珍生下第二个女儿。在当时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13.
正李泽岩,秦皇岛市秦山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北漂"一族的她通过努力,考上美国的大学。留学回国后,放弃城市优越的生活回到家乡,开始在农村创业,在广袤的土地上绽放出绚丽的花朵。每个人都有梦想,她的"梦"便是"乡村振兴梦"。  相似文献   

14.
<正>受益者变成了传播者2003年7月,在外闯荡6年的李海青回到农二师二十九团一连,依托城郊地缘优势,建起了第一座日光温室大棚。聪颖的她先后6次购买科技书籍17册;还5次向中央台7套"农业致富经"栏目发函邮购大棚种植技术的光碟。次年2月,团工会和计生协会帮她贷款3万元,再建3座大棚,买回家10头猪,建1座沼气池。在她的精心管理下,当年就挣了近3万元,她被师工会评为"自营经济贴息贷款诚信户"和"自营经  相似文献   

15.
《实践》2017,(3)
正她是单位里公认的科研能手,曾多次获得航天科技进步奖、国防科技进步奖和国防发明专利,今年又荣获"自治区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她投身航天事业二十多年矢志不渝,带领技术团队不断创新,为中华民族飞天梦和科技强军梦加油助力。一直以来,中国的航天事业与内蒙古就是分不开的。内蒙古不仅是神舟飞船的故乡,也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41所的所在地。因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研制产品的特殊性,工作在这里的航天人注定要身处幕后。航天科工六院  相似文献   

16.
"付出必会收获"。她承包的85亩棉田连续5年单产在500公斤以上,尤其2007年更是创造了单产623公斤的好成绩,被评为"师市巾帼种植标兵"、"兵团巾帼科技致富明星"的荣誉称号。2007年9月,兵团司令员华士飞亲临她所在的589.4亩巾帼示范园区视察,对园区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7.
在农七师一二五团二连,有一个带领大家一起致富的女能人李云风,一提起她,周围的姐妹们都会竖起大母指,是她让周围的姐妹们尝到了大胆承包、科技种植的甜头。她本人连续多年被评为团"三八红旗手"、农七师致富带头人,2011年又被兵团评为巾帼致富带头人,她所种植的葡萄园区被评为兵团巾帼致富示范园区。  相似文献   

18.
<正>如果要为鞍钢的时代楷模勾勒一幅画卷,她的名字不啻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果要为鞍钢的女性职工描画一道风景,她的身影更是动人的一抹色彩。——题记人物记事她是鞍钢历史上首位被中国发明协会授予"当代发明家"称号的女科技工作者她主持的"含铁尘泥高效再资源化新工艺开发与应用"项目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推广应用后,仅3年时间就为企业增效3.1亿元  相似文献   

19.
"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父母依照古诗意境给她取名为静波。见到她,人同名一般文静。很难想像她所干的事业。赵静波,女,硕士,北京华德液压集团液压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1996年,她参与设计开发的重大军工项目荣获北京市科技三等奖,2000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2002年被北京市推选为十六大代表。名为静波,她却情系波涛汹涌的大海,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我国海军。  相似文献   

20.
<正>连队干部说,她是一个好职工;连队职工说,她是一个好党员。她,就是农十师一八三团八连职工张丽华。张丽华是团场成长起来的军垦第二代,不仅是团场家喻户晓的致富能手,而且被公认为团场妇女的学习标兵。她用辛勤和汗水换来了收获,用真诚和奉献赢得了赞誉。2006年获得兵团屯垦戍边劳动奖章和兵团、师"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2009年,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敢吃"螃蟹"不畏难在一八三团,张丽华是运用新技术种植甜菜的第一人。张丽华最初承包的土地位于连队南干灌渠下游,是团场周边典型的"戈壁地",没有人愿意承包。2001年,张丽华率先承包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